許益源
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 的兒子。」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 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 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原文是門),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 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 釋放。」 馬太福音十六 15~19
這一段耶穌對彼得的說話內容,是馬太福音獨有的記載,詮釋 上至今未有一致的見解,甚至直到幾天前,我還讀到支持「使徒性 教會」的人解釋「這磐石」,是與該撒利亞腓立比當地(黑門山麓 多為石頭)興盛的異教崇拜有關,是耶穌刻意直搗魔窟...(?)。
以耶穌當年說話使用的亞蘭文來看,兩個石頭的字其實都一樣 是 kepha(音譯即磯法),但當馬太以希臘文寫作,就產生文學上的 關聯性:「你是 petros,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 petra 上」(字根 一樣,字尾不同)。但無論如何,我們無法否認耶穌建造祂的教會, 確實與彼得有重要的關係(彼得雖然性格躁動不穩,但當他後來悔 改以及聖靈降臨之後,果然成為大器。不過仍不應把他推論到第一 任教皇)。關鍵因素都因他蒙天父指示,認信了耶穌的真正身分 (基督、永生神的兒子),不再是一般人以為的政治性彌賽亞。有 正確的認信,才有教會的開始。
路加醫生寫使徒行傳,證實神確實透過彼得展現綑綁(禁止) 或釋放(開啟)的權柄(例如徒二 41、五 1~11、十 34~48、十五 8~9 等),而當建立起來的教會群體能夠認信並堅守耶穌是基督, 陰間死亡的抵擋和威脅是無效的,教會將勝過它,並持續到主再來。 這就是本段經文的重點。
許益源
馬可福音第十五章裡戲弄耶穌的幾組人物是惡意的,其他情況不在此 列。例如彼得和眾門徒曾信誓旦旦保證,就算必須與主同死,也絕不會 不認主(十四 31)。他們這麼說的時候,內心應該是誠懇的,之所以後 來否認主或逃之夭夭,純粹是因為不夠認識自己和一時的軟弱,這就不 算戲弄。感恩的是,不論何種情況,主耶穌都願意赦免那誠心悔改的人, 對那戲弄祂、殺害祂的人,耶穌為他們禱告:「父啊!赦免他們;因為 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 23:34)對祂所愛的軟弱的門徒,祂說 「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路 22:32)真是何等恩典!
許益源
台大退休教授張文亮老師近著《瘟疫有藍天》裡,有一篇文章講的是, 病毒的體積雖然非常小,「卻有極大的威力。......不照世人的牌理,亂 了許多權勢者的佈局。」原來,力量與體積不一定成正比,在張老師基督徒的思維架構裡,他看見的是「上帝創造的奇妙與可畏」。
好奇之下,我查了一下網路的相關報導,發現真的有科學家曾經根據 合理的模式,估算 Covid-19 病毒全球總量的體積。較早的一位是 Christian Yates,為英國巴斯大學數理生物學高級講師,著有《生與死的數學》一 書,他比喻病毒總量大約可以裝進一罐可樂汽水鋁罐(今年二月 10 日 BBC 報導)。另一位是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植物與環境科學系教授 Ron Milo(今年六月《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發表),他估算總重量相當於一顆蘋果(實際上他是說:介於一顆蘋果和一個幼兒之間), 並形容其威力猶如核彈!
聖經論到「罪」,曾這樣說:「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 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五 12)從一 個人(亞當),感染到全世界(空間)和歷史上(時間)的每一個人, 無一例外(除了耶穌),這威力又該如何描繪才適當?這誤用自由意志 的罪性,雖然電子顯微鏡照不到影像,電子秤秤不到重量,卻翻天覆地 的糾纏著我們世世代代,唉!但是,感謝上帝,有一能力竟然超越了罪 與死亡的恐怖力道,那就是耶穌穿透死亡而復活的力量!
轉載自「敞開的門」網站
1. 請為其國內的一小群信徒禱告。他們如履薄冰,不知道該相信誰。祈求他們在神的應許中找到力量、智慧和超自然的平安。
2. 為流離失所者禱告。預計新一波難民將從阿富汗湧入中東和世界其他地區。祈求神在他們的旅程中保護和供應他們。
3. 為婦女禱告。許多婦女擔心塔利班的統治意味著她們將被剝奪受教育的機會。過去幾年參與教育的婦女也可能處於危險之中。
4. 為病人禱告。儘管國際媒體報導不足,但該國的新冠病例正在激增,醫院所能提供的服務也很有限。在新的塔利班政府領導下,醫療保健系統將如何自力更生尚無定論。祈禱醫療系統不會崩潰。
5. 祈禱阿富汗不會成為極端分子的避風港。眾所周知,20 年前的塔利班政府是極端伊斯蘭組織的推動者。隨著他們對阿富汗的新控制,該國可能成為新一代恐怖組織的東道國。
「你不做,神還是可以興起其他人來成就祂的事工!」年輕時曾聽到類似這樣的教導,但是已經忘了是哪一位長輩說的。我想他的重點在於鼓勵基督徒要把握機會回應聖靈的感動而有所行動,同時也要保持謙卑的心,不要驕傲地以為上帝沒有我不行。這真是很重要的提醒!
後來我從聖經看到一些人物,發現他們近乎是被神鎖定似的,非要他不可,正合所謂揀選、預定的概念。這種揀選有時是經過尋覓,上帝要找到祂認為適合的人,例如義人挪亞;有時又是超越行為,完全出於恩典,就像孿生子中的雅各、八兄弟中的大衛、法利賽人掃羅等。有些人甚至是神刻意從他們小時、年輕時便選定、培訓、引導的人才,比如十二兄弟中的約瑟、亞倫的弟弟摩西、被擄到外邦的但以理。
以上所舉,是相當針對性的人物。如果我們擴大來應用,可說神在 各個時代都會使用祂所揀選的僕人來成就祂的旨意,祂的揀選臨到人,不論是相對的義人或壞人,全都是神的恩典(人無可誇),但是人也 要運用神所賦予的相對的自由意志應答神「我在這裡,請差遣我」(不 是功德),就算唯一夠資格擔起神羔羊的天選之人耶穌,祂還是要向 父回應「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祢的意思」。
再來我們也可以看待各種不同的身分(地位、權柄),亦具備某種 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說只有你才能做。上週四加樂團契聚會中,契友一起收看「真情部落格」夏嘉璐主持人訪問醫生兼作家施以諾弟兄,問起他是如何走上寫作之路?施以諾弟兄回答:是他父親的一句話。
有些話,真的只有「你的」父親講,才會有份量,別人的父親永遠做不到。東京奧運男子百米賽跑金牌得主是本來不被看好的義大利選 手賈可布斯(Lamont Marcell Jacobs),報導指出他除了平時的努力,最關鍵的心理因素是因著與失聯 26年的父親重新連上線,這位陌生的父親給他一句話:「你做得到,我們都支持你!」
父親們,過往的失誤交給耶穌,前面的日子,求主賜我們受教者的舌頭,知道怎樣用言語和榜樣,扶助鼓舞兒女!(參賽 50:4)
許益源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於五月舉行一年一度的雙連講座,可以報名現場 參加,也可以選擇線上參加,但我想主辦單位還是希望大家到現場(有 便當和茶點),所以兩者的報名費都一樣。最後,講座改為全部線上舉行,因為,正巧台灣疫情爆發了(該講座期間是 5/17~19)。 線上聚會有沒有好處?有啊!好處還一堆呢!首先,它讓原本受阻 無法舉行的集會不必取消,仍然能夠進行,這真是太神奇了。其他好 處呢?近期以來大量參加線上聚會(或開會、聊天...)的我們,一定 體會很多。底下我列舉幾個好處(以下的「好」是「非常」之意): 好方便:不必出門,在家就可以參加聚會,聚會結束後就瞬間回到 家,還有甚麼比線上聚會便利?原來,打開手機或電視讓一部宅配自 教會的直播影片播完,就算參加了主日禮拜,真是好方便哦!
好節省: 因為不必外出,省下外出去回的交通時間,省下車資、汽 油費、停車費甚至違停罰款,省下化妝、理容、治裝費...。節省服事 的人力、預備和執行的時間,省去彼此問候、寒暄的尷尬,教會還可 以省下水、電、瓦斯費(也許還可以節省場地費、人事費...)。
好自由: 線上聚會讓我們可以睡到或忙到聚會前一分鐘再準備上線, 尤其是不開鏡頭、麥克風的狀態,讓我們感到高度的自由,因為不必 梳妝打扮、正襟危坐,打哈欠、挖鼻孔不會變成不雅動作,一邊看臉 書、IG 的動態或把來不及吃完的餐食用完,再也不會有異樣的眼光 盯著你了。還有,線上聚會根本不必戴口罩,讓口鼻得到解放,哇! 真的好自由。
好安全: 既然不用外出,再也不必擔心路上發生車禍、走路一面看 手機撞上路人,天候不佳、颳風下大雨也都不是問題了。最重要的是, 線上聚會的新冠病毒傳播機率是 0%,連流感、腸病毒也都不可能感 染,安全百分百!
以上說了這麼多線上聚會的好處,那麼乾脆一直保持這樣的形態不 是很好嗎?各位兄姊,別上當了,不要被迷惑了,千萬不可啊!
因為如果一直以線上型態聚會,不就表示疫情還是嚴峻?哪裡也去 不了,難道我們喜歡繼續過這種日子嗎?我相信我們心中的答案都是 否定的。不過,也許有人會主張,我們當然期待完全解封的生活,但 是教會聚會可以依舊採行線上的方式啊!噢!這不是好主意。
為什麼?
第一,線上聚會對人性產生的影響,是偏離上帝對人類原先的設計:活在實體群體中。線上聚會的型態只是暫時性的替代方案,雖然透過 科技,彼此可以看到影像和聽到聲音,但本質上仍是虛擬的螢幕光影 和喇叭的聲波震動。線上聚會讓我們誤以為還是活在群體中,實際上 我們一個一個被隔離了。因此,我們都落在幾樣可能的試探中:
虛假的試探: 儘管我們盡力要求自己真誠,但畢竟不免偶爾浮現假假的感覺。我們與台上帶領敬拜的同工和講道的牧者,其實沒有真實 的眼神接觸,我們只是盡量運用信心和神聖的想像力,營造我們在同 一個抽象的神聖時空一起聚會。這就是我們共同的遺憾:線上聚會缺乏「溫度」!至於線上會議,軟體提供使用者可以為自己安排虛擬背景的功能,起初我也用得不亦樂乎,後來不用了,因為覺得頗有「欺 瞞」之嫌(也許是我太敏感了)。
靈性退步的試探: 線上聚會缺乏的就是臨場感,讓人難以深深投入在聚會的內容。我們還是會有感動,但是強度可能減少。如果實體聚 會中已經很容易分心,線上聚會更有可能讓我們不專心。當我們線上 聚會久了,如溫水煮青蛙漸漸習慣了,你可能會發現自己不再那麼渴 望回復原本的實體聚會型態,覺得線上聚會真是太棒了,捨不得它結束。這種對實體相聚感到懶懶的、提不起勁的感覺,或許也算是某種靈性退步的初期徵兆。
冷漠的試探: 我聽過一種說法,好些在網路上可以熱烈對談的朋友,卻在實體見面時不知如何溝通,這大概是真的。線上聚會一久,可能讓我們安於網路互動的模式,若即若離,好像有黏又不會太黏,也不太需要付出實際的彼此關懷,但這會讓我們可能逐漸變得比較孤僻、冷淡和自私。本來應該有深度和溫度的愛心,變得淺薄和淡而無味了。
回頭看線上聚會,它固然有不可否認的好處,但我們只應取其暫時替代、補足實體聚會的這一項主要優點(它確實也讓一些實在有困難、受到阻隔、不能親臨現場的人也有機會可以參與,這是神賜給我們這世代的人的恩典),至於某些其他的好處,我絕不是暗示你可以這樣做(例如懶散、一心多用等)。
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我們不想變懶、變冷,當允許實體聚會的時機回來,讓我們也快快起身回來吧!
許益源
獨一 至高 慈愛的天父上帝:
祢是我們的創造主,是一切智慧的源頭,我感謝祢賜給我這個兒子(女兒)______,賦予他(她)獨一無二的生命特質,懇求祢幫助他能夠早一日發現他的熱情所在,將祢所賞賜他的才智,全力的發揮出來,祈求祢保守他的身體、情緒、心智、耐力都能處在最佳的狀態,在面對考試時懂得倚靠祢,轉化壓力為助力和能力,求祢加添他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對於國中三年來的學習內容融會貫通,在考場看清題目並及時正確答題,能夠得到理想的成績,請求祢引導他的未來,為他預備最適合他的學校,並且隨著不同的生命階段,持續往前、往上進步和成長,成為一位幸福快樂、榮耀上帝、對這個世界有貢獻的人。
我這樣禱告,是奉靠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誠心所願)。
許益源
成人卡通《靈魂急轉彎Soul》,是為絕大部份平凡人而拍的電影。
平心而論,世上那些能夠鶴立雞群、功成名就之人,究竟仍屬少數,即便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促使人人競相向前衝、往上爬,巴望成功與榮耀降臨,但是經過幾番奮鬥之後,我們漸漸認識到自己的有限和無奈,發現早先的夢想很可能始終還是夢想。只是,面對這般現實,有些人坦然接受,有些人難掩失望,有些人變得憤世嫉俗,與人格格不入。
觀眾欣賞這部電影,原以為劇情的發展會是照著傳統公式進行:懷才不遇的爵士鋼琴高手終於苦盡甘來、嶄露頭角,從此不再一樣。豈知主角在夢想實現的那一霎那,方才發現原以為會有的某種狂喜,竟然也不怎麼樣特別,興奮之情短暫到不過如驚鴻一瞥。
電影創作者透過充滿趣味的故事鋪陳,其實只想聚焦在分享他的信念:有火花很好(火花代表熱情、理想),但那不能做為人生的目的。人生最重要的是卸除負評的包袱,珍惜每一天能夠「擁有身體」活著,並隨時隨地感知且享受正在經歷的生活之點點滴滴,諸如啃披薩、舔棒棒糖、感受微風輕拂、留意一片隨著陽光飄落的種籽等等。或許,這就是小人物簡單、快樂過日子所持的志向,不必人人都得偉大。
基督徒看這一部影片,很容易看出劇情背後的「人觀」並不符合聖經的教導,它應是屬於柏拉圖、斐羅、俄利根等人所倡導的「靈魂先存說」,與佛教的投胎轉世說法接近。不過這一點我們可以刻意忽略,僅視之為電影為了傳達其理念所虛設的架構,不要信以為真 即可。
基督信仰其實蘊含更多人生路的寶藏,首先感謝神賜給我們一個靈魂體合一的整體生命(與天使不同),能夠體驗生命的美好,但無可逃躲的也同時必要感受痛苦的真實!慶幸的是十架替贖與復活應許,是神已為我們預備的出路和盼望。只要活著,都當珍惜,安心享受神的賞賜,並常常向祂獻上感恩(不認識神的人不知向誰感恩)。不論神叫我們不平凡或平凡,重點都不在我們身上,而是為要榮耀神(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甚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10:31),並以忠心執行神給予我們的託付為目的。我們不可能 像片中主角喜劇式的得到「死後重回人世」的機會,但是我們確定:1.今生(也唯有今生)可以藉著認罪、悔改、信靠耶穌,急轉彎 得到重生,作新造的人,2.並在死後、基督再來時,得著復活的榮耀身體、永遠事奉神,這兩樣才是真正的第二次機會。
許益源
聖經中記載許多人物,其中有部分人物被上帝藉著祂所使用的作者留下評語,例如蒙召的亞伯拉罕是「信耶和華、被神稱義的人」(一般稱「信心之父」)(創15:6,羅4:3,加3:6,雅2:23),做夢的約瑟是「與弟兄迥別之人」(創49:26,申33:16),謙和的摩西是「在神的全家盡忠的人」(民12:7,來3:2&5),被膏的大衛是「合神心意的人」(撒上13:14,徒13:22)等。
這些人物原來都是不完美的人,其蓋棺論定的評價,乃是經過一連串生命淬鍊之後的結果,他們往往曾經失敗跌倒,所幸上帝評價人不是僅僅根據單一事件,而是依據長期的觀察,慈愛憐憫的主願意給誠心認罪悔改的人再次的機會,所以雅各(抓住,創25:26)可以蛻變為以色列(與神較力),彼得不必被標籤為「三次不認主的門徒」,約翰能夠從「半尼其 / 雷子」轉變為「耶穌所愛的門徒」…。
即使也有少數人是根據單一事件被評定,例如巴蘭是「貪愛不義之工價的先知」(彼後2:15),猶大是「賣耶穌的猶大」(太10:4,26:25,27:3,可3:19,約12:4,18:2),但是那一件單一事件,應該不是突發、偶然的過犯,而是長期積累的負面習性加上不肯悔改的結果!
我們會在意自己的評價嗎?世人常常對他人做出評價,但往往不夠客觀公平,有的甚至是惡意的中傷,但我們可以學習保羅看這些為小事,他認定「判斷我的乃是主」(林前4:4),只有神才能夠做出全然公正與允當的評價。我們當趁著現在還有翻身的機會,認真尋求、確認神給我們的人生召命,忠心去執行(也許仍得邊跑邊校正),向著標竿直奔,我相信有一天我們終會聽見主對我們發出祂絕對公允的評價!
