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頁 ]
有聲無聲 許益源 《宇宙光雜誌》2023年六月號裡,刊載「陳德全的故事屋」系列文章篇名為「聲音的追蹤者」,主要內容是介紹一位奇人高登‧漢普敦(Gordon Hempton)。漢普敦27歲時,有一天長途開車累了停下來,躺在一片玉米田裡休息,在安寧的環境中,他第一次聽到---或說注意到---大自然的各種聲音,深深受到震撼!這一經歷從此改變他的一生:毅然從研究所退學,開始學習聆聽,「上山下海到不同的角落收集大自然的聲音」,成為一名自然界的錄音師。藉著他的發現,首創以「太陽能點唱機」、「巨大時鐘」傳神的形容大自然的聲音(請詳見陳德全本文)。 也許好好認識這位先生以後,我們會被激起一股熱情,也想要好好善用上帝賜給我們的耳朵,認真聆聽大自然到底有些甚麼聲音。上帝設計給我們的耳朵,一般只能聽見振動頻率20到20000赫茲的聲音,超過這個範圍的「聲音」,即使有,我們也聽不見。從這個角度,可能比較能夠理解詩篇第十九篇前三節經文: 1 諸天述說 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 2 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 3 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 上帝創造的宇宙、大自然,其實時刻都在發出聲音,訴說著上帝的榮耀與作為,人若願意專注傾聽,將會聽見像高登‧漢普敦所聽見的,或獨有自己發現的、與眾不同的聲音。但是,也因為人耳的限制,因此還有很多其他的聲音是我們聽不見的,所以第三節才說「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正如處於太空中,由於沒有空氣傳播聲波,我們聽見的應該是一片寂靜,可是一旦有了適當的工具,科學家便能「聽見」宇宙中不斷傳送過來的各種「聲音」。 基督徒既承認這個宇宙和世界是上帝創造的,我們就更該仔細聆聽和欣賞我們的創造主所造一切無生命物體、有生命物種的獨奏和合奏,並發出滿心的讚嘆! 另一方面,受造界除了天使以外,只有我們才擁有「屬靈的耳朵」,能夠聽見上帝的話語、聖靈的聲音,甚至如某些人(譬如保羅曾經被提到第三層天)得聽樂園隱祕的言語(林後十二2-4),不過這是今生可遇不可求、將來才能實現的超能力。總之,永遠不該忽略的還是「凡有耳的,就應當聽!」(聽上帝的話) 化療,話聊,話療 劉銘恩醫師 某日晚上結束門診,我去病房探視正在接受化療的教會弟兄。他依然出奇的平靜,這讓我想到小學課本裡的一幅畫,有個水勢澎湃的瀑布,瀑布旁有棵樹幹,樹幹上有個鳥窩,鳥窩裡有一隻安穩睡覺的雛鳥。 他跟我分享上帝讓他作的一個異夢,也分享主日聚會時,請曾經罹患淋巴癌的牧師為他禱告。還分享他在病榻中寫下一首歌,有位會作曲的朋友剛好打電話給他,然後幫他找了樂團錄製他的心聲。最後分享他的兩個孩子剛好國小及幼稚園畢業,因為爸爸生病而意外擁有了一個從早到晚都有父親陪伴的暑假!原來細細數算,即使在病痛中,仍然能有這麼多可以學習感恩的事! 雖然經過一整天的忙碌,工作讓我幾乎想閉上眼睛休息,但此刻的我卻極其享受和弟兄之間的話聊。透過與正在接受化療病人的話聊,竟然帶給我一種具療癒疲倦功能的能力! 曾幾何時,網路上開始流行分享具「療癒」功能的事,如療癒玩具、療癒音樂、療癒寵物、療癒美景、療癒盆栽、療癒假期、療癒電玩…。當越多人渴求用物質來療癒內心的空缺,就代表人心中一直有個空間,是除了創造我們內心的造物主,沒有人能夠填滿的深淵。當人渴求療癒,也正代表我們的心其實是受傷的,我們渴求被了解,被接納,也被纏裹。 我眼前生病的弟兄,正在接受化療。很弔詭的是,化療,是對現況的強烈拆毀與破壞,但也是他所面對的疾病,可以帶來全然療癒的盼望所在。所以化療對某些病人來