許益源
路得 是一名摩押人女子,相對於以色列人的所謂「外邦人」(她如此自稱,見路得記二10)。但她的源頭祖先摩押 ,與以色列人實為近親,原來他是亞伯拉罕 的侄兒羅得 被灌醉後,與大女兒亂倫所生的兒子。後來摩押 的後裔,當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在曠野漂流需要援助之時,竟忍心不肯伸出援手,甚至當時的摩押王巴勒 ,還刻意以金錢誘惑先知(術士,書13:22)巴蘭 來咒詛以色列人(見民數記廿二章起)。為這個緣故,摩西的律法禁止摩押人入耶和華的會,亦即禁止摩押人加入以色列群體、正式成為與神立約的百姓(申命記廿三3~4)。
然而,路得因為嫁給旅居摩押地的以色列人基連 ,成為以色列媳婦,繼而有了《路得記》的動人故事。成為寡婦的路得 ,捨不得丟下婆婆拿俄米 ,更是珍惜耶和華一神信仰,遂一起回到她人生地不熟的夫家故鄉伯利恆 ,終於遇上她的未來第二任丈夫波阿斯 。已經風聞路得 諸般美德的波阿斯與路得的第一場對話裡,波阿斯祝福外幫女子路得說:「妳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翅膀下,願妳滿得祂的賞賜!」
波阿斯可不是隨便說說的,他肯定是有感而發!因為這正是他的親身經歷,他的母親不是別人,乃是外邦人(很可能即亞摩利人),當年耶利哥城的倖存者---喇合,波阿斯從他的身世深知投靠耶和華是對的、最最蒙福的,所以他同樣認真的鼓勵路得堅持出於信心的決定。波阿斯不知道的是,他與路得後來的婚姻,使他們有幸成為主耶穌基督家譜世系的一員,何等光榮!更見神的恩惠何等浩大,即便有禁令,但在神卻凡事都可能!自此,我們無論出身何等卑賤不堪,在神的恩典慈愛中皆可再造、更新、復原,這就是福音。
許益源
英國著名聖經教師大衛鮑森牧師,在他的一本書名如前述題目的書中,詳細解說本節經文,並給出了答案。其中重點論證約翰福音在這裡的上下文顯示受書對象是猶太人和基督徒,而不是一般未信主的人。所以這一段經文的信息主要是鼓勵基督徒持續地相信、持續的得生命,因此約三16不是如同我們過往所以為的福音。
大衛鮑森牧師毫無疑問是值得尊敬的牧師,他在解釋教導聖經的功力上我一定是比不上,但我個人認為,如果因為他的論點導致我們此後應用本節經文的時候綁手綁腳,那麼我寧可「誤用」之。我個人覺得本節經文依然可以,也很適合拿來傳福音,即使最初的對象是基督徒。主要理由有二:
1.起初的讀者不是未信主的人,不代表就不能對未信主的人傳講。嚴格說來,我們都不是聖經經卷原來的受書人,例如《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原本只是醫生路加寫給提阿非羅大人(外邦人)看的,但是如今我們都在閱讀(還有其他例子)。何況基督徒普遍認為聖經就是上帝給予世人的特殊啟示,我們鼓勵未信主的人也能閱讀聆聽,當他們願意讀聖經的時候,我猜他們是不會分辨哪一段是對基督徒說的,哪一段才是對他們說的。當聖靈感動人心的時候,未信主的人感受到的就是上帝在對他說話,而經文很可能是任何一節。
2.本節經文其實很好使用來傳福音(鮑森牧師自己以前也是如此),只要記得避免單單強調上帝的愛而忘了傳講神的公義審判,以及人的悔改之必要。經文不是有提到「不致滅亡」嗎?從「本該滅亡」到「不致滅亡」,正是很好的福音切入點。再加上本節的上下文一起講,應該可以頗為完整的講解清楚福音是甚麼,因此棄本節不用於傳福音,我認為非常可惜。以上拙見與兄姊分享。
許益源
農曆春節期間,多數人休假,比平常有更多時間與家人、家族相處和來往。基督徒因著認識神,生命謙卑下來,不再以為成就和順利都是憑藉自己的能力和好運,開始懂得數算神所賞賜的恩典,為所蒙的福分獻上感恩。因此,基督徒理應比其他人更懂得覺察那些善待我們的人,更有力量付諸行動,親口、當面或藉著其他方式(譬如寫卡片)對他們道謝。
過年期間除了是道謝的好時機,同時也是道愛的好時刻。如果道謝是感謝家人、親友對我們的好,那麼道愛就是我們對家人、親友表達關懷的心意和給予祝福。道愛不僅是嘴巴說出「我愛你」(某些人的困擾是說不出口),具體的做法可以參考所謂「愛的語言」的五種不同的方式(肯定的語言、專注相處的時刻、肢體的接觸(如擁抱)、體貼的服務、精心的禮物等),並請記得很重要的原則:是根據「對方的語言(需要)」而不是我自己認定的語言,簡言之即投其所好 。
道謝和道愛都屬於與重要他人的關係的營造 ,除非我們因為心裡受傷,導致退縮、自我防衛而中斷或刻意忽略關係的經營,否則我們應該都會承認關係營造的重要性,遠勝過年大吃大喝、大玩特玩等。
如果道謝和道愛是營造關係,那麼「道歉」就是修復 有嫌隙的關係了。但是道歉不比道謝和道愛容易,它恐怕是加倍的困難,因為除了自己心裡要承認錯了,更得面對尷尬、難為情的面子問題。不過,如同前述基督徒通常比較會道謝與道愛,相仿的,因為已經通過向神認罪悔改的關卡,所以向人道歉的阻礙也會減弱,正如我們聽過的許多信主、生命改變的見證中,總是不乏信主前說不出口、後來終於可以向人真誠道歉的例子。道歉需要發乎真心與勇氣,這是它可以產生修復關係之果效的基礎,但是即使我們真誠、勇敢加上智慧的表達了歉意,以及對雙方關係復和的期盼,仍然不能保證必定成功,因為對方有可能依舊不領情,然而起碼我們鼓起勇氣付諸行動,做了正確的事。
回到我們與神的關係上,祂是那一位因著愛,創造我們、揀選我們、救贖我們,與我們立下永遠之約的主,因此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正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關係!既然與人的關係需要經營、維繫和修復,照樣的我們與最根本和重要的關係---神人關係,更需要好好來經營。幾年前教會以「每日會主」的概念鼓勵弟兄姊妹建立和維持靈修生活,意思就是要傳達:基督信仰的核心就是「我與神的關係」,這個關係需要每天有意識的與主約會見面、雙向互動,祂說我聽(透過讀聖經),我說祂聽(奉主名禱告)。「每天」的意思表示不中斷,不需要隨著年節放假,所以我們在春節期間,靈修生活照樣進行,生活步調也許放鬆,但不致放縱;睡覺與娛樂的時間也許更多,但不致頹廢。
敬祝諸位兄姊新春愉快,從歲首到年終,每日所經過的路徑都滴下神施恩賜福的恩典脂油!
後來她天天 和約瑟說,約瑟卻不聽從她,不與她同寢,也不和她在一處。 ------創世記卅九10
這一段故事,許多人耳熟能詳:埃及大官的女主人竟然看上家中最高階的奴隸----約瑟,先是以目送情暗示約瑟,後來乾脆直接說,而且「天天」說。對正值青年期、壯年期的男人約瑟而言,這種主動送上門的誘惑,包準是致命的吸引力!一次的誘惑已經夠強大,何況是天天 ,那只能以排山倒海或其它字句來形容其強烈了。這是約瑟版的分別善惡樹,也許也像是約瑟版的魔戒。
時間來到現代,性的誘惑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誘惑依然存在,甚至不減反增。出現的頻率呢?不但還是天天,更且是時時刻刻、分分秒秒!誘惑不僅來自所處現場(職場、學校、交友圈)周遭的人,還有無孔不入的網路世界。除了性慾、色情,還有發財、出名、掌控、享樂、超凡官感等等的誘惑,化身為廣告、影片、電子郵件、社群媒體、電玩遊戲、平面媒體、電話……,天天向著我們「以目送情」而來。這些吸引我們的人事物,本來多是正常的基本慾望,但是各有其界限。越過了界限,或誤把它取代神在我們生命中應有的地位時,它便成了偶像,變成誘惑。
非常難能可貴的是,約瑟成功的勝過強大的誘惑,不僅是一次,並且是一次又一次,同樣是天天 !直到他被誣告而下在監獄,斷絕了這個來自主母的,也是翻騰在他心裡的誘惑。約瑟得勝的秘訣很清楚:守住工作倫理的界線,他不應該背叛極其信任他的主人,他不應佔有原本不屬於他的女主人,但是,最主要的致勝原因則是他對上帝的敬畏!即使他的身體是主人波提乏擁有,但約瑟深知,曾藉著夢向他啟示未來計畫的神,才是他生命真正的主宰與負責任的終極對象。
懇求「那能保守你們不失腳、叫你們無瑕無疵、歡歡喜喜站在他榮耀之前的我們的救主─獨一的 神」(猶1:24),幫助我們這些天天面對現代社會各種變形誘惑的基督門徒,從約瑟的故事得著有力的啟發!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所以,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其中的水雖匉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 ----詩篇46:1~3
當我們遇到各式各樣的患難時,心裡會不會感到沮喪、難過、害怕?答案應該很清楚:當然會啊!只要我們是人,並且足夠坦誠,自然會承認這些反應是人生常態。回想2003年SARS爆發期間那些被封鎖在和平醫院內的諸多醫護人員和病患,以及揣摩現在正在進行中的部立桃園醫院許多受管制隔離的醫護人員與患者的心情,他們應該是感到何等的害怕啊!但是,這一首詩篇為什麼說「我們也不害怕」?
可拉後裔中的這一位詩人,在這首詩歌的一開始便宣告他的核心信念:「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因為他所信靠的神是這樣的一位神,所以,當人生出現強烈的動盪,甚至讓人感覺到彷彿地震、海嘯般的恐怖,信靠神的人卻可以老神在在,不覺害怕。
當然,「不害怕」是結果,是歷經一段過程的結果,詩人也許省略掉了信靠神的人那一串的祈禱、呼求、交託、等候的過程。詩人也許也曾經害怕、膽怯、沮喪、失望……,但是只要對神的認識是正確的、準確對焦的,最後總能帶領我們來到「不害怕」的結果。
我們真是一群有福氣的基督徒,因為在生活中所面對的暴風雨,我們可以不害怕去面對,因為,我們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主前,交託仰望,憑信領受主所賜的平安與力量!
雅各睡醒了,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創28:16)
雅各 為了躲避哥哥以掃 仇殺他的可能,前往哈蘭 投靠他的母舅拉班 ,路上曾在伯特利 露宿,睡夢中神向他顯現。身為次子的雅各 固然重視長子的名份和長子的祝福,但他對上帝的認識仍很有限和自我中心,生命的淬鍊尚需時間,也需要挫折和苦難的模塑。雅各靈命塑造的起點在於靈覺的醒悟,開始對神有第一手的體驗。在這之前,他只是以撒 的兒子,而且是以撒 不太喜愛的兒子,但是上帝愛他,之前給祖父和父親的土地與後裔的應許,上帝明示將由他來繼承!這一點以撒 原先沒想過(他預設是以掃 ),雅各 也不知道(他只想用人為的詭詐奪取)。從伯特利 起,雅各 知道了,自此展開屬於他的信心之旅。
神的作為往往超乎我們的想像,祂的工作,祂的同在,遲鈍的我們常常不知道,懇求大牧者甦醒我們的靈魂,叫我們真知道祂(弗一17),曉得祂的作為,覺察祂各樣的供應、保護、幫助、引導、拯救、寬恕、醫治、安慰、提醒、同在……,並隨時儆醒獻上感恩!
祢的手製造我,建立我。(詩篇119:73)
近日來氣溫急降,高山下雪,我們終於感覺到是冬天了。當我們處於嚴寒但衣物不夠保暖時,身體會不由自主地顫抖,這應該是很多人共有的經驗。最近當我曾經發抖,突然意識到:這是上帝製造我所賦予的功能,透過顫抖緊急製造熱量保護身體,也提醒我該添加衣服。這種不由自主、本能的、自動的作用,是無法按自己的心意來控制的。
除了顫抖,其實還有打噴嚏(不像咳嗽可以自己製造),為了把有害的異物、病菌等排出鼻腔呼吸道,打噴嚏的時速高達320公里!
其他還有打嗝、打哈欠瞬間閉眼等也都屬於這類神製造,向神獻上感恩!
許益源
如果您還沒有個人的讀經進度,歡迎您加入這個從明年元月一日開始的「一年一遍編年讀經計劃」,與其他弟兄姊妹並肩而行。
這一份讀經計畫是YouVersion聖經軟體裏頭的讀經計畫之一,由喬治格思里博士(Dr. George Guthrie)編寫,將聖經的內容依照時間順序 排列(聖經經卷的排列並未按照時間順序)。由於某些聖經的內容或事件之確切日期已不可考,因此編者只能呈現聖經宏偉故事的大致脈絡。有些經文則是按照主題來排列。 參與這個計畫的好處是:
1.一年內把全本聖經讀完一遍,可以維持熟悉聖經的最起碼速度。
2.基本上按照時間順序,對於聖經的時間脈絡會更清楚、有概念。
3.直接由手機記錄進度,不必擔心遺漏。
4.與其他兄姊同行,可以彼此激勵,也有共同話題。
5.進度人性化,一週讀六天,第七天(主日)沒有進度,以教會主日禮拜的讀經為主,另外可以運用這一天補齊落後的進度(假如有落後的狀況)。
6.直接讀聖經,不必倚賴其他讀經材料。
若您決定嘗試參予,但手機還沒有YouVersion這個聖經軟體,請先完成下載。
為了讓不想使用手機閱讀聖經的兄姊也能參與,我們將在週報同步刊登進度。(本人是以手機聖經APP記錄進度,但以紙本聖經進行閱讀。有時候則會以手機播放朗讀、以耳朵聆聽。)
由於每天不只閱讀一章,因此建議您把這份進度當做「熟悉聖經、進食靈糧」之用,然後從進度中截取一段最有感動的經文,深入默想、禱告和應用在您的生命與日常生活當中(也就是個人靈修、與主約會)。
說明:
1. 若兄姊決定參予,且將使用手機閱讀、聆聽或記錄,請先完成YouVersion APP下載。需要協助的話,請在今天找許牧師、張長老或吳雅玲姊妹等幫忙。您一旦完成讀經進度,該軟體會自動記錄完成。
2. 一年內讀完整本聖經,對於某些兄姊來說可能負擔有些重,請堅持到底,萬一落後,則可利用第七天補齊進度。平常則要求自己至少把進度的經文內容讀過去,並自行按著感動精讀其中某一段落或單單一節經文,與上帝對話、禱告,並求聖靈賞賜力量應用在生活當中。
3. 歡迎您利用手機聖經軟體的功能每天做記錄:記下您當天最有感動的一節經文,或其他感動與想法,與其他兄姊交流分享。(此功能在軟體內的名稱叫做「主題討論」)
有一位任教於某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的教授,在他所開的一門課程裡,要求學生分組外出訪問任一宗教團體,了解他們對於死亡的觀點和面對的方式。對於剛上大一的新生,這一方面的探討不僅符合他們本科系的學習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這些未滿20歲的年輕人,提早思考人生極為重要的課題,我認為是好事一樁。
由於學生們可能從某種管道知道教授是一位基督徒,所以當他們構思選擇哪一種宗教信仰來進行訪問時,「很自然」的會投教授所好,也許是為了得到較高的分數,便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基督「教」。我覺得這是第二樁好事,因為一位認真教學、擁有良好口碑的基督徒老師,確實也可以藉著課程的安排,搭建起學生們與教會有了一場初接觸、新體驗的橋樑,其中沒有強迫、也未有在校園傳教之嫌。
多數是未信者的同學組合,要到哪裡找教會的牧師接受訪問呢?如果組員裡有基督徒成員,大概就是找上該同學的教會最方便了。正因為這個緣故,這個班級有一個小組便找上我了,不久他們一行五個人,就照著與我約定的時間來了。
回想當初我一口答應,主要是因為教會的子弟有需要,義不容辭,再者也是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與幾位素昧平生,也可能是從未接觸過基督信仰的年輕人,有這麼一段懇談福音的時刻,實在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啊!
我為這幾位學生預備了點心、座位和一本禮物書,希望他們可以放輕鬆一點。訪問題目雖是教授給予的幾點建議,但仍由學生自己主導。於是,一場有意義的問與答便展開了。在我看,這是一次非典型的小組談道,因為是學生主動,我被動,但我卻能在被動中,能夠主動,真是太棒了!因為戴著口罩,我盡力表露內心的誠懇與真切,逐題回答關於死亡的相關議題,這個議題可以直接連結到上帝的創造、人的自由與罪的起源、罪的結果、耶穌的救贖、教會的可貴、死後的世界、末世與新天新地等。時間實在有限,不確定他們到底能夠了解多少,但也藉著有兩位學生額外的提問,能夠幫助他們澄清某些對基督徒的誤會與偏見,譬如有一位問道,社會上某些針對基督徒極盡謾罵、污辱的言論,我們會如何應對?我告訴他們這一類言論我也看過,基督徒也是罪人,有時候我們真的有錯,但是如果是刻意的詆毀,真正的基督徒會學習耶穌的榜樣,選擇饒恕和不回嘴,因為耶穌面對不公義的判刑時就是這麼做。又有一位舉他看過的一部影片的情節提問,牧師與牧師之間會否因為表現優劣的差異而生發厭惡或忌妒的反應?我的回答,有興趣的話,請私下來問我吧(篇幅不夠我寫了)。
感謝主!一位基督徒教授,一位基督徒同學,一位牧師,被神聯合使用,於是有了這麼一段美好的時刻,期待下次還有這樣的機會。
許益源
有一首很好聽、歌詞也很有意義的詩歌,起頭的幾句歌詞是:
我曾經像一隻小小飛鳥,飛躍在這藍天海上,
我無時無刻徬徨無助,找不到可以傾訴。
歌詞中的「無時無刻」意思是「沒有任何時刻」,所以通常後面會緊接著「不」來使用,以更生動的表達「時時刻刻」之意。譬如「我無時無刻不 想著你」,意即「我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想念你」(情書用語),寫的人可千萬別漏掉「不」字,否則意思正好相反。
這樣看來,歌詞「我無時無刻徬徨無助」正是漏掉了「不」字,意思變成「我從來都不會徬徨無助」,可是這絕對不會是作詞者的原意(自述自己就像一隻鳥,經常感到徬徨無助,因為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好吧!把歌詞給加上「不」字,「我無時無刻不 徬徨無助」,唱起來又很拗口,只好改成「我時時刻刻 徬徨無助」,可是文字趣味差了一點,這真是歌詞創作的兩難啊!
許益源
導遊是一項專門的職業,專門帶領遊客前往特定的景點參觀和體驗, 身為導遊甚至身兼領隊,他一定得對於帶領遊客前往的地方之風土人 情、歷史典故、地方特色以及交通食宿等各方面有相當程度的瞭解, 再加上熱情、細心、體貼與流暢的表達能力,帶起團來才能提供旅客 覺得不虛此行的感受。
希伯來書第十一章曾列出一份信心人物的名單,並或長或短的加註 他們為何被認定為有信心的人的相關行動是甚麼,其中綜合了這批人 的共同點之一,便是他們都看自己像是今世的客旅。那麼誰是他們的 導遊或領隊呢?嚴謹來看,當然是沒有誰擔任他們的導遊,但寬鬆來 看,他們的導遊就是他們信心的對象----上帝,以及上帝指示他們的話語。
基督徒是被上帝揀選、拯救、持續更新改變的人,如果短程的旅遊 需要導遊,長及一生的人生豈能沒有導遊?也許信主前我們自己根據 各樣資訊(宗教、哲學、某種人生觀...)「自助旅行」,但是一旦認 識了真神,我們方知自己的自大和有限,單憑自己,哪能確定宇宙和 人類的來歷、目的、使命、方向和未來?若不是上帝的啟示與指引, 將如大衛的禱告:「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 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詩 131:1)感謝神!天父、主耶穌基 督與聖靈,三一的神,正是我們最佳、最可信賴的今生與來生的導遊、 領隊,祂親自邀請我們參加這一趟以十字架為旗幟的旅行團,有許許 多多跨越世代的夥伴並肩同行,並且祂頒發給我們人手一冊旅遊說明 書,就是聖經,供應我們隨時查閱,祂且提供旅遊保證,保證我們沿 途會受到保護,保證我們必定抵達終點......。祂,肯定是導遊中的導遊!
許益源
黑暗,是因為沒有光線(或光線微弱),沒有光線,是由於所在地點背對太陽並且沒有人造光源。沒有光線可以反射物體的形狀、位置和顏色時,我們的眼睛便看不見東西,看不見東西通常令人感到不安和害怕。也許在自己熟悉的家中,黑暗是身體產生褪黑激素助眠的必要環境,也因為熟悉,在家裡即使摸黑行動,大多數情況下沒事。
然而,不少人怕黑,如果是為了夜裡起身使用洗手間或喝水、吃藥等的安全起見,設置小夜燈大概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有些人怕黑是因為靈界的理由,簡單講就是怕鬼,所以只好開著燈睡覺,似乎覺得在光明中那些黑暗的靈界東西就會被驅散。我相信這是有道裡的,因為聖經喻意式的說神就是光(約壹一5),耶穌也是光(約一4、三19、八12等),光線,是神最初的創造(創一3),光明,被引申來描繪基督徒行事為人的端正(弗五8)……。
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其實真有不怕黑、不怕鬼的依據。因為時刻與我們同在的、住在我們心裡面的主耶穌,比那在墮落世界暫時掌權的魔鬼與邪靈更大 (約壹四4)!主也應許屬祂的人被保護著,甚至能夠勝過邪惡的權勢(路十19),這一切都因耶穌已經藉著在十字架受死與復活打敗了魔鬼,主耶穌看見並宣布撒但已經從天墜落,正等待著最後的受審,相關經文不勝枚舉(路八26-39,弗六10-18,雅四7等等),多聆聽、多默想、多背誦,常常能收堅固我們信心的效果。
至於物理意義上的黑暗,我們倒是可以抱持享受的心態面對:夠暗,才能舒眠;黑暗,也是神的賞賜,因為神設立的規律本是「有晚上、有早晨」;亞伯拉罕處在黑暗的夜晚,才能看清滿天的星星,領受神給他的偉大應許(創十五5);約拿在魚腹的黑暗中,終於明白他真不能逃避上帝的心意。黑暗,原來是可以享受的寧靜,也是屬靈更新的某種契機。
許益源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COVID-19肆虐全世界,截至前天為止全球已有確診病例3640萬,不過這只是各國官方公布的數字之加總,真正的數字其實沒有人知道。病毒肉眼看不見,體積非常微小,約120奈米,只能藉著電子顯微鏡才看得到。這隻病毒主要攻擊人體的呼吸道與肺臟,重症者有可能死亡,「感染死亡率」大概介於 0.5 到 1%(不是固定的數值)。
絕大部分病毒若引起人類生病,通常無藥可醫,只能靠著上帝賜給人類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來清除病毒,所以全世界引頸企盼的便是疫苗早日研發成功並大量製造,注射到人體內來產生抗體,發揮抵抗新冠病毒的作用。如果成功了,那當然是好消息,相信全世界的股票都會上漲,但是,我們想到這也只是成功對付這一次的病毒,對於徹底戰勝人類共同的大敵----死亡,並沒有甚麼作用。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更該擔心的是最可怕的致死「病毒」,牠的存在或出現,不是2019年起,而是與人類的歷史共存;牠的感染率呢?是100%,從古至今,我們每一個人都感染了;至於死亡率,可說也是100%,因為從來沒有人是不死的。說穿了,這隻「病毒」就是聖經所說的「罪」----自我中心、否定上帝,逆天而行,結局自然就是死亡!
處在這種超級困境,有沒有疫苗或解藥啊?如果有,肯定不是人的聰明足以研發出來,絕對只能是神等級之類的存在才可能做。大好消息是,上帝竟然已經為我們預備好了,而且因為是天價的費用,所以上帝頒布命令一律贈予,只要感染者肯謙卑服用,療效達到100%!雖然服用後中途仍會出現「假死,睡上長長一覺」的現象,但有一天醒過來以後便永遠不死!已經是基督徒的人,都是服用了這一帖神藥的受益者,該神奇救命藥效已經開始在作用中,並且大家都在期待那最後將爆發的最強效能,就是「復活」! 這帖神藥一定不叫「瑞德西韋」,祂的名字叫耶穌
許益源
雅各書四:12 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13 嗐!(「現在!來吧!」)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14 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15 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
聖靈感動耶穌的弟弟雅各,寫信給他當時所牧養的基督徒群體,出於真誠無偽的關心,他毫不客氣地點出他們矛盾的生活表現,以第四章為例,包括爭戰鬥毆(v.1)、與世俗為友(v.4)、批評論斷(v.11)、張狂誇口(v.16)、知道卻做不到(v.17)等。雅各認為,他們對於自己的身分、本質認識不清,甚至可能有意無意地僭越扮演了只有上帝才能承擔的角色,譬如「論斷律法、判斷人」(v.11)。但是在「神是誰?我是誰?」這個極度重要的議題上,雅各毫不含糊的提醒他的對象: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上帝)。上帝既如創世記所宣告的,是萬有和人類的創造者,那麼祂當然就是唯一和終極的標準制定者,兼公正審判者,而且祂根據祂所設立的標準,做出對罪人正確合宜的審判之後的執行,就是公義滅人(罪人無可推諉),或是祂賜予恩典救人!
然後,我們聽到雅各似乎嚴厲的語氣反問他們:你是誰?意思好像是說:你算甚麼?難道自以為是上帝嗎?角色一旦紊亂,毋怪乎生活不像基督徒,一蹋糊塗!
雅各自己回答了「你是誰?」他生動的明喻人的本質「是一片雲霧」(或譯「煙霧」),很容易「就不見了」!你我同意他的說法嗎?「雲霧」的比喻,道出人的生命真相是短暫、脆弱,難以掌握。實例不勝枚舉,新聞報導裡可說俯拾皆是,死亡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在不少案例中,描繪生命像一片雲霧是相當貼切。
神是誰?我是誰?是大哉問,每一個人都應該好好面對和回答。雅各提供的答案,我們若能謙卑、誠心接受,就是擺對了生命的次序,對準了人生的焦點,我們不但可以避免犯了上述的罪,更能對神獻上祂當得的尊崇,承認是祂在掌權,祂的意念(旨意)高過我的意念,道路高過我的道路,我們在各樣事情上面都需要祂的「願意」,不是我自己說了就成。我們也將因此常常心生感恩,因為發現許許多多曾經臨到我們的「幸運、幸福、福氣、恩寵、好運」等等(當然一定包括能夠信主、重生得救這一件),背後都有神的願意!
蔡茂雄
前些日子牧師分享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先生98歲時,在家人的帶領下認識上帝並受洗,早期就認識他的人,可能終其一生都沒想到,這麼一位出身軍旅的鐵漢,竟有這麼一天會歸到主的名下。讚美主!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我加入了失散約30年的同學LINE群組,其中有一位同學每天早上PO的問候圖,都是「平安,願神賜福你」、「主內平安」、「耶穌愛你」…等等,由我所認識的這位同學PO出這種圖,讓我覺得十分不搭嘎,因為在求學階段的他,就是翹課、記過、吸煙、賭博的代名詞,所以如果在當時的學校團契要我邀請同學一起參加聚會,他的順位應該是排在全班名單的最後一名吧?誰能料想得到,他在退伍後更加變本加厲的打殺碰毒,直到被逮。在獄中服刑期間,他有機會接觸詩歌、接觸聖經,最後竟然在獄中悔改受洗得救!我這位在人的眼中看為惡人的同學,誰知道他竟然也有被神救贖的一天。
在生活或工作上,我們會計畫明天要做什麼,下個月要幹嘛,明年就要怎麼了,但是一講到信仰,就以不冷不熱的態度面對,因為我們心中總認為,現在要處理的事,遠比信仰要重要得多了,信仰的事…等等再說吧!但是誰能拍胸脯保證我們明天會怎樣呢?最近的新聞看到36歲藝人黃鴻升(藝名小鬼)的猝死,不就是告訴我們,我不知道明日將如何,但是我知道誰掌管明天。
我們所認識的神,會揀選什麼樣的人,我們不必用我們的有限腦袋去猜想,因為主耶穌是為了「世人」,甘願被釘十字架,神的救贖是包含了你和我,我們的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即便是像我這麼破碎不堪的同學,神依然用祂的方式拯救了他,所以我們當然不需要搞到被關,還是拼到36歲或等到98歲才甘願完全接受基督,也不要再說傳福音給某個心裡剛硬的人是不可能的事了啊! (註:文中我這位同學,現於「更生團契附設花蓮信望愛少年學園」輔導行為偏差之青少年)
許益源
根據聖經,我們所信靠的神,是一位與被造的人(尤其是與祂立約的百姓)互動,且「在人的國中掌權」(語出《但以理書》)的神。即便與祂立約的百姓經常背約、觸動祂的義怒,但是神仍然是信實的紀念祂與以色列百姓的約,始終沒有放棄他們,並且多次出手解救他們脫離危難。其中曾有幾次重大危機,上帝更是為彰顯祂的拯救,而預先安排和差遣祂將要使用的器皿(人物)。以下舉幾個顯著的例子: 以色列人的祖先曾經面對嚴重的饑荒危機,豈知上帝早已安排雅各的第11個兒子約瑟,使他成為埃及法老的宰相,運用他所掌握的權柄與神所賜的智慧,足以供養他的父家。約瑟在經過一連串的苦難熬煉之後,蒙神光照,看懂了他先前坎坷遭遇的意義,親口見證「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乃是 神。他又使我如法老的父,作他全家的主,並埃及全地的宰相。」(創45:7~8)
400年後,已經在埃及地繁衍成為大族的以色列人,再度瀕臨種族滅絕的危機,一方面是後來的法老下令要殺死所有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嬰,然後又想永遠奴役他們。所幸預知萬事的神,早有解救的計畫,就是預備了摩西。我們看見類似的劇碼,摩西同樣被送進埃及王宮受撫養和教育,等到有一天上帝認為訓練已經可以,接著便有出埃及的偉大歷史。 主前400多年,亡國被擄、居住在外邦為數眾多的猶大人群體,因著亞瑪力人後裔哈曼的計謀,即將於當年年底被全數剿滅,但是又一次,上帝以祂的能力安插以斯帖,在事件的四年前就成為波斯帝國亞哈隨魯王的王后,經過禁食禱告、勇敢承擔和智慧的謀略,終於轉悲為喜,解除民族被滅絕的危機。
以上三例都是與以色列人直接相關,但是聖經最重要的信息還在後頭,於今是實現了,那就是神差遣祂的兒子到世上來。因為世人都有一件最嚴重和切身的危機:因為離棄真神、以自我為中心而犯罪所要承受的死亡與審判!可是上帝是如此深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不過這一次不太一樣,神的愛子耶穌沒有生在皇宮,反而是在普通的民間,且按照上帝的時間表,走向十字架,受難,復活,成功的化解罪人滅亡沉淪的咒詛,因信耶穌反得永生,感謝主!
許益源
常聞「千禧年」,但是到底「千禧年」是指甚麼?我們會不會遇上「千禧年」?在今天結束啟示錄系列講道的最後,在此稍作交代。
首先,聖經經文完全找不到「千禧年」這個詞,只有在啟示錄廿章出現六次「千年」。從本段經文我們僅僅得知,在這「千年」裡,撒但暫時被綑綁,已死的聖徒復活並與基督一同作王。因此若根據這麼有限的經文要建立「千禧年」的相關教義,結果會是模糊不清和眾說紛紜。所以如果我們對「千禧年」教義過於熱衷,可能反而會忽略啟示錄更核心而明顯的信息,卻糾結於枝微末節甚至鑽入牛角尖了。
不過,既然歷史上對「千禧年」已經多有探討,我們也應具備基本的了解,以下是三派主要理論(依據基督第二次再來與「千禧年」的前後關係而分):
◎「千禧年前派」:耶穌在千禧年之前再來(加上與「大災難」的關聯,又分災前、災中、災後派),然後進入「千禧年」。
◎「千禧年後派」:教會不斷改變這個世界,越來越好,終有一天趨近地上天國的狀態,就是「千禧年」,然後耶穌再來。
◎「無千禧年派」:「千禧年」只是象徵說法,其實耶穌第一次來臨就已捆綁撒但,帶來「千禧年」,教會歷史等同「千禧年」
這三種主要理論各有優勢與難處,基督徒可自己選擇某一種解釋,重要的是確信神全然掌權,耶穌必要再來,罪惡必被終結,得勝者將必進入永恆新天新地,所以我們今生務必忠心到底、廣傳福音!
許益源
許多年來,幾乎每一個主日都是在我們教會參加主日禮拜,這一次我們夫婦出國,有三個主日是在美國,有兩個主日在台灣居家隔離,所以不得不參加其他教會的主日禮拜。
以美國來說,就我所知,至少加州的教會從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就全面停止實體聚會,改為預錄或直播聚會,因此我們在美國的那三個主日,是跟著現在已經是親家的信德弟兄伉儷的家庭,在他們住家的客廳一起參加「台福愛睦教會」的英文和中文兩場線上主日禮拜(預錄)。(其間也曾參加一次他們週間的線上禱告會)
這個經驗讓我們體會到參加線上敬拜聚會,好處是省下出入往返的交通時間,教會聚會也不致因為疫情而被迫全然中斷,但也發現,參加者除了必須要用比平常更大的、更刻意的專注力,才能投入敬拜,並且比較缺乏正常情況下身邊站(坐)滿教會弟兄姊妹的那種同心合意的同在感!
感謝神!從我們教會遷入「愛睦教會」的信德弟兄一家,在該教會的線上敬拜事奉中承擔了頗為重要的角色,例如至少有兩~三組帶領敬拜的同工,還有負責整合和後製每主日預錄影片及按時播出的同工,都在這個家庭。當我們略知美國教會聚會的現況,一方面要為他們能夠早日得以恢復正常聚會禱告,另方面我們也要為台灣的教會至今仍能進行有溫度的實體聚會感恩!讓我們珍惜每一次眾兄姊齊聚一堂敬拜神、領受上帝話語並彼此關懷鼓勵的機會。
9/1 晚上九時,好消息 GOOD TV 「真情部落格」將播出專訪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弟兄的長女郝海雯姊妹,憶述其父的一生和信主歷程,歡迎兄姊收看,領受美好的見證。
鍾慧秀姊妹
如果你小時候移民美國,神學院畢業後,在陽光燦爛、科技最發達、生活環境最優渥的美國加州矽谷,牧養一個華人教會。教會愛主,也愛傳道人,似乎可以穩穩當當地待一輩子,當個牧師,過人人稱羨的「美國夢」人生。
你會放棄這一切,帶著太太和兩個不到五歲的女兒,跑到鳥不生蛋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又稱巴紐)的別姆族(Biem),去傳福音給這些第三世界原住民嗎?
別姆島是直徑3公里的火山小島,前面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後面有一座蠢蠢欲動的活火山。島上沒水沒電,接雨水是淡水的唯一來源,島上沒有淡水,沒有小池塘或者小河,更不用說溫泉了。電是靠屋頂裝了二手的太陽能板來發電,每天到晚上七八點,就只剩下兩三個燈泡可以用。島上只有巫師,沒有醫師及任何醫療資源。
但在加州矽谷牧會的陳維恩牧師卻這樣做了。他們一家4口在2009年來到別姆島,開始宣教事工。他花兩年的時間學好了別姆語,再為別姆人創造文字(別姆族是口語社會,沒有文字),然後翻譯聖經,又開設識字(母語)班,設計三個月的福音課程。要融入別姆族人的文化風俗習慣,並贏得他們的信任,一切都非常的不容易。期間他的女兒得了蜂窩性組織炎,差一點喪命。2011年他的太太發現第三期乳癌,在台灣化療一年後,他們再回小島。有幾個別姆族婦女說:「我不知道你們宣教士要跟我們說什麼,但是你們要講的一定很重要,因為得了這個病,你還是回來了。」陳師母説如果沒有回來,就失去能用短暫身體的病痛,換取島民聽到永恆生命的機會了。她用乳癌來跟這些別姆族人說:「這個信仰是真的,上帝是信實慈愛的神。」
終於在2012年9月28日第一批別姆基督徒誕生了。2013年9月28日11位島民受洗。2016年4月巴德弟兄過世,天堂迎接了第一個別姆族人。從此在天上榮耀的敬拜中,加入了一個新的語言,就是別姆族的讚美。
近十年的宣教事工:教會已經建立起來,又設立了五位長老,弟兄姊妹已經可以負擔講道、牧養,甚至處理教會紛爭和紀律的責任。教會已經可以自主舉辦識字班及福音聖經課程,讓更多的族人能聽見福音,成為神的兒女。於是陳牧師一家四口在2018年離開別姆島,在2019年3月將他的宣教故事寫成了這本書《走到比錢更遠的地方》。
為什麼書名叫《走到比錢更遠的地方》?一個巴紐的原住民曾對陳牧師說:「有很多外國人來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尼人來這邊砍我們的樹,澳洲人來挖礦,菲律賓人來做生意⋯他們來只有一個目的:賺錢。這些人為了錢,可以來到這麼遠的地方。我們還有那麼多部落,從來沒有聽過耶穌的名字。你們國家的基督徒,為什麼不願意為了福音,搬到我們國家呢?」就是這段話,讓陳牧師決定把他的生命砸在有永恆價值的事上---宣教。 閱讀會在今年二月選了這本書。當初讀它時,
我好幾次感動落淚。那次聚會時的分享,激勵了兩位姊妹,決定把時間砸在有永恆價值的事情上,她們現在都來參加禱告會。深願弟兄姊妹也能依照神的眼光,來設定人生的優先順序,把時間、金錢、甚至生命,砸在有永恆價值的事上,活在世上,愛神、榮耀神。
蔡茂雄長老
一講到詩篇,可能大部分的人腦中跳出來的印象就是:新舊約聖經對中翻開,就是詩篇;詩篇共有150篇,是新舊約聖經中篇幅最長的一卷書;詩篇大部分是讚美詩歌、哀歌或是感恩詩歌;詩篇有很多的作者,但是大部分是大衛的詩….等等。
但我覺得,詩篇之所以不同於聖經其他的書卷,除了詩篇顧名思義就是詩歌詩詞嘛,詩篇還多加了一點點的味素,就是作者個人當下的情感表述,講白點就是喜怒哀樂的表現,要是我們在這種情緒之下寫出來的東西,在正面情緒我們就可以讚美神、榮耀神,一旦處在負面情緒的時候,就會是哭天搶地、怨天尤人了,除了抱怨,哪還有心情可以讚美呢。但是在詩篇裡,以大衛為例,大衛無論境況遭遇如何,總是能完全依靠神,口中所出的盡是讚美的話語,更不會因為自己不斷的遭受患難,就停止他在神面前的喜樂,因為大衛他看到而且相信神是慈愛的。
當我們在讀詩篇的時候,可以試著更深刻的去體驗作者當時的心情,思想為什麼他可能已經落在人生的巨大痛苦中,但是他的心靈仍然能夠歌唱讚美,並且還能寫出這樣的詩句,是因為他看見了神的什麼,是我們還沒有看見的,還是他經歷了神的什麼,是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我相信,詩人眼裡看到的,只有神自己,他看到了神的安慰和拯救,他經歷了神的奇妙和偉大。
當我們在心情愉悅或是憂傷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就是會有一些詩歌的歌詞、旋律從腦海中出現,這些詩歌往往能夠反映我們的心情。所以當我們越瞭解詩人在各種不同處境的領受,就越能在我們處於詩人類似的情境下,發出我們心靈對神的讚美,不再埋怨不滿,不再憂慮絕望。
信不信,詩篇可以成為我們和神之間的橋樑,因為我們可以學習著用尊崇、敬畏、交托的詩詞,向神發出讚美的情懷、生命的詩歌,這是一曲多麼美妙的樂章。生命中最有力量的詩歌是神祂自己,因為神就是一切詩歌的內容,所以我相信詩篇是我個人的詩歌,但我更相信,耶和華我的神,更是我的詩歌。
奸惡的使者必陷在禍患裡;忠信的使臣乃醫人的良藥。
-----箴言十三17
三千年前的古代,鐵定是沒有現代人們早已習以為常的通訊工具,例如早些時的電報、電話、郵件,近期的無線電話、電子郵件與各種社交通訊軟體。因此,當有遠距傳遞訊息的需求時,古時的人們必須想出各種解決的辦法來,好比擊鼓、吹號角、點狼煙、打旗號、反光鏡、信鴿送信等,其中最可靠和慎重的,大概就是派遣特別指定的使者前往遠方,代表君王、首長或商賈傳遞重要的訊息。
在這種通訊模式之下,特派到遠方傳信之使者,除了體力要好,其人品更是要好,因為別有居心的使者可能扭曲訊息,或圖利自己,或帶來災禍,但忠於使命的使者,準確傳訊,可能化解爭端,締造和平,促進貿易,帶來商機……。所以說,「奸惡的使者必陷在禍患裡;忠信的使臣乃醫人的良藥」,一點都不錯!
約書亞 的時代,住在基遍 城的希未 人,明知打不過有耶和華 上帝同在的以色列 人,但一心設想求生,因此指派幾個同胞,交付他們與以色列 人立約求和的任務,雖然手段詭詐,但結果成功了(見書九)。
相反的例子,先知以利沙 被神使用,治癒了亞蘭 王的元帥乃縵 ,乃縵 知恩圖報,可以利沙 堅持不受,沒想到他的僕人基哈西 貪欲發動,暗地追趕乃縵 ,假傳訊息,索要了銀子與衣裳,結果呢?乃縵 的大麻風從此沾染了基哈西 及其後裔!(見王下五)
我們每個人其實多少都有扮演使者的時候,工作上的業務員,軍隊的傳令兵,人際互動中的「轉達」(不論是藉著口頭或其他管道,代轉別人的關心問候、代禱需求,或者是我們現代人幾乎天天在做的轉傳Line訊息…),我們要自忖的是:我是一個忠心、可信賴的使者,言詞和態度都傳遞正確的內容,帶出美好的結果嗎?抑或我們「轉達」時會加油添醋、參雜自己的刻板印象、訊息未經查證就轉傳,以致不知不覺當中(不是故意)扮演了「奸惡的使者」?讓我們禱告,願我們的生命、口舌皆由主掌管和把關!
(日前新聞報導新興外送行業,曾有外送員偷喝顧客所點的飲料,或利用點餐APP騙吃騙喝,也算是一種現代版的奸惡使者吧!)
許益源
早在6月21日下午日環蝕發生以前,媒體即以「錯過再等195年」來提醒人們千萬勿錯過這一次躬逢其盛的機會,因為現在還活著的人,沒有一位可以(在台灣)看到第二次。不過,會被這句話觸動的人應該是重視天文奇觀的人,至於不感興趣的人,根本不在乎錯不錯過。
從字面上看,錯過的「錯」似乎隱含著價值和道德判斷,認為沒有參與到該特定事件,是不應該的。也許是巧合或許是刻意,我們把「錯過」倒過來講,不正是「過錯」嗎?聽起來好像還有點道理。
不過,錯過的「錯」,也可以解釋成「交錯、錯開」的意思,那就不帶貶意,就好像錯過一班公車或一部本來也不太想看的電影,不算過犯,也沒有甚麼損失。
有些錯過,關係重大,確實令人遺憾一輩子。拿虛構的劇本故事(其實取自真實人生)例如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來說,聽到茱麗葉(假死)死訊的羅密歐在趕往維洛納 的路上,就是錯過 了傳訊的信差,結果以為茱麗葉真死而殉情自殺,醒來的茱麗葉發現羅密歐已死,亦傷心殉情自殺,這當然是悲劇,不過作者讓結局發展成本是仇家的雙方家族,因這個悲劇而結束敵對,也算具有教化的意義。
另有些錯過,不但不是過錯,反而非常幸運。曾有一位名叫Antonis Mavropoulos的希臘男子,是非營利組織「國際固體廢棄物協會」的會長,因為遲到兩分鐘,錯過 埃及航空ET302航班(波音737 MAX 8),成為唯一一位預定要搭這架死亡班機但沒有登機的人。這是多麼幸運的錯過!當然我們也為那些沒有錯過、因而罹難的旅客而唏噓扼腕!
還有些錯過,不是意外錯過,其實是故意錯過 ,從而顯出偉大的愛人情操。1912年4月,號稱永不沉沒的郵輪鐵達尼號在首航就擦撞冰山船身破損,船上有一位在印度服事的美國籍女宣教士范安妮 (Annie Funk),當船逐漸下沉時,基於婦孺優先原則,安妮 原已登上一艘擁擠不堪的救生艇,但見到一位驚慌的母親,拼命要擠上救生艇與她已在艇上的孩子會合,安妮 便立刻將位子讓給她,寧可錯過 獲救的機會,完全效法了耶穌 捨己之愛的榜樣!
錯過,原來錯綜複雜,無法一概而論。但身為嘗過主恩的基督徒,不能不大聲疾呼的是,一個人可以錯過各種機會,但可別錯過關乎豐盛人生與永恆生死的好消息,就是耶穌這個人。坦白講,耶穌向我們每個人迎面而來,有些人刻意閃過祂,與祂擦肩而過(再等195年也等不到),有些人願意調轉方向,與祂同行,他們沒有錯過這一位死在十架、三天後復活的奇妙救主,生命因而改變。甚願人人都是後者!
許益源
2020年6月21日那一天,上帝「出名」了。上帝的稱呼被許許多多人很自然的掛在嘴邊,因為台灣難得一見的日環蝕天文奇觀,被稱為「上帝的金戒子」!吸引非常多的人潮(有報導稱人潮遠多於媽祖繞境)前往嘉義一帶(包括澎湖等最佳位置),使用各種裝備親眼目睹、觀測並記錄這奇異的50秒日環蝕。
隔天22日的各大報頭版,不出所料都報導了這一則新聞,其中尤以《蘋果日報》頭版,以半版底色全黑,正中秀出醒目的一輪金框,配上幾個字:上帝的金戒子,處理得最為突出。
我猜測大部分的人如此稱呼並不是出於信仰的緣故,也不見得是對上帝心存敬畏與尊崇,但作為一名上帝的信仰者,我還是感到滿開心的。因為,不論宗教信仰為何,對於這種太空天體運行所產生的現象,人們不約而同有一種默契:認為只有上帝的名號,才配得過用來形容這種現象,似乎不少人理智上承認,這種驅動龐大星球的超級偉大能力,不可能是漫威漫畫的英雄或宗教信仰中的佛祖、媽祖能夠辦得到的(這一次沒有稱媽祖的金戒子或佛祖的金戒子,未聞有人跳出來批評不公平…),唯有一神論宗教所信仰的創造者---上帝---才可能。
住在台灣的人這一次太幸福了,能夠得到這個難逢的機會,而且沒有遇上陰雨天,可以好整以暇地進行觀察與欣賞。我祈禱,每一位觀賞者不是只對「上帝的金戒子」嘖嘖稱奇、事後彼此交換欣賞拍攝到的照片或影片,而是更能被引導去思想:人類賴以維生的太陽、地球和月亮的本質和彼此的關係,它們都是懸空在宇宙間,卻能億萬年來穩定、規律的自轉和公轉,還能讓科學家預測發生的地點和下一次再出現的時間……,但願,人們因此被進一步觸發那更為難能可貴的「尋求上帝的心」進而有朝一日蒙恩得救。阿們!
許益源
那時,我在他那裡為工師,日日為他所喜愛,常常在他面前踴躍,踴躍在他為人預備可住之地,也喜悅住在世人之間。 (箴八30~31)
在這處經文的前面幾節,被擬人化的「智慧」已經自己交代了,她(「智慧」的希伯來文詞性是陰性單數)的來歷遠早於受造界,她與受造世界有個基本區隔:她不是受造的,她甚至超越了時間(v.22在太初…之先),智慧,其實正是上帝的本性之一,與上帝密不可分。
有趣的發現,是我們讀到第30節時,「智慧」說她是耶和華上帝大能創造工作的「工師」,神喜愛她,而她常常在神面前「踴躍」!
當我們查考希伯來原文(沒學過原文的人,也可以使用公開的參考工具查出來),就知道「工師」就是指「工程師或巧匠」,而「踴躍」則是「戲笑、玩耍」,這樣的瞭解令我感到驚異!
一方面,我們確定神創造萬物時,充分施展了祂的智慧,不論是在設計上或實際的製作上,祂既是工程師,也是巧匠。當我們以普通的常識來觀察人類社會,例如一棟美輪美奐的建築物背後,必然先有一位主要的工程師設計了結構和格局,並且接著有各具專精的工頭師傅(巧匠)和工人實地去建造,完工後才會出現該棟雄偉美麗的建物。小物呢?亦同,小至一副矯正眼鏡、一隻手機,其經過精心設計和巧妙製造的道理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每當我們欣賞、探究神創造萬物之工的時候,我們彷彿被容許窺探上帝設計的心思,甚至是模仿或瓢竊上帝的設計,應用於我們的設計中。好在上帝寬宏大量容許我們的模仿,除了少數越界之舉(某些基因工程、複製人等)。
另一方面,不但人類可以發現上帝在祂設計中的巧思,我們還可以發現其中的有趣與好玩,因為智慧參與創造時,就像個孩童般踴躍、玩耍在上帝的面前和為人所預備的大地與人世間。君不見有些鳥類求偶時會跳出美妙或滑稽的舞步?某些花朵的圖案就像某一種動物的臉龐,而某些昆蟲可以偽裝成植物的樣子(蘭花螳螂)…,寄居蟹竟然會按照身形大小,有次序的在換殼季排隊,讓每一隻正好換到前面較大一隻的殼…。就以與人最親近的貓狗來說,人類喜歡牠們,其中一個原因不就是覺得牠們很有趣啊?因此每隔幾天總會有某個Line群組傳出貓或狗的逗趣影片或圖片…。
舉目觀看上帝所造的世界和宇宙,馬上可以感受其偉大和美麗,而進一步去研究祂的各樣創造,不但可以瞥見上帝設計的心思,也可以感受到上帝的智慧中那逗趣的一面。上帝固然很神聖和嚴肅,但是祂也很幽默且充滿趣味。上帝所造的世界上存在這麼多讓我們讚嘆和逗我們歡笑的素材,人生一點也不會有無聊的時刻啦!
許益源
智慧豈不呼叫?聰明豈不發聲?她在道旁高處的頂上,在十字路口站立,在城門旁,在城門口,在城門洞,大聲說:眾人哪,我呼叫你們,我向世人發聲。 (箴八1~4,另參一20~21)這段經文說的是,被擬人化的「智慧」,彷彿君王、教師、智者、父親,站在公開的場合、人潮往來群聚之處、聲音易於傳揚出去的地方(道旁高處的頂上),期待著更多人聽見她大聲的教訓而得著生命的好處!
聖經的信息、福音的真理,本來是奧秘,但是上帝卻樂意啟示給人,而且主動差遣祂的僕人們四處去分享傳揚!基督信仰肯定有神秘的部分(訴求內在靈魂,況且信仰的對象---上帝(耶穌)---一定有其超越性),但這信仰的傳佈則一點都不神祕。除非是政治迫害的壓力,否則傳福音一向都是公開的行動,基督徒的聚會歡迎任何人的來到,我們無須遮掩,可受公評,樂意接受理性的辯論。基督的福音,不會像中國古代的功夫寧可失傳也不外傳,反倒基督下了命令,吩咐門徒要把福音傳遍天下。
這種現象,與一些製造神祕感、加入者需要通過特殊的入會儀式(例如要發毒誓的、參拜甚麼對象的或在身體上留下甚麼記號的…)、秘密聚會、外人不得隨意參與的宗教信仰,是大異其趣的。我們要能妥善加以分辨才是。
要分辨,既是因為其他宗教有神秘化的流派存在,也是因為連基督教的異端教派,也有一些(甚至通常)走神秘化的路線。神秘化,到底是為了故弄玄虛、可以創造吸引力?還是區別化、提高進入門檻使得成為其信徒顯得稀罕而身價抬高?抑或自知教義偏差、組織不健全而逃避監督、推卸責任?都有可能吧?
正統的基督徒也要謙卑省思:我的信仰內涵和表達,可以有效傳遞給人嗎?可以接受檢驗嗎?我越來越深刻認識所信靠的神,但也越來越能以淺白易懂的方式與人分享嗎?還是我也越來越神秘、越來越難懂?求主指教我們,深知所信,深入淺出,善用諸般智慧傳揚耶穌。
許益源
人面對神,存在兩種互斥的傾向,但是又可以同時存在。
遠離 /神的公義聖潔本性,使有罪的人必須遠離祂。神的光明,照出罪人的污穢,我們只會想要躲藏起來,就像亞當夏娃自知違背上帝的禁令後,就躲起來逃避神一般(所有人類後代也都有此傾向),因為我們恐懼戰兢。如果有罪人硬是要靠近神,那將像飛蛾撲火不得存活(出卅三20,士十六22,賽六5),即使不是故意的也是一樣,就如烏撒伸手扶住可能傾倒的約櫃而致死(撒下六6-7)。細想神與人的本質差距是何等的巨大,如果我們血肉之軀都不可能衝向太陽的表面,那罪人怎麼可能靠近創造太陽的上帝?祂是那一位「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裡」的神(提前六16)!
親近 /然而神同時也是慈愛的,祂的愛吸引罪人靠近祂。祂的愛應該是祂之所以創造人類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因為愛,祂計畫了救贖並執行到底,就是藉著完美的耶穌遮蓋我們的罪,只有祂能抵得住神公義聖潔的烈火(來十二29),從此使我們罪人因為信靠耶穌,有了機會可以從前述那一個可怕的、悲哀的極端,調轉到另一個極端。「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祂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弗二13)愛---愛子為罪人捨命的愛,吸引我們蒙恩的人奔向祂。當然,也一定只有嘗過主恩滋味的人,會渴慕和膽敢(坦然無懼,來四16,約壹四18)來靠近神!
罪,使我們面對聖潔的神必需遠離。耶穌,使我們被吸引而渴望親近神。了解遠離的可怕與必然,才會珍惜親近的可貴與恩典。然而蒙恩罪人仍要保有某種「恐懼」之心,那就是對神的敬畏 (fear)!
許益源
「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螞蟻沒有元帥,沒有官長,沒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預備食物,在收割時聚斂糧食。」(箴言六6-8)三千年前神所感動、寫下《箴言》的智者,把很多人可能早已觀察到的螞蟻的行為特徵,借來作為勸勉人要殷勤努力,不要懶惰的範例。
經文首先提到「螞蟻沒有元帥,沒有官長,沒有君王」,可是我們從牠們找到食物時,井然有序的通力合作搬運回巢的現象,覺得好像有某個指揮官在發號施令並督導似的,否則怎麼可能那麼整齊劃一、認真努力且沒有人(工蟻)開溜偷懶去?事實上的確如此,螞蟻果然是沒有元帥,沒有官長,沒有君王,卻可以共同完成一件又一件關乎蟻群存活與繁衍的事。這種「無中央控制的系統」,在一位研究螞蟻超過30年的科學家高登(Deborah M. Gordon)的文章(2016年四月份《科學人雜誌》)中這樣說:「螞蟻群體沒有領導者,牠們透過以氣味 為基礎的簡單互動模式來組織行動。」「螞蟻不需要首領,也從來不會指示其他螞蟻該做什麼。」單憑上帝賦予牠們的簡單化學溝通本能,一樣能夠完成任務,且成為人類培養勤勞美德的好例證。
第二點,經文指出螞蟻雖然沒有指揮者,「尚且在夏天預備食物,在收割時聚斂糧食。」對於這一項描述,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不科學,甚至給反對聖經的人提供「聖經寫錯了」的證據,因為有研究者說明螞蟻事實上既不冬眠也不屯糧,牠們在有冬天的地區只是減少活動,並且不是直接儲存多餘的食物,而是採取各種不同的方式轉用(不贅述)。
不過我們要瞭解一項釋經原則,就是《箴言》的描寫是基於一般性的觀察,是「文學的」而非「科學的」,目的是要擷取可應用於人生的教導,不在於向讀者進行生物教學,所以重點在於教訓:如果小小的螞蟻都會這麼做,那麼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豈能還有懶惰的藉口?沒有!不管是在工作、課業、家務等方面,都應殷勤,不要懶惰。並且,要懂得超前佈署,正如最近常被提起的創世記約瑟的例子:在連續七個豐年中,預先為將要來到(或有可能來到)的七個荒年作準備。就家庭經濟而言,平常就要作理財規劃,憑信心什一奉獻,量入為出,有計畫的儲蓄(投資),這與「不要為明天憂慮」的教訓並不衝突。而今,因新冠病毒疫情帶來的衝擊,好像就是又一波荒年的起頭,何時結束暫時無人知道,來不及作準備而陷入困境的人,就需要主內兄姊愛心與智慧的紓困,幫助度過難關。總之,豐年與荒年都有我們該做的行動與應學的功課!求主教導我們。
許益源
舊約聖經箴言 第五章,內容看起來是父親對已婚兒子的勸戒,囑咐他(們)要忠於幼年所娶的妻,慎思「戀慕淫婦的後果」將是何其悽慘,因為人所行的都在神的眼前(祂總是看得見),祂是修平(原意:衡量、審查)人一切道路的神(v.21),而保守自己不誤入陷阱的好辦法,正如7~8節所說的,「眾子啊,現在要聽從我;不可離棄我口中的話。你所行的道要離她遠 ,不可就近她的房門…」,重點就是「離她遠」或遠離她(淫婦原意是「陌生女子」)!
台灣防疫有成,多虧疫情指揮中心耳提面命,要大家注意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這距離其實不是與他人的距離,而是與病毒的距離,以達到避免萬一被感染或感染他人,這是有效的做法。
相仿的,婚姻要幸福,靈性要健康,在某些方面確實也是要採取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的辦法。病毒積極尋找宿主,靈性上的病毒同樣使盡花招要誘人墜其掌控,最終也是要置人於死,防範的最佳辦法之一還是「遠離」----在靠近之前,超前部署!
這是聖經教導一貫的秘訣,正如被親兄弟出賣到埃及的約瑟,深知逞一時之快的後果將會毀了他的一生,他寧可無辜坐牢也要「逃離 」女主人的色誘;使徒保羅是男人,深知男性軟弱,所以勸勉屬靈兒子提摩太「要逃避 少年人的私慾」;說得最絕的則是主耶穌,祂為了強調這個原則,誇張的表達說,如果知道眼睛會讓自己跌倒犯罪,那就「把眼睛剜出來」!願我們都聽懂了耶穌的驚人之語,並從中得益。
很多人都有到過「吃到飽」的餐廳用餐的經驗,也許是名稱取得太好了的緣故,有名氣的這一類餐廳總能吸引絡繹不絕的顧客光顧。這「吃到飽」的概念,甚至好用到被應用在電信公司行動網路資費方案上,本來在合約上的繁瑣描述,只要一說「吃到飽」,顧客就懂了。
經查,「吃到飽」的用餐方式起源於歐洲,英文是Buffet,重點在於餐點由客人自己幫助自己 隨己意取用,因此比較合義的翻譯應該是「自助餐」,可是「自助餐」一詞,在台灣幾乎已經被定型為我們熟知的街頭巷尾一般的自助餐,所以除了星級大飯店不易被誤解而維持「自助餐」的名稱外,其他則都俗稱「吃到飽」了。
但是,「吃到飽」的詞意,明顯地把本來強調按照個人喜好自己取用餐食、享受其豐富性、多種組合的特點,轉變成注入貪婪取向的「食用每一種 食物、不受任何數量上的限制、儘可能的吃到飽、吃到撐」,結果,傷害了腸胃的健康,也餵養了內心的貪慾和徒增後悔。
當我們回想創世記第二章(15~17節)耶和華上帝吩咐亞當的記載,是否以為這一段經文無意中透露了原來伊甸園就是一家吃到飽餐廳,而且還是素食的呢?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可以不限種類、不限數量的吃伊甸園中99.99%樹上的果子,除了0.01%那一棵 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不可吃,這不就是「吃到飽」的意思嗎?我倒不認為!
為什麼?因為亞當夏娃並不需要為享用園中樹上所結的果子而付費(就沒有「吃夠本」的問題),他們是享受上帝的供應,在他們被造以前,果樹已經被創造預備好了,亞當夏娃頂多是接受上帝的管家任命,修理看守園子,享用工作(卻不勞碌)的成果。當時伊甸園就是他們的家,他們住在家裡,擁有廣大的庭園,並享用其果實,沒有其他人與他們搶食,果子數量不餘匱乏,也就無從喚起貪婪的慾心,當然也無所謂吃不吃到飽了。因為,在伊甸樂園一定吃得飽!他們唯一的問題,出在吃不到的那一棵!
我個人認為,99.99%可以隨意吃到飽的果子,不會絆倒亞當夏娃,看得到卻吃不到 的,才會產生致命的吸引力,這就是接下去創世記第三章的故事了。(本文不是要定罪「吃到飽」,但同意節制的吃Buffet)
許益源
「無差別」這個詞甚麼時候開始被朗朗上口地使用?很不幸的,我的印象中 好像是跟日本的殺人事件報導有關。我覺得謀殺已經是很可惡的罪行,至於無差別的殺害無辜者,那一定是加倍可惡了。
我日前曾在《基督教論壇》報上讀到「浸信會懷恩堂」現任吳榮滁 主任牧師在受訪時談到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他就使用「無差別」來說明該病毒感染人類並不分種族、性別、身分地位和宗教信仰,我們若從新聞報導世界各國的疫情來看即可印證確實如此,而吳牧師特別這樣說,我想他是要破除某些基督徒的迷思,認為基督徒有上帝特別的保守,所以不會被病毒感染。事實上,我們知道這一段日子以來,即使是基督徒,照樣有人感染甚至死亡,包括一般被認為比較屬靈、神聖的牧師在內!因此,COVID-19感染人類是「無差別」的。
有些弔詭的是:「無差別」在某些方面連結著公平、公正,可是在另一些方面卻相反,它連結了不公不義。譬如,每個人的時間「無差別」,都是一天24小時,這是公平;民主國家的選舉,選舉人一人一票,也是公平;摩西律法「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原則,亦涉公平;背約的以色列百姓按照約章受罰,同樣是公平…,例子不勝枚舉。可是,「無差別」的殺人或種族清洗,這就是不公不義;某些運動比賽不分別選手的年齡、性別、體重,一定是不公平;職場上同工卻不同酬,顯然不公平(記在馬太福音廿章耶穌所講的不同時間進葡萄園工作 的比喻很有趣,不同工卻同酬,似不公平,但完全合法,耶穌教導大家既然都是蒙恩之人,不應嫉妒多得恩典的人),例子也不少。
回過頭再來說病毒感染的「無差別」,我認為「無差別」是不錯,但是有些條件,就是被感染者被暴露在類似的高風險環境中(近距離有感染源,然後又都不注意做好防護)!相反的,一位刻意前往義大利旅遊的台北人,與另一位終年住在司馬庫斯的原住民,它們之間的感染機率可就「有 很大的差別 」了。
最後,雖然基督徒原則上同樣「無差別」面臨病毒感染的威脅,但是因為我們與神的關係復合(習慣的說法是「重生得救」等),所以比起尚未認識神的人來說,究竟還是「有差別」!差別在哪裡?簡述如下:平常有聖靈提醒我們要做祂的殿(我們的身體)的好管家,盡本分遵守必要的衛生習慣,作息儘量正常以維護免疫力,並且天天藉著交託禱告靠主勝過恐懼擔憂的心情、為全世界的疫情好轉和人心悔改轉向神守望,更重要的是確信我們已經得著永恆的平安生命,沒有任何事(包含新冠肺炎病毒和死亡)能夠隔絕神對我們的愛、改變我們已經擁有的永生確據……。這就是「有差別」的地方!
我該參與怎樣的教會?---分享幾個參考指標 許益源
在自己所參與的教會寫這個題目,似乎多此一舉,但是我仍然在本期「幸福小組」最後一次聚會時,分享了以下幾個參考指標,提供給受邀的慕道朋友們,我們必定歡迎他們來到我們教會,但是我們也應抱持著寬廣的心態,因為上帝的教會不是只有我們一所,只要是貼近這些指標的教會,加上地利之便或其他個別因素,我們都樂於支持他們加入這些教會。
日前南韓大邱市的「新天地教會」被查出群聚傳播新冠病毒又刻意隱瞞的事件,遭媒體和社會群起指責,整個教會界連帶名聲多少受到損害,一般人卻不知道那是基督教的異端旁支,不是可以讓人放心參加的教會,因此了解以下簡述的幾項評估指標就頗為重要了:
1. 教會的歷史稍久一點:教會成立的時間或所屬教派存在的時間已有相當年日,表示已經通過時間的檢驗,若有哪些組織弊端或信仰偏差,大概已經浮現出來而被知曉,結果要不是消失了就是已經被標註為有問題的。所以說歷史較久的教會,通常代表比較正統和可靠。
2. 沒有特別高舉領袖:假使某教會的領袖權柄特別大,嚴格操控教會同工和會友,教導惟命是從,不許質疑,領袖不必被問責,這是把領袖偶像化的教會,明顯違背聖經教導,當然是不適合加入的教會。
3. 注重聖經全面的教導:不會只講好聽的話(譬如只講昌盛、成功、健康、財富,卻忽略或根本不講捨己、背十字架…)。好的教會強調聖經全部的真理,鼓勵會友殷勤查考聖經、在生活中遵行主話。
4. 看重行道、富有活力:教會不會只有內聚,樂意對外傳福音、見證和行善,提供會友參與各樣服事的機會,成全聖徒使各盡其職。
5. 互動氣氛和諧溫暖:教會成員注重彼此相愛的關係,雖有不同團契、小組,但不會忽略弱勢、分黨結派甚至爭權惡鬥。
6. 財務透明、組織健全:接受政府主管機關的監督,財務由合格的會計師把關,財務同工分工適當、忠心負責,教會運作具有明確規章,領導體系權責分明。
我們希望景美禮拜堂是一間接近這些指標的教會,我們當然還有很多不足與缺點,但願眾同工和弟兄姊妹一起努力遵行主的吩咐,使我們的教會持續有進步成長,榮神益人!對於願意加入到這個屬靈大家庭的新朋友,我們亦誠摯地說:景美禮拜堂歡迎您!
許益源
1.首先,我認定我仍然是與其他主內的弟兄姊妹在一起「敬拜神」,只是身體不在同一個地點而已,透過聖靈的同在和引領,我相信我們的「心」是在一起的。
2.我雖然不用出門趕公車、捷運或使用其他交通方式,但是我仍然儘量讓自己提早預備好心,當敬拜直播開始時,我已經就「定位」(可能是家中的客廳,或個人的書房等,切忌坐臥在床上,因為…),我也挑戰自己在時間上不遲到,也不早退(直到祝禱完畢)。
3.我會穿著整齊,甚至有點正式,就好像我真的身處教堂之中,只是沒有穿著外出鞋而已。(口罩可以不用戴,但穿睡衣是不宜的)
4.正如以往來到禮拜堂一般,我會開口唱聖詩、專心參與禱告,並認真聆聽聖經經文和講台信息。(我將自我節制,約束看手機訊息或一邊吃早餐或零食的慾望)
5.如果家人都在家,我希望事先約好家人能夠一起參加,同心敬拜。 6.我把線上敬拜視為暫時的、不得已的,當有一天情況允許,我還是珍惜並重新恢復參加實體聚會的習慣。
許益源
在民主制度的國家,民眾對多元或多元主義(pluralism)、多元社會已經具有共識,不同的種族、宗教或群體,能夠自由地參與及發展個別的獨特性或追求利益,互相尊重、學習、交流、合作,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特徵之一,與一元、威權專制的社會似有天壤之別。
以上的概念和社會型態我們可以接受,但是假使連宗教信仰也被多元主義攻佔了,我們應該接受嗎?宗教多元意指大家都是對的,只要互相尊重包容,沒有誰可以說自己才對,敢說的人,等於心胸狹隘或驕傲自大,結果導出「信甚麼都一樣」的結論。
真是這樣嗎?信甚麼(神)都一樣?不是的!基督徒總要頂著被扣上自大帽子的委屈,拒絕這個看法。我相信其他宗教的信徒心底也持著同樣的看法(只是嘴裡不說出來),否則就可以隨意地在各個不同宗教中轉來換去,再無所謂忠誠和堅持,更不必傳教了。
基督徒相信:真神只有一位,就是聖經所啟示的上帝,罪得赦免、領受永生的途徑只有一條,就是透過主耶穌基督!聽起來真的是很霸道,絲毫都不包容,違背主流社會潮流,但是在這麼重要和攸關生死的信念上,我們是沒辦法抱持多元主義的。
簡單比方:我們對於舉凡帝國的皇帝、現代國家的元首、直轄市的市長、生我們的父親母親、數學的計算結果(1+1=2)、奧斯卡金像獎得獎者等等,都有「只能有一位 」的常識,沒有誰會不智地指責這樣「太霸道」,對吧?所以如果剛才舉的這些例子都是明顯不可以多元,為什麼關於神、關於信仰的事情卻可以多元?這是說不過去的。
接著重點來了,信仰既然無法多元,只有唯一,那麼作出「正確的選擇」就是極其重要的事了(攸關生死)!可是智慧有限的人類,其實無法靠自己作出「正確的選擇」,所以我們需要啟示(神的智慧)和恩典(神的願意),這需要再進一步的說明了。
主是平安,主賜平安 許益源
「主是平安,祂已拆毁中間隔斷的牆,主是平安,主是平安;
將憂慮卸給祂,因祂顧念你,主是平安,主是平安。」
這首短歌很多人會背誦吟唱,歌詞其實出自兩處熟悉的聖經經文:以弗所書二14和彼得前書五7。
平安,人皆希冀,然而聖經對平安的觀點很特殊,認為其內涵不在於無災無病、凡事亨通順利,而是在於關係的和諧!前題是,人必須發現,他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關係 正處於何等惡劣和緊迫的狀態!他才會同意聖經對平安的定義。
人生最重要的關係,就是我與創造我的神(永恆的父親)的關係,這關係目前是撕裂的、隔斷的,就像一道高牆隔開(如聖殿中的那幅幔子),面對這個窘境,唯獨降世為人的耶穌有辦法解決,就是透過祂被釘十字架的代替受罪和復活得勝,從此憑信接受耶穌的人便通過祂與上帝和好,關係不再隔絕,真正的平安就實現了!其關鍵就是耶穌 ,所以說:主就是平安,當然也可以說,主賜給我們平安!
得著這種平安,就算得到新冠肺炎過世(假設最嚴重的狀況),我們還是有平安,這種平安不受環境、事件所左右,不被動搖,不被奪去,正如耶穌所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14:27)
既然有了這麼寶貴的平安,那麼人生中各種相對來說較為次要的憂慮,就可以放心卸下交託給祂,因為,我們與神不再有間隔,不再存著恐懼,神一定顧念我們的需要,因為,「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羅8:32)
瘟疫期間,在家的時間變多了(居家檢疫者更有至少14天必須全天候留在家裡),有些國人選擇在家看影片、玩電玩遊戲,如果時間過長,恐怕傷眼又浪擲不少寶貴時間。我們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
有系統地讀更多的聖經經文,配合導讀或註釋資料,甚至可以從網路上選修一、兩門聖經課程。
選讀幾本好書(包括與信仰有關的),別因網路發達失去這好習慣。
投資自己,進修一門技藝、某種語文或其他有興趣做的事。
對自己的生命或家裡的物品進行整頓。
與家人一起翻閱舊照片,數算主恩,重溫過往的美好回憶。
許益源
安息日、安息年和禧年,在舊約聖經中被清楚地交待其意義和做法,神明白吩咐祂的選民務要遵行!可惜的是,以色列百姓進入迦南應許之地以後,真正照著去行的日子實在不多,即便安息日比較有做到,但也是經常被扭曲或陽奉陰違地操作。所以,以色列百姓對於安息日的真義、守安息的好處,以及安息年在更新、恢復上產生的巨大力量等,老實說體會也不多。那麼,我們這些外邦人信了主的,活在一個非基督化的文化中,就更不用說了,肯定是相當陌生!
可是最近,當病毒在全球各地流串肆虐之時,人們害怕了,紛紛減少外出活動,許多熱鬧的活動被迫延期或取消,工廠、企業開不了工,商業活動蕭條,娛樂活動也是,然後我們似乎有點感受到甚麼是安息了。正如最近流傳的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靜靜的中國》(作者名叫石梁 )開頭所言:喧囂的中國終於靜下來了,躁動的社會終於靜下來了,焦躁的國人也漸漸地靜下來了。……
當然,這現象距離聖經的安息真義仍然甚遠,而且若無信仰的根基,這種安靜也只是一時的、表象的,等到終有一天恢復「正常」,恐怕又是故態復萌。所以,又有一篇應該是基督徒寫的文章,題為《不要浪費了這次疫情》,勸勉我們總要趁機學到功課,改變我們的生命,否則就是「浪費」了。
沒有學會的教訓,恐怕將來不久又得重修了。所以,還是寧可學會!
許益源
年前年後新聞報導新型冠狀病毒從中國武漢爆發感染,並已蔓延多國,台灣亦無倖免,此時我們固然不要過度恐慌,但也不應置身事外,反而因為神明白吩咐我們要愛人並為掌權者禱告的命令,積極參與防疫大作戰,讓這一次的傳染病早日被控制並清除淨盡。
禮拜堂是人群密集之處,為讓兄姊和來賓放心,請配合以下措施:
1. 有發燒症狀者,請主動暫時不要出席教會聚會,並儘快前往醫療院所就診。有咳嗽、流鼻涕症狀者,可在家休息,若欲前來聚會,請務必配戴外科口罩。
2. 參加聚會前,請一律先接受同工為您測量體溫、雙手噴75゚酒精的基本防護動作。
3.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長(可能已受感染但尚無症狀),加上禮拜堂座位緊鄰和空間近乎密閉,因此建議(不強制)參加聚會者配戴口罩。口罩請自備,忘記配戴者由教會支援。
4. 兄姊彼此打招呼時,請暫停握手或擁抱的方式,改採拱手作揖或揮手說嗨。
5. 中午聚餐,請先行以肥皂洗手或酒精乾洗手,再取用公用餐具,並使用公筷公匙取菜,取菜時請暫停說話。使用過的公用餐具,請儘量以肥皂清洗乾淨才放回。
6. 請教會同工經常以酒精消毒門把、開關按鈕、馬桶沖水按鈕和扶把、飲水機按鈕、公用筆、易被碰觸的桌面等。
7. 暫停使用公用聖經與歌本,改用手機聖經軟體或看電視投影片。
8. 領用聖餐前亦先手噴酒精,並請自己取用,不必幫他人拿取。
補充說明:
以酒精乾洗手時,請勿立即甩乾,應讓酒精均勻塗佈指頭、手心、手背甚至手腕,讓酒精自然揮發。
以肥皂洗手時,同樣要注意涵蓋手掌各部位,搓揉起泡之後才以水沖淨。
雙手碰觸過公共區域和物件之後,請勿接著觸摸自己的口鼻和眼睛。摸過自己的口鼻和眼睛或清理自己的鼻涕、眼屎以及口罩外部等之後,也不要接著碰觸公共區域。
打噴嚏或咳嗽前,如果來得及,請速取衛生紙摀住口鼻。如果已經戴著口罩,被汙染數次後的口罩亦應更換新的使用。
許益源
一月十一日總統與立委選舉,在全國74%高投票率開票後,總統方面確定由現任蔡總統連任,當天晚上和隔天,我最常聽到基督教界諸多牧者回應這個結果所引用聖經的話語便是:「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這話原在但以理書中被提及三次。
不錯,這是我們的信仰:雖有地上的國家,政權掌握在選舉勝出的人物和政黨手上,但我們仍然相信,若不是上帝的容許,這樣的結果不會發生。所謂上帝的容許,至少包括祂容許很多複雜、彼此牽扯而我們恐怕很難完全釐清的事件發生,祂容許我們運用相對的自由意志作出選擇,祂也容許我們犯一些錯,甚至是大錯,祂容許罪惡依然暫時猖狂…,但祂仍然是真正永恆、至高的掌權者,世局縱然有時看似混亂,但對上帝而言並未失控。地上掌權者除了要對選民有交代,也要面對上帝公義的判斷,不論他(她)是否已經是基督徒。有這一層認知的政治人物,才可能有真正的謙卑。
因為相信上帝掌權,所以我們要認真為執政者和在野黨禱告,為他們能夠秉公行義,執行天上掌權者的旨意獻上代禱和守望。我們把真正的幸福仰望在上帝手中,而非單單寄託給地上執政者,如此教會才能公正的做永遠的反對黨(祝福、監督和諫言)。
許益源(於美國感恩節前夕)
我走進一家連鎖鞋店,看起來大約100坪的店面,卻只有站在櫃檯的店員(店長?)一個人。老闆為了降低營運成本,人力竟然可以精簡到這樣。
「老闆!請問你們有幫客人修鞋嗎?」我的鞋子壞了,丟掉可惜,也是製造垃圾,我想問問,在這家店買的鞋子直接交給這家店來修理,費用是否比較便宜?
「我的鞋子是在你們這兒買的,鞋面非常好,可惜鞋底已經磨出破縫,下雨天會進水。」我補充說明,不知道聽在他耳中,我是在恭維還是在抱怨?
「抱歉!我們只賣鞋,不修鞋。」店長應聲答道。看他的年紀和說話的語氣,我判斷他是店長沒錯。
接著他簡單的勸說我這個想省錢的顧客:「一般來講,更換鞋底,就要趁著還未磨破以前將新鞋底補上去,當然還得考慮這雙鞋子的價值、值不值得花錢修?如果已經磨破了,或是鞋子很便宜,建議是直接丟掉,換一雙新的。」
「現在很多人喜歡穿著重量輕的鞋子,這種鞋相對而言鞋底不耐磨,壽命短。想要鞋子經久耐用,應該要穿重一點的鞋子。」那時候店裡沒有其他客人,店長不厭其煩地繼續分享鞋子的簡單常識給我。
「那麼我再想一想好了。謝謝你!」謝過店長,我心裡已經有個盤算,只有鞋底破裂的鞋子,留著不下雨的日子穿,而為了應付下雨天,就再買一雙鞋子吧!這回我可要好好選擇鞋底的種類了。
穿著這雙「破」鞋走在路上,我為上帝賜給人類聰明,為了保護腳部(以及美化的效果)能夠製造鞋子穿用,並且不斷研發新的種類和款式,向祂獻上感恩與讚美!更為著上帝創造我們的身體是何等奇妙而驚奇讚嘆!因為,人類製造的鞋子,鞋底只會越磨越薄 ,從來不會自動補輟修復,可是上帝賜給我們的雙腳,腳底皮膚細胞當然也會磨損,但它是活的、有機的,上帝早已為我們安放了自動修復機制 :當舊的皮膚細胞損壞老化脫落,新的細胞隨即「自動」新生補上,打從我們出生到髮白,一切都那麼「自然」在運作著,自然到我們往往沒有察覺 。
哦!親愛的天父啊!原來萬事萬物佈滿您的恩典,求祢赦免我通常感恩太少、抱怨太多,懇求祢繼續光照我的心和打開我的眼睛,不斷發現祢在我生命裡的各種恩典作為,並獻上祢絕對配得的感謝與頌讚!
許益源
最近曾與一對準備明年結婚,然後出國念博士的基督徒青年共餐聊天。我們原本素昧生平,所以我盡量找話題和他們談。
因為男方大學主修建築,我們便聊起(嚴格說,是我問他答)教堂建築、電腦繪圖軟體,他也關心一下我們禮拜堂的建堂事工。 期間我又順道請教他一個關於建築設計圖的疑問,我問他,為什麼幾乎所有的設計圖看起來都有廣角效果?我知道答案應該是那樣看起來會比較大,他說沒錯。不過我真正的問題在後面:因為廣角效果看起來比較大,可是當建築物真正落成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沒有那麼大,這種結果即使不是感覺很差,至少會有點失望!所以我追問他,為何沒有建築師願意如實以正常比例繪製設計圖?當然誰都曉得那一定是基於商業考量,總得先騙過顧客的眼睛、收下買房的訂金,後面才好蓋房子嘛!他哈哈大笑,說這個問題其實在業界已經討論多年,不過至今問題還是懸在那裏。
唉!一切都是商業考量嘛! 因為我將會協助他們的訂婚禮拜,所以我勉勵他們,兩人相戀的初期就像建築設計圖,會有廣角放大的效果,看起來一切都很美好,但是一旦越來越熟識、之後進入真實的婚姻裡,就會按照正常比例呈現了,所見的將是最真實的一面。所以結婚雙方需要在所敬畏的上帝面前,認真地立下婚姻誓約,以保護婚後發現真相時,不致美感幻滅成泡沫,開始墜入愛情的墳墓。 他會心一笑地同意了我的說法。
許益源
餐前謝飯禱告,並非硬梆梆的宗教誡律,但把它養成習慣真心去做(非行禮如儀),我認為具有底下幾個好處:
一、定時與神相連。民以食為天,飯天天按時要吃,藉著在「一定要吃的飯」之前做謝飯禱告,我們可以規律的、有意識地來到上帝面前,即使短短的時間也很好。這麼做,類似於但以理一日三次禱告的習慣,也算是我們為了過門徒生活所搭建的棚架之一(見《不忙碌的門徒》一書)。
二、外顯內心狀況。信念是看不見的,但信念一定會引導行為,行為又反映了信念,這就是雅各書所傳達的概念:「藉著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雅二18)
三、自然的見證我們的信仰。在台灣的社會,飯前做謝飯禱告還算是一項「不尋常的舉動」,可能引起他人的好奇,他人若好奇而發問,我們就有機會自然的分享這個舉動背後的意義,無形中也見證了主。
四、測試我們是否勇敢。前述謝飯禱告在我們的社會算是不尋常,所以可能讓人感覺害羞,若能在公開場合突破害羞的心理障礙,照樣謝飯禱告(因為已經習慣了謝飯禱告),這是最低程度表明我們不以福音為恥、不以信耶穌為恥。
五、帶著感恩的心用餐,比起不假思索或認為理所當然,應該會吃得更好吃、更愉快,也更健康。因為認識神是誰,以及祂與受造界和與我們的關係,我們知道食物的真正來源,上帝絕對是我們感謝的合理對象。而在感謝神的同時,如果時間還算充裕的話,我們也可以記得為備餐的人祝福,並為其他我們有感動、想關心的對象代禱。
鼓勵尚未養成謝飯禱告的兄姊認真試試看,把它養成習慣吧!
許益源
為了在太空中進行長期的科學研究,已經運作了21年的「國際太空站」,提供科學家們一個可以維生和做研究的特殊空間,站裡站外除了各樣研究儀器是必備的以外,其他就是維持太空科學家生命的相關設備了。上回提到絕對不可或缺的空氣,這回將提到水、溫度和保護層,但是重點仍然是為了指向上帝護理住在地球上的我們,祂那更偉大奇妙的恩典作為。
三天不喝水,人將面臨死亡。太空沒有空氣,更沒有水,若仰賴地球運送補給水,不僅緩不濟急,更不敷成本,所以只能回收後過濾循環使用。據了解,太空站裡被使用過的水(包括尿液和空間中的多餘水蒸氣)96%要回收,然後經過昂貴的頂級過濾科技淨化成為潔淨的飲用水再利用。這種高價的水平常只能供應六個人使用,但是想一想上帝為地球上數十億的人口(姑且不論其他動物)提供基本上算是潔淨的民生用水(污染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採取的是看似自然的,實則是更為複雜、龐大、有效、免錢的方法,包含細菌分解、蒸發、降雨、水生植物過濾、地層過濾等作用,讓我們人類從古至今,始終循環使用著「同一套」水資源,相較之下請問誰高明?
再說溫度。由於太空站快速繞行地球上空(每天16圈),所以時而面對炙熱太陽,時而行經酷冷陰影,因此保持太空站內部的恆溫非常重要。主要難題是如何在面對太陽高溫時散熱?太空站建置的技術是除了運用外殼隔熱,另外便是使用氨水冷卻循環系統,可是氨水有劇毒,要非常小心萬一發生滲漏。反觀天父為我們預備的居所,祂如何保持目前地球平均氣溫在15度C的宜居環境?上帝使用的方法據瞭解是透過大氣層吸收輻射能量---溫室效應---達到的(若無大氣層,地球表面均溫將降低至負18度C),
當然,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其機制應該遠為複雜,但基督徒看見的重點仍然在於上帝的偉大,祂的作為令人讚嘆,也激發我們獻上感恩!
最後談到保護層。太空站可說時刻處在危險的攻擊中,主要是來自太空垃圾和宇宙飛來的細小石頭,因為極度高速,使得太空站必須本身聯合地球上的控制中心時時防範預警,否則將可能被擊中破損,甚至被摧毀。這部分只能盡量閃躲,以及加強太空站外殼的構造來提供遭撞擊時的保護。這種科技同樣地所費不貲,代價高昂。然後我們思考位於太陽系、銀河系的地球,其實同樣面臨經常性的流星威脅,而我們的慈愛天父主要藉著大氣層,讓飛進地球的流星減速並燃燒殆盡,就把我們保護得好好的(除了偶有零星災難),祂也沒有向我們收取「保護費」,所以這也都是恩典。感謝主!
耶和華善待萬民;祂的慈悲覆庇祂一切所造的 。(詩145:9)
「…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
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 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羅馬書五章3~5節)
這一段經文許多基督徒耳熟能詳,如果多看一點上文,綜合本段大意如下:罪人雖有罪,盡都伏在上帝審判之下,但因信靠耶穌,竟然得以被神宣告為義,與神和好,從此即站立在神的恩典之中,因此面對未來,我們有歡喜、有盼望,這種盼望不受患難阻擋,因為即使是經過患難,最終依然是走到盼望!
被稱為義的基督徒仍可能因為堅持信仰而遭遇患難,或與其他任何人一樣,也可能在天災人禍(受到人的罪的牽連)中遭受患難。殊異之處是,敬虔的基督徒在患難中,能生出忍耐和其後的屬靈品德!
患難生忍耐,這個患難應該不是一下子就過去的患難,如果一下子就過去,大概不太需要忍耐了,也就沒有下面的發展。唯有持續一段時間的患難,才會發展出忍耐(和後續的),但是它不是自動發生的,也不是在每個人身上都有同樣的發展。
首先,必須當事人選擇不逃避患難,乃是勇敢去承受,正面去迎戰。有的人一遇患難,很快就放棄信靠上帝,丟棄信仰,那就直接被患難摧毀了,生不出那些屬靈品德。一旦決定面對,那就是忍耐的開始,所要忍耐的是「患難的本身」(例如疾病、壓力、損失、被逼迫等),除此之外,還要忍耐患難的「副作用」或副產品,例如信仰的動搖、對神的懷疑、憤怒,心中正反念頭的矛盾,價值體系的衝突和攪亂,心情的沮喪和靈性的低潮……。可是這是一個過程,忍耐的人會逐漸經歷重整和成長,走出幽谷,長出智慧,靈性提升,這就是所謂的「老練」的果子吧!
上個月23日《基督教論壇報》編譯報導,曾自稱為無神論者的美國著名男星布萊德彼特這幾年的轉變,他曾表示:「上帝可以永遠使用我們生命中的萬事,但這並不表示我們每時每刻都會過得好。有時,我們會遇到艱難困頓的時期,會遇到悲劇和痛苦(他曾有酒精成癮、憂鬱症的問題,又和安潔莉娜裘莉痛苦地離婚等),但是上帝可以在這些情況下帶來美善。」我相信,這就是面對患難,產生忍耐之後的結果。
不歡迎患難,乃人之常情,但患難並非沒有價值。當我們在各種形式的患難中,選擇仍舊堅持信靠神,不輕言放棄,最後將會結出老練的品德,然後還會繼續生出後面種種的屬靈品格。
我們對患難的不同反應(指逃避或面對),結果還是有差別的。
許益源
這個世界有沒有好人?有!而且很多。和你住在同棟樓的鄰居,搭捷運同擠在一節車廂裡的人,你在菜市場遇見的人,生活中的同學、同事,網路上的網友等等,可以說都是好人。這麼多的好人,不會無緣無故去傷害別人,大家相安無事、互助合作,共組一個和諧的社會。
不過我們也知道以上所講的好人的定義是廣義的、相對的,當標準提升,好人的數量將急遽減少。好人,在聖經裡的說法是義人、完全人,有一些聖經人物確實被稱為義人或完全人,例如挪亞、亞伯拉罕、約伯等,神的百姓也被勸勉要以成為完全人為目標,聖經中也多有論到義人的特徵和福份之描述,總之,這是值得羨慕和追求的一種身分,可是這也是相對的說法。因為當人與神比較,當人站立在上帝面前,瞬時全然曝光現出本相:我們無一人是義的、完全的!也因此無一人例外,我們都需要耶穌基督的救贖恩典!
如果以廣義、相對的定義而論,好人無涉種族、性別、貧富、智愚,亦與宗教信仰無關。在好人的圈子裡,甚至會出現一些好人中的好人,例如日語中的「人格者」(人格高尚的人),或中國歷史上的古聖先賢,這些人超卓的典範值得尊敬和學習,但是假如我們因此推導出「只要做個好人,可以不需要上帝」,我認為這就偏了。理由有三,一來狹義的好人(義人)世上實在沒有,二來就算有好人,但是他不認識神,那麼他的好,到底要榮耀誰呢?只能榮耀自己,這就不夠好。三則好人恐怕有驕傲的問題(很矛盾吧),因為認為靠自己的努力、修養(修練)即可,不需要上帝的幫助,在神面前,如果這不是驕傲,甚麼才算驕傲?這就是人本思想的特徵:拒絕上帝,把人抬高到可以完全獨立自主的地位,人自己成為神,人不再需要神,結果反而在宇宙中迷失了。直到神的憐憫、光照臨到,我們才會恍然大悟,以神為本才有出路,真正的好人方能出現。
(雙冬短宣心得) 鍾承融
起初我不想去短宣的,因為聽說那裡吃不好睡不好又很辛苦,可是媽媽說「做為一個基督徒要去傳福音」這句話讓我想去嘗試看看,而且我也想藉此機會學到更多事情,當作是這次短宣所得到的收穫。
因為是我的第一次去,自己膽怯和緊張的心總是無法改變,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上台表演」,那是我最不想遇到的事,但是在之前的輔訓中我已經在七個人面前帶詩歌跳舞了,期許自己在差不多三十個人的面前能勇敢,能不害怕的帶領大家一起唱跳,而且,我身邊還有一位陪伴我的哥哥,讓我也會更有信心!
在千里迢迢的車程過後,我們幾個人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佈置完場地後,我們回到了大本營,迎接我們的是和其他同工初次見面的「自我介紹」,也讓我在那當中認識了新朋友。
第二天營會開始了,我們和那些雙冬小孩認識了彼此,他們很活潑又很熱情,也在每一個活動中都很願意參與,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闖關活動」,小孩們一個比一個還認真的去完成每一個關卡,這是讓我最忘不了的事,還有很多事情也很值得一提,像是「隊輔寫悄悄話」,那讓我看到了小孩們的期待;「每天的品格故事」讓我知道了小孩們的熱情;「才藝分組」讓我了解到了小孩們的努力,最重要的就是「動感歡唱」,我居然不緊張了,動作可以越做越大,聲音可以越唱越大聲,這是我收穫最多的地方。
在這次短宣中,我學到了許多事情,但最重要的還是「團隊合作」,牧師娘曾說過:「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沒有人是只想到自己的,總是靠著彼此的陪伴與幫助,我們才有完美的結局。聖經上曾說過:「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那個力量,就是倚靠上帝和彼此的幫助,所以在任何困難時,只要有這個力量,我們便能渡過。
(雙冬短宣心得)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雙冬的短宣隊,在這次短宣裡,我不斷的被操練,也突破自我的限制,例如第一次上台帶小朋友唱詩歌和跳舞,第一次包辦全部的闖關活動和水球大戰,第一次設計大富翁的題目等。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的成長,也更加的肯定自我。感謝主,讓我們一家三口有機會一起參與雙冬的短宣事工,我和孩子們一起為著短宣的預備而努力的感覺,真的很美好!有一晚,我們三個人就坐在家裡客廳的地板上分工合作的製作短宣的長條海報,當時有一個感動在我心中廻盪著,覺得這是一個很棒、很美的畫面,即使都已經半夜12點多了,身體已經很疲憊,可是心靈卻是非常喜樂!
在這四天的營會中,帶給我很多的感動和喜樂。每天一大早,看到雙冬的孩子來到營會中認真的背著隊員手冊上的金句,我相信神的話語已經進到每個孩子的心裡。當孩子們大聲唱著《保護我的是耶和華》時,心裡很受感動,我知道我們只能陪伴他們短短的四天營會,但保守看顧他們的是耶和華。
我們也透過故事分享,讓每個孩子知道,我們每一個人在神的眼中是特別的、是唯一的。記得曾有一位隊員在他的手冊上寫著:「我雖然不滿意我的身材,但我知道我是特別的」。另外還有一位有書寫障礙的孩子,每次寫隊員手冊都得陪在他的身邊,必須要唸拼音給他聽,他才能寫下來,可是在這孩子的身上我看到上帝給他的恩賜,就是他的木箱鼓打得很棒!從他打木箱鼓的表情中可以看到他的那份自信,從台上下來時會嘰哩呱啦的在妳身邊分享著。從這孩子身上,我實在看到我們雖不完美,但神卻看我們為寶為尊。感謝神!在營會最後一天牧師帶著他們做決志禱告時,有小朋友舉起手來願意接受耶穌成為一生的救主,相信神必親自繼續作工在這些孩子的身上。
雙冬的孩子很單純,喜歡主動與人分享,他可能會在吃過午餐後,和你單挑桌遊-----超級犀牛,玩闖關遊戲時爭著要和妳同一組,好奇的問著說隊員手冊上的悄悄話哪些是妳寫的?我們一起打水仗、拿水球互丟,還有一位名叫詠婷的小女孩送我的髮帶,我會珍惜的一直帶著。感謝主,帶領著我來到雙冬認識這群可愛的孩子們。在營會的最後一天,隊上一位小男生問我說:明年妳還會再來嗎?我心中暗自許下一個約定,明年,神若要使用我這卑微的器皿為祂所用,我願意!
這次的短宣可說是全新的挑戰,是一群菜鳥的組合,大部分的隊員都是新手上路,從輔訓開始就很緊張挫咧等,不知自己是否可以勝任這次的短宣,但神卻為我們成就不可能的事。在短宣中,我們被操練學習凡事交託、向神求取力量,正如腓四13:「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在每天的晚禱中,大家彼此得分享著自我的突破和成長,也看見神的帶領及恩典。感謝神,雖然大家受到熱情黑蟻的襲擊,卻安然無事;身心雖很疲累,神卻賜給我們夠用的體力;神賜給我們合宜的天氣,大雨總是在營會結束後才開始下;神也保守看顧牧師娘、婕羽的感冒,帶領我們出入的平安,一路數算神的恩典,滿懷感恩的心。「我們曉得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相信我們的服事不會白白的落空,神會賜福給雙冬的孩子,也會使用我們成為別人的祝福。
(短宣心得)
原本對於短宣的想像,是覺得能在雙冬那裡,邊帶營隊邊渡個假,沒想到,從訓練開始時才發現竟然要上台教小朋友唱跳,每天要帶一堆的活動和遊戲……,加上到了雙冬當地,發覺住宿的地方到處有滿滿會飛的琉璃蟻,我才發現短宣真的很不容易,需要克服各種情況,然而越是困難的問題,越能顯現成功果實的美好,越能彰顯上帝恩典的奇妙!
以前的我,在講台上講話都有點困難,更別提唱跳,直到為了短宣而進行的訓練,從幾個人的練習,到在雙冬營隊的台上帶跳舞,尤其看到小朋友如此認真的在跟著我的動作舞蹈並賣力的唱歌,覺得很感動,付出終於得到回饋,我自己也變得更開朗。另外在跟著小朋友一起聽品格故事講座的時候,我也從中獲益良多,像是要放下自我中心,學到三個生日的道理,也學到要從神的眼光來看到自己內在的美,使原本內向的我,也能在台上唱跳,為主服事,也是上帝奇妙的恩典。另外有些小朋友都還記得去年營隊教的歌曲,更有很多孩子甚至每年都來參加OLE營隊,他們是如此喜歡這個營隊,這也讓我在帶領他們的過程中感到更加有活力與熱情。上帝時時在看顧他們,也讓他們在營隊裡能感受到上帝的愛,也能有所學習和成長。
短宣結束後我回到家時,第一個感覺是回家真好---不用住在有螞蟻的教室,但很快又有第二個感覺,覺得很空虛---少了孩子的歡笑聲。這幾天的營隊服事,也許很累,但孩子回饋給我們更多心靈上的富足,使我心中有快樂,也讓我更多肯定自己的價值。
帖撒羅尼迦前書5:16「要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感謝上帝神聖的旨意,帶領我們到雙冬來傳遞福音,雖然一年只會來一次,但福音的種子卻會在孩子們的心裡發芽茁壯。這次的營隊真的讓我體會「服事上帝不會落空」的道理,所獲得的是比物質更珍貴的心靈上的富足,上帝不只從聖經的話語中賜予我們恩惠,更從服事上帝的過程中使我們受益無窮。
(雙冬短宣心得分享)黃婕羽
雖然我已經去過雙冬很多次了,但是對於我這個沒有真正的接觸小孩,而且剛剛才小學畢業的人來說,這一次就要上場去帶小孩,對我而言實在是一個艱難的大挑戰!但是當我結束短宣回來時,我發現,原來雙冬的孩子是這麼的活潑可愛、有活力!
當我在帶我們這一組時,我發現有些小妹妹老是愛黏著我不放,有些很容易跟別人吵架,有些則是很安靜,四天都不跟別人說話。原本我是感到非常害怕的,深怕自己帶不好小隊,可是,後來我發現原來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優點,我也感謝主,賜下勇氣在我身上,讓我可以為他們說故事,帶唱詩歌。記得當我在帶唱《耶穌是我的好朋友》時,我從台上看見我們這一組的組員非常賣力的唱著跳著,那時我感到非常的感動,也深深受到鼓勵。
如聖經羅馬書第八章所記,「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我想,小朋友們能夠天天平安的出入,認真的參加營會,一定都是有神的賜福的。我今年雖然突破了自己的那道牆,但我覺得我一定還有更大的地方需要突破,所以我決定以後每一次的短宣服事我都要接受挑戰,希望一年比一年成長得更多。
陳以琳
記得在這次的營會中,當我們唱著詩歌『天父的花園』時,有一位小朋友這樣對我說,他說原來上帝也有花園。我想上帝確實是有一個小小的花園,南投雙冬國小就是上帝的祕密花園。
『雙冬國小』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但對我這個已經去了N次的人來說,它卻是一個再熟悉也不過的地方了。在這個地方有著一群既單純又可愛的孩子們,雖然這群孩子們有時候很調皮,但他們臉上的笑容似乎總是能讓人忘了一切的疲累,雖然每一次的短宣都是新的挑戰,眼前所面對的一切都是未知數,但有著上帝這最萬能、最安心的後盾,一切總是都能迎刃而解。這就是我所認識的雙冬短宣,是一場充滿著驚喜與挑戰的奇妙旅程。
這一次的短宣,是我所經歷的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一次短宣,每一件事情都超乎我的預料,我從來沒想過我會和我的家人一起參加短宣,也從來沒想過這次的短宣竟是如此順利。說真的,對於這一次的陣容,我其實感到有一點不安,因為幾乎全員都是沒參加過短宣的菜鳥級新手,練習詩歌的時候總是要花一段不少的時間,排練布偶劇的時候也總是會犯了不少新手級的錯誤,甚至還要我那很討厭小朋友的妹妹來擔任隊輔,而且跟她配搭的還是一個國小剛畢業正準備升上國中的人,整體來說,這次的短宣用『挫哩等』來形容真的是再貼切也不過了,但幸好,我所擔心的事一件都沒有發生!孩子們很喜歡我們的布偶劇,有好幾個都說希望下次還能再看到我們的表演,至於小朋友的部分,這次的孩子大部分都很懂事、很好帶,就像是天使一樣的乖巧聽話,雖然有幾個問題兒童比較難搞,但在同工們的相互扶持下,也還是可以應付得過去。總覺得似乎每一件事神都在默默的帶領,每一件事似乎都充滿著神的恩典及應許。
這次的雙冬短宣,是耶和華精心策劃的一場完美的即興演出,縱使峰迴路轉,縱使充滿著不安,但我們卻不必擔心,也不需驚惶,因為神早已預備一切,祂的應許總不離開,或許正如同詩歌中所寫的那樣:『別擔心,你的成長在祂手裡』,神從一開始就早已看顧,每一個環節都是神愛的奇蹟的寫照。
基督教詩歌似乎也是如此看待鳥類的生態,寄情於牠們的自由逍遙和悅耳鳴叫,喻寫基督徒對神的歌頌讚美,有人就寫了這首《若》:「若我是一隻林中的小鳥,飛躍在樹梢間多逍遙,我要盡情歌唱讚美,讓人知造物主的奇妙。」(下略)又有台語的「樹頭枝雀鳥歡喜在吟詩」(《萬物充滿祢的恩典》,讚美之泉)等,例子頗多。
有趣的是,我們怎麼知道小鳥很快樂?這應該是出於我們的美學想像,就好像莊子與惠子著名的「魚樂之辯」,惠子是從客觀知識的角度來檢證莊子,可是立於橋上的莊子是從美學的角度表達魚很快樂,鬥嘴的兩造自然會格格不入。
現在我們如果是從客觀的鳥類生態來看鳥,那麼不同的鳥類根據牠在食物鏈上所處的位置,牠們的生活型態差別就很大,比如鳶屬猛禽,麻雀可相對弱小太多。同樣都為了生存與繁衍,但是比較弱小的鳥類似乎要「擔的心」就比較多,除了面對天災的挑戰,還有來自其他動物的獵捕,更有來自人類的威脅1(聖經多處提到「捕鳥人的網羅」),毋怪乎李宗盛又寫了一首成人世界的鳥歌《我是一隻小小鳥》,自比是隻小鳥,描寫人生起伏的經歷:「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一隻小小鳥,想要飛,卻怎麼樣也飛不高,也許有一天我棲上了枝頭,卻成為獵人的目標……」,感覺是相當悲淒的。
相對來說,主耶穌說起小麻雀,要我們注意上帝的眷顧餵養廣闊到包含那不起眼的小鳥兒,提醒我們全心信賴上帝給予我們的供應,感覺可喜多了。
註1:前幾天與禮拜堂對面熱水器店家高老闆聊天,得知本地因為鳥類多,結果有些「白目」的鳥類竟然找到住家的排油煙管或熱水器排氣管築巢,結果初生的幼鳥被烤死或燻死了,禽螨也叮傷了人。看來人鳥之戰,兩敗俱傷。
今天的教會組成分子正是如此,不再分別種族、性別或社會地位,一如加拉太書三28所言:「並不分猶太人、希臘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所以,基督徒只有「一個」種類,就是「新人」(弗二15)!既然是如此,現在世上的基督教會表面上雖然有各宗各派,也散布在各個地方,但是其實應該只有「一個」教會。
這樣的解讀,顯示至少兩方面的事實:1.基督的教會(以遵循聖經啟示的信仰而定)是豐富的、多樣貌的,2.沒有一所教會可以誇稱是完滿的、自足的。我們應該彼此需要,互相幫補,彼此學習。我看見台灣大多數的教會和機構確實是這樣地在實踐當中,真是感謝神!
我們教會的兄姊有些是土生土長的,有些則來自不同的宗派背景,擁有在其他教會過教會生活的經歷,但只要同是「一主,一信,一洗,一 神」(弗四5-6),就可以聯合在一起,豐富我們的教會文化,見證基督的榮美和奇妙。甚至少數目前在我們當中聚會的兄姊,是在兩或三個教會聚會,我期待這樣的兄姊可以抱持愛主和愛教會的心,把在其他教會學到的優點,有智慧(而不是比較、批評)的轉用在我們當中,帶來更新,促進活力,成為祝福。
「同性婚姻」終究還是以專法的形式在台灣合法化了,雖然仍有為數眾多的人民已經透過公民投票,表達了並不贊同同性結合使用與傳統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一樣的概念來保障其權益,無奈仍然不敵執政黨在立法院的人數優勢,直接民主敗給了間接民主!
推動「家庭方舟」運動的曾繼雄傳道曾在其演講中指出,同志運動在現代彷彿是一道狂潮,潮水早已湧現,如今洪水來了,擋也擋不了,凡看重傳統自然婚姻家庭制度的人,只能暫時躲入「家庭」這艘方舟,耐心等待洪水過去。今天看起來,他的話還真「應驗」了!
我們肯定許多努力想要擋住這波狂潮的人士,在過去好一段時間裡擺上許許多多的心思和體力,我們了解這番努力並非基於「恐同」更非「仇同」(事實上許多這樣的人也努力在學習如何關懷同志族群),而是開放同婚後帶來的後續影響力。以常識而論,任何法令的施行,或過去不可的如今可行,一定會起到引導甚至鼓動的影響力,那麼同婚合法、開放的這種趨勢,對於我們的年幼、年輕下一代,會是一樁好消息嗎?
日前有些人士提出「家庭主流化」的策略,因為過去以來,也許表面上看,華人傳統就是一個看重家庭的社會,但恐怕這已經是個一廂情願的想法而與事實不符了。事實是,家庭制度和功能正在瓦解之中,許多人在他最在意的家庭中沒有被愛,反而被傷害。所以那些真正想看重傳統家庭的人,首先就要重新鞏固家庭的關係,讓家庭實在可以彰顯出她最寶貴的功用:愛、照顧、保護、完全的接納、深度的滿足、溫暖、教育、信念傳承、人格養成,並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
誠實的人,都將謙卑悔改,因為我們在好些地方都不完全,都有待被更新改變。所幸,有信仰的人有所本也有所倚靠,我們看見對內對外的挑戰之大,但也無從迴避,只能正面面對,認真付代價經營我們的家庭、愛我們的家人,清楚和堅固真理的立場,但也學習恩典的對待與我們不同的人。
基督徒信仰最可貴的態度之一是真誠。 大衛曾在他的悔罪詩裡自白:「祢所喜愛的,是內裡誠實!」(詩篇五一6)大衛確實身體力行,我們讀他所寫為數眾多的祈禱詩歌,就是最佳寫照,他向神毫不隱瞞內在最真實的情緒和想法。甚至連對仇敵的「咒詛」也毫不掩飾。雖然我們知道,無所不知的神不需要我們告訴祂,祂老早已經全然了解,但我相信神仍然喜悅我們向祂坦誠。寧可誠實,也不要像主耶穌所經常責備的法利賽人,因為他們善於假冒為善。至於被法利賽人視為如假包換的罪人的稅吏,卻因著誠實認罪,反而在耶穌的比喻中被讚賞!(路十八13-14)
這種被神所喜悅的信仰態度---誠實,在最近晨禱會逐章閱讀約伯記時,再次得到印證。沒有犯罪的約伯,竟然「無故」的遭遇巨大苦難,任誰都難以招架。起初約伯在難以言喻的痛苦中,只能沉默以對,仍不以口犯罪,但經過七天七夜之後,約伯終於開口,看他所陳述的,讓我們讀起來感覺有點「膽戰心驚」,覺得約伯還真敢講,似乎一點也不怕冒犯了上帝。反倒他的三個朋友中規中矩,立論觀點始終圍繞在簡單的、機械的因果報應論上,限縮了上帝憑祂全權的意旨行事的自由。在約伯記末,上帝做出評論:「你們(指約伯的朋友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顯然上帝欣賞約伯,即便約伯所述也不完整,但上帝起碼欣賞、喜歡他誠實的態度!
我從小就在基督教家庭長大,也從小就到教會參加兒童主日學,所以我小時候對主耶穌的印象就是祂是一位「很溫柔而且常常幫助人們」的角色。上了國中,我開始參與可愛團契,國中時期的我,常常思考著「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上帝為什麼創造我們?」等問題,那時,我一直找不到答案,又因為國中時的懶散,我常常禮拜天的早上沒有來教會。缺席教會聚會的那陣子,我心裡總是有一種罪惡感,明明知道這樣是上帝不喜歡的,可是我的罪惡感卻還是被我濃濃的睡意給埋沒了。
國中三年級快接近會考的那段日子,我發覺自己很容易因為升學準備的壓力而軟弱哭泣,導致我對自己的未來完全沒有方向,有時連讀書的動力也沒有,身體的狀況也很差,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偏頭痛,日子實在非常難熬。不過每當我軟弱時,我就會禱告,因為從小到大,我的家人總是告訴我:「當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時,就禱告吧!把困難交給上帝。」很可惜我雖然禱告了,心裡卻還是很擔憂,因為每一次的模擬考出來的分數都不是我所期望的,我對自己感到無力和不足……。
會考完後,終於等到放榜日,令我驚訝的是,我的分數竟然比平常模擬考還要高,真是感謝主!不過,緊接著又是一陣憂慮,因為照撕榜順序看,我大概是排在五十(應外只收10幾個名額),我深怕著自己撕不到應用外語科。撕榜當天,姊姊陪著我去,等待的時候,我迫切禱告著,求主幫助我,當時眼看應用外語科的名額只剩下最後3個了⋯⋯,我真的緊張到全身發抖!到了應外科最後的第2個名額,我竟然聽到喊我的號碼了,我高興得差點叫出聲來,我終於撕到榜了!撕完下台後,我和姊姊兩人立即禱告感謝主,感謝祂為我預備、帶領我上高中的路!
順利上了高中以後,明明一路經歷上帝的恩典帶領,我卻還是重蹈覆轍,沒有很積極的參與團契和主日禮拜,我似乎又陷入了學業壓力的泥淖中,或許是我太在意課業的表現,忘了過去上帝的帶領和幫助,我開始又覺得自己很沒用、很沒自信,每次段考前都覺得自己快完蛋了,結果每次段考的分數卻又超出我所想像的好,真的很神奇,我想這一定是上帝賜給我的智慧!否則怎麼可能呢?
直到今年寒假,我想趁著難得的假期,好好調整我和上帝的關係,希望靈命上能有所成長,因此我報名參加了北部中學門徒營。在四天三夜的營會期間,我每天親近神,我發現那種感覺是非常美好的,有好幾次的晚上,我完全誠心誠意的在上帝面前吐露我所有的軟弱,渴望能有更多力量來愛主,我更是禱告求主赦免我過去的懶散,我告訴上帝我的心是需要祢的……。門徒營結束時,我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慢慢努力克服睡意來到教會、來到團契,且要開始養成讀經的習慣,從神的話語學習成為祂的樣式,更下定決心今年一定要受洗。
在我實施讀經的第一個禮拜,我開始經歷上帝的話語深深地改變了我的價值觀,例如我以前常常會擔憂未來,但是當我讀到馬太福音6:34,主耶穌說:「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我內心就像被點醒一樣,我回應主:「喔!主啊,是的,我所需要的一切,祢都早已知道,我還需要憂慮什麼呢?」確實,在過去的求學歷程裡,我所擔憂的那些事,主都已經為我預備了一切,原來我是一直被上帝愛著,祂更是從我出生前就已揀選我,現在我明白,我所得來的一切都是主所賜的,為的是讓我能夠榮耀祂的名!我願意抱持這樣的態度,繼續天天與主同行,願我的一生,能夠使主的名得著榮耀!阿們!
衣著合宜:主領敬拜者的穿著原則就是整潔端莊,寧可低調隱藏、避免突出。流行界的歌星為了凸顯自己,造成吸睛效果,往往奇裝異服、暴露聳動,但那決不是我們要效法的穿著方式。
總之,基於敬拜的焦點是神,帶領敬拜的使命就是要把人帶到主的面前,注目主,親近主,尊崇主,順服主。所以我們可以試著問自己這個問題:「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是讓參與敬拜之會眾心靈的焦點專注還是轉離上帝?」心思焦點一旦跳來跳去,敬拜很可能被切成零碎片段,甚為可惜。
1.屬靈同伴:在第一天晚堂敬拜,講員說到「旅伴」(屬靈同伴),我心裡很有感觸,讓我想起之前姊姊和我說的「基督裡的夥伴」。人實在是脆弱的,我們不夠堅強獨自從「世界的國度」進入「神的國度」,這段路也就是「天路」,如同以斯拉記裡的以色列人回到耶路撒冷---他們的家,他們是成群結隊的一同走這段路。我想團契生活也是如此,我之前有好一段時間沒參與團契了,就因為自己沒辦法早起的惰性,使我損失了和團契夥伴們一同敬拜、一同成長的機會。之前我自己有嘗試要自己晨更,卻只實行了一週就停止了,感覺沒有足夠的毅力來作晨更,回頭想了想,我發現如果不是一個人的話,或許彼此可以互相支持,且一起提升彼此靈命的成長,耶穌說:「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18:19~20)所以團體的基督徒生活是重要的,這是神應許的。
2.服事(事奉):在北中門選課時,我選了「事奉」的主題。我除了之前去短宣的服事,就很少參與其他服事了,回想起之前的短宣,在那過程中,我是否內心有想著「這是為上帝而做的」?短宣的那幾天,每到晚上就覺得有點疲累,每次都是晚上敬拜時,才想起我來短宣是為上帝而做的,而不是為了「做事」而參加短宣。講師說到馬大的故事,有時候我們必須安靜在主面前,知道自己是被神所愛而為祂事奉,要知道自己是朝什麼方向而忙碌,而不是為了「做好一件事」而忙碌,且忽略了服事的本意。然後,不是透過事奉神才是與主同在,別忘了自己不管如何都是神的兒女,我們是因著神愛我們,所以才願意服事主的。
3.讀經:在另一堂課時,一進去講堂,看到滿地都是小紙條,上面寫了些我沒看過的英文單字(有些看起來不是英文),後來講師說了那些是還未被翻譯聖經的語言,我很震撼,我們台灣很多人家裡大概有好幾本聖經,卻總是讓它在書櫃上生灰塵,然而全球最暢銷的書卻有千種語言還未翻譯,那些地方的人都還沒有機會讀到神的話語,而我們這些隨手可得聖經的人,卻沒有珍惜這些聖經資源,所以我決定要好好開始讀經,珍惜神的話語。上完課後,講師讓我們每個人拿一張地上的小紙條回去,她希望如果未來我們受神呼召,也能像她一樣到各地翻譯聖經。
謝謝景美禮拜堂許牧師及師母,在我生病期間以來,每週都來醫院探望我、關心我、為我禱告;謝謝禮拜堂詩班班員們在我身體最最虛弱、沒有元氣之時,帶來如天籟般安慰鼓勵的詩歌,讓我暫時忘了身體的痛楚(還專程錄製,帶來病房讓我聆賞);謝謝兌寧帶著婕羽代表兒主的祝福,在剛結束禮拜堂短宣,熱情的來到病房,蹦蹦跳跳唱著詩歌只為讓我開心,她真的長大了,感謝神!她已慢慢被訓練成輔導的同工;謝謝葉老師常常到醫院病床前,為家人帶來點心,聽我訴說心中對上帝的感恩、心裡的感受,我雖然沒有聲音,仍與她清唱著「除祢以外」這首喜愛的詩歌。
謝謝鈴雅因感冒還堅持來看我,自己屈就在病房一個角落裡,因她恐怕將感冒傳染給我;謝謝鍾老師直說不能來探望,卻是不定時寄來字字句句充滿上帝能力話語及關懷讚美的卡片,還有加上陳長老代禱勉勵關心;謝謝長執同工們代禱探望;謝謝悦讀會代禱探望;謝謝姊妹會們一直默默關心代禱;謝謝兒主老師及小朋友們鼓勵小卡;謝謝可愛團契;謝謝社青團契;謝謝亨亨自己心裏雖然也遭遇在患難中,卻常稍來問候與關心。
謝謝生病期間怕我掛心增谷,為我照顧增谷的榮彬、雅玲、素珠、鈴雅、鍾老師等,謝謝全教會弟兄姊妹們……,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太多,無法一一敘名,謝謝你們不斷地為我在上帝面前祈求病得醫治禱告,這些我全部全部都收到了,我真的好喜愛好喜愛與你們一起同工、一起服事、一起歡笑,縱然有時參雜著些許淚水,但更多的卻是服事的喜樂。
謝謝文山教會駱坤和牧師及林淑美師母,在從爸媽口中得知我生病後,以及有部分知道我病情的弟兄姊妹們,常從爸媽轉達你們不斷為我禱告的訊息,謝謝你們為教會社區活動及事工,甘心樂意擺上;
謝謝施義忠牧師(我的主證婚牧師)及師母來醫院探望禱告,他讓我學習,當我們遇到某些疑問時,可以跟上帝發脾氣和抱怨,但我們仍然要對上帝有信心,祂做的每件事都有祂的計畫,上帝絕對負責到底的,因為我們是祂家裏的人;謝謝巫士椀牧師及師母為我代禱;謝謝信友堂謝榮生牧師及會友們,與我們禮拜堂幫忙協助,
謝謝特為新驊伴郎匆匆買機票回臺的好兄弟承勳、從大陸回來一起長大的信孜(還有捨老爸生日提前回國的文娟),當然最重要的是上帝,是祂及大家成全了小兒新驊的婚禮;謝謝和信醫院院牧盧俊義牧師,每週一下午來病床前為我禱告;謝謝我的乾爸萬賀得知我生病,即來院探望,我們話起那段在文山教會一起服事的點滴,談起上帝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不同的患難、不同的計畫,只要我們持續信靠祂,祂必定與我們同在,絕對不會撇下我們。謝謝新驊美國教會恩友堂弟兄姊妹及在美同學朋友們,為我不間斷懇求醫治;謝謝大陸親人常來電關心、大陸教會代禱.....等,你們的鼓勵關心代禱,我也全部都收到了。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教會的短宣,我很開心能和短宣隊員們一起去雙冬服事。我發現,在營會期間小朋友看到我們都很高興,雖然我沒有參加上一次的短宣,但是我可以感覺到去年的營會結束後,小朋友們一定都很期待我們再回來! 在營會第一天上場演戲前,我一度很擔心會不會演得不好,因為我擔任的是耶穌這個角色。沒想到,沒有演不好這回事,反而是讓小朋友們看戲看得開心大笑!我還記得有一個我們隊上的小朋友不小心跌倒,當我揹著他的時候,竟然聽到他小聲地對我說「謝謝」!實在讓我感到非常開心。我由衷希望下一次還有機會可以參加短宣的服事!
參加這一次的短宣,我體會到上帝真的有看顧我們,因為我們所搭乘的接駁車是一輛很容易熄火的老車,結果在高速公路上竟然非常順利,真是感謝主!另外,在排戲、演戲和教導小朋友跳舞時,我自己也學到很多東西,更操練我克服心理障礙,不再害怕上臺了,真是開心! 在這次短宣營會的三天服事當中,我結交到了很多新朋友,在我們準備要離開時,還真的有一點捨不得!希望下一次我仍然有機會可以再參加。
從國中到現在,我陸陸續續參加過許多次的短宣,在每一次的短宣中,我都盡可能地想帶給那些孩子們快樂的回憶,希望他們能玩得 很開心,同時,自己也十分地沉浸在服事的喜悅與滿足之中,然而, 隨著參與次數的增加,我不禁開始思考到底我們所做的這些服事,能 對這些孩子們有多少的影響及改變?在這短短的幾天之中,除了美好 回憶之外,我們到底還能帶給他們什麼?總覺得我們所做的一切就好 像沙灘上的腳印一樣,在這群孩子們的心中留下了一些痕跡,之後又 被時間的浪潮迅速地沖得一乾二淨,令人感到既無助又無力。 不過,事實似乎不是這個樣子。在這次的短宣中,我發現其實我 們所講的每一句話、為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他們其實都清楚地、默 默地記在心裡,他們記得我上次帶小隊時的隊名和那非常爛的隊呼, 他們也記得哪一個小隊輔帶過他們,記得曾經有人愛過他們,甚至願 意將這一份愛傳承下來、傳遞出去,在長大以後回來這裡,用實際的 行動將這一份愛毫無保留的付出。 此外,在這次的短宣中,我發現這些孩子們其實很渴望愛,希望 有人能陪伴在他們身邊,也渴望他人的掌聲及讚美,然而,人的能力 卻是十分有限,我們不可能一直陪在他們身邊,但我們所無法做到的, 神卻有能力幫我們完成,祂的愛是不受時間、空間阻隔,沒有甚麼能 使神的愛被隔絕。希望那些孩子們能明白這份真理,能知道有一位神 總是時時刻刻看顧著他們,祂會陪在他們的身邊,做他們永遠的好朋 友。
經過了這一次的短宣活動,我認識了許多小朋友,也和他們分享 了神的愛和很多事物,而我們也透過了遊戲、唱歌、演戲,讓他們了解神的能力和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我這次會參加短宣的原因,也從一開始的好奇和來看看,變成了把神的愛傳揚給各地。雖然活動只有短短幾天,不過也讓我成長了不 少,如果下次還有機會,也可以更努力的去完成神給我們的任務。
在五天的營會裡,發生了很多讓我感動的事情,我們上千人一起敬拜神,輔導哥哥、姐姐為我們每一個人禱告,我們將自己的擔憂、難處跟他們分享,他們為我禱告,並且告訴我一切禱告神都聽見了,祂會帶領我也會眷顧我,因為我是承受恩典來到這個世上的孩子,我好感動。詩歌也是我另一項體會,雖然從小我學習小提琴,但我一直認為我沒有歌唱的恩賜,聚會中我對詩歌沒有太多的感受,但在營會裡因為一股無以名之的火一直在我心中燃燒著,我每每會開口大聲地唱著詩歌,我體會到歌詞的涵義,我感受到詩歌安慰我的力量。
營會裡另一個很令人感動的時刻就是小組分享,這種感覺超棒的,大家可以很自然去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且是沒有對錯、沒有顧忌的和組員分享,大家會包容你所說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聽聽別人的想法跟觀點,彼此交流,學習別人的長處,對於自己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在見證分享時刻我更是驚訝,大家非常熱烈的上台做見證,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沒想到大家會這麼想上台來分享自己真實遇到主的見證,更難得的是他們有勇氣上台面對上千人來說話,這對我來說都是一項很好的學習機會。
門徒營最重要的一項體驗是體會耶穌揹十字架的心情,心想祂為我們的罪釘死在十字架,為了我們的罪來到世界上,但特別的是祂並沒有罪,這是很不合邏輯的,我試想兩千年前的那個場景,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向祂的父神禱告:「倘若可行,求祢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所以,這個痛不是我可以想像的,現在我所能體會的只是肩上很沉重的十字架,但當年的耶穌身心都受到極大的痛苦,我無法感同身受,我只能用心去體會而已。
在營會裡我第一次為別人禱告,因為我們同組一位成員分享了他的一位好朋友被家人逼迫去參加一個營會,時間長達一個月,手機全部都要統一保管,忽然我們組員收到一則 line,只有三個字「好痛苦」,我們組員問他「你還好嗎?」就再也沒有回應,因為手機又被沒收了,聽完我全身起雞皮疙瘩,回到宿舍後我就迫切的為這位同學禱告,我知道每個人的境遇不同,不一定都能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活動,但我希望他一切平安。
感謝神讓我們又經歷一次上帝的恩典及奇妙大能!先是借來的接駁車常會熄火,卻未在高速公路上熄火。再來是抵雙冬傍晚下起豪大雨,我們卻因留宿學校而未受影響,而之後三天營會都是好天氣。留宿學校要常被怪蟲驚嚇,還有被蛙叫聲吵得無法入眠,但藉禱告,不單克服且能一夜好眠。在十多位隊輔志工僅有一間衛浴之下,上帝感動一位姐妹聽說我們要去,她就將整修的房子提前完工,讓我們可以使用,還承諾未來可以借用。
營會中聽見一位可愛的兒童對老師說:「老師!我阿嬤有兩個原則!」老師困惑着追問,他得意的回答道:「就是我阿嬤說她有兩個原則,第一個就是要免費的,第二個就是要在學校辦的活動,那就可以參加!我每一年都有參加,裡面的活動我都很喜歡。」
感謝神!這一次再回南投雙冬舉辦「OLE3體驗營」,仍然是上帝開路和預備恩典,也正是「兩個原則」成就的背後原因。首先,神親自感動兄姊為短宣奉獻,使這個營會的報名兒童(甚至隊輔、助理及志工)可以完全免費。再者,掌管人心的上帝,使雙冬國小的歷任校長一直歡迎基督教團體進校舉辦活動,所以我們才能夠在校內舉行營會(此次甚至連隊員也住宿在校內)。但願一切的頌讚與感恩,都歸與行奇事、施恩典的父神!
敬拜是什麼?簡言之就是受造為有靈性的人,因著對神的認識與經驗而發出的回應。這個回應就是敬拜,可以表現為肢體動作上的俯伏跪拜、踴躍舞蹈、拍掌舉手、獻祭焚香(舊約時代),或心思上的謙卑順服、聆聽等候,情感上的愛慕、畏懼,又或言詞上的讚歎稱揚等。若把言詞配上音樂,就成為聖歌,若僅作單純的音樂,就為聖樂。更廣義的來說,有的人以繪畫、雕塑、詩或其他方式表達,只要目的是為了敬拜神、榮耀神,也都可以算在敬拜的行動行列之中。
敬拜神的表達方式如此豐富多元,卻不一定全部適合在群體敬拜中使用。比如說,我們不太可能通通聚在一起,以繪畫的方式來敬拜神,一方面是並非每個人都擅長,另一方面是場地空間及設備不易配合。所以,我們一定會發現現在大多數的教會都以頗為類似的方式與流程進行群體的敬拜,粗略的說,不外乎共同唱詩、禱告、讀經、獻詩、聆聽聖經信息、奉獻金錢等,就是比較容易集體來做的方式(尤其是唱詩這個方式)。把這些方式分別安排在適當的位置和分配適當的時間,就串連成敬拜的流程。
既然如此,每一次帶領群體的敬拜就得經過事先的設計,包括選哪些詩歌來唱?次序如何編排?讀哪一段經文?禱告的方向和重點?主題經文與信息為何?如何回應?換句話說,我們不可能讓每一次的敬拜內容都一成不變(神是何等豐富偉大…),也不應該隨自己高興、毫無章法,因為神本身是講求設計的神,也喜悅我們在集體聚會中「按著次序行」。 感謝神在聖經中留給我們一些敬拜的模式,可供我們做為設計敬拜流程時的參考,下一次接著介紹。
若是我們接受「敬拜是人與神相遇和繼之而來的適當反應」的說法,那 麼聖經中記載先知以賽亞與上帝相遇,和後續神人之間互動的歷程,實堪 為敬拜的典範。研究其進程,就可以歸納出頗為完整的發展進路,當我們 要設計帶領一場群體敬拜時,作為一個可以試圖仿製、再造的參考模型。 這一段經文記在以賽亞書第六章,可以整理出六段進程:
此報導一發,紛紛遭致真正愛鳥的人士痛批等同攝影作弊,也違反了野生動物保育法! 我想基督徒應該不會做這種愚蠢的事吧!我們既知承蒙上帝創造透明的空氣,賞賜我們看見和聽聞的能力,那麼就應該善用這種能力去欣賞上帝的造物之美,並向神獻上讚美,何況我們又領受大地管家的榮耀使命,以我們與鳥類的一般關係而言,應要充分尊重和愛護鳥類的自然生態,試著去享受某種鳥類不經意出現在眼前的驚喜與感動才是。
耶穌是賞鳥者嗎?我認為是!我們聽聽從祂口中說出的比喻吧:「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太6:26)「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太8:20)「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它的枝上。」(太13:32)
耶穌從不對飛鳥及其習性視而不見,祂讓鳥成為祂比喻真道的內容!因此我個人猜測,英國斯托德牧師為何酷愛賞鳥?因他重視以耶穌基督的門徒自居,所以也學了耶穌注意鳥類生態。 我最近曾被一種以前未曾注意過的鳥鳴聲吸引住,我循著聲音來源,確定牠正是停駐在五樓高處的一隻鳥(白鶺鴒),鳴聲如歌,不斷反覆,牠為何而唱?也許鳥類專家說是找伴、求偶,但我寧可認為,牠是正在盡力歌頌讚美那位奇妙偉大的創造主!
各行各業當中,有的人是以開車為業。如果其工作是專門只為某某人駕駛,而且一做就是幾十年,那麼這種超穩定的勞雇關係實在值得玩味。(我認識的人當中,至少就有兩位類似這種狀況,他們服務的對象都是在我們社會中頗有地位的著名人物。) 我個人推測,這種超穩定的勞雇關係存在的原因,主要不外乎「信任」!由他人代勞駕車,除了顯示身份地位之卓越,更需要的是能夠滿足「安全的移動」(也許某些人還期待「快速」),只要發現有誰能夠提供這樣的條件,通常就會被長期雇用了。
當然,超穩定的駕駛勞雇關係應該還有其他微妙的原因,比如人與人相處的投緣、良好的品行(老實、口風緊、守本份…)等,但我覺得最主要還是關乎「安全移動」的駕駛技術!也就是說,這一位司機員駕駛車輛時讓被服務的雇主感到舒服、滿意,長久下來就習慣了,然後也就不想換手了。 為他人開車,如何讓乘客感到舒服、安心?這還不見得是每一位駕駛都做得到的事。搭公車最容易讓我們感到不同的司機各自不同的開車習慣,少數很平穩,大多數是讓乘客(特別是站立時)像是輕微喝醉酒、不得安寧!原因大都與踩油門和踩煞車以及握方向盤的控制不當有關。也許大車本來就不易操控,但是改坐小車,舒適度也好不到哪裡,肇因一樣。尤其許多本身會開車的人,一旦某次搭上由他人(特別是新手等)駕駛的車輛,就渾身不自在、肌肉緊繃、不住深呼吸、閤不上眼打盹…,直到下車! 自從我有多次這類緊張的經驗後,我漸漸體會出如何讓乘客搭乘時感到安全、放心、舒適、睡得著覺。主要的秘訣很簡單,就在於意識到「我現在不是自己一個人開車,而是有乘客在車上」。
坦白說,自己一個人開車,只要不出事,怎麼開好像都無所謂,但是有其他人在車上,情況就不同了,我認為這很像基督徒與主耶穌的關係,我們應該為主而活,在意祂的好惡,凡事討祂的喜悅。而為他人開車,就很能讓我們體會信仰中的「不求自己的益處、為他人著想」,不再自我中心,而是以基督為中心、為他人服務。 實際上怎麼做呢?我是這樣做:順踩油門,讓乘客感覺不太到車子正在加速;順踩煞車,特別是遇到紅燈完全停止時,讓乘客感覺不太到煞車,身體不會往前傾;在轉彎時順轉方向盤,讓乘客僅感到輕微的離心力;切換車道時避免猛切,讓乘客感覺不到換道;接近前車時,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讓乘客不會感到好像快要撞上前車的尾部。最後,加上安全抵達目的地,我想如果能夠做到這樣,可算是為他人開車的最高境界了!(我還在學習中…) 這樣開車,會不會反過來讓駕車的我們感到不舒服?我個人覺得一點都不會,反倒很有成就感,而且還附帶著靈性操練的益處,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卻不需要忍耐,甚至是不應該忍耐(指的是與前述不同意義的忍耐),譬如經濟上寬裕的人,若看見弟兄姊妹窮乏,就不應該忍住憐恤的心(約壹三17)。又如,該稱頌讚美上帝的時候,就不應該閉口不言(路十九40)……。
我最近聽到一位同工帶著幽默的分享,談到他在知道一項領會的需求時,心中立時有感動要承擔,但是又考量是否還有其他同工也有相同的意願,所以沒有馬上表態,但仍在結果尚未明朗時,一面準備著領會的內容。幾天的等待過去了,他發現依然沒有誰表示願意承接,於是他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說:「我就忍不住跳出來 」!
哈!這是多麼可愛的「不忍耐」,是任何團隊都需要的「沒耐性」。巴不得基督徒群體中有更多這樣在事奉上、善事上「忍不住跳出來」的人,果真如此,主日敬拜的服事分工就不會常常出缺,各事工組長也不必苦口婆心四處勸說邀請了。
如果我們都肯定「教會是我們屬靈的家,是一個強調彼此相愛的群體」,那麼我們看到禮拜堂地上有紙屑、髒污,會「忍不住」撿起來、「忍不住」拿工具清除,看見有人孤單落莫,會「忍不住」問候關懷,聽見合乎聖經的教導和吩咐,就「忍不住」去實踐所聽見的道(上週有一位弟兄聚會後馬上取數份福音材料要送給未信的朋友),甚至是「忍不住」傳講、辨明真理(耶廿9)……,我們還可以繼續舉一反三。
保羅說愛是什麼?他說「愛是凡事相信」!在愛的關係裡,我們選擇相信! 也許氣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一些「真」,但那種真,是一個被怒氣充滿時失真狀態所反映出的真,不是真的真。不過氣話多少還是有它的價值,就是呈現出我們內在的需要(需要被關注、被呵護等),只是我們不要被氣話矇騙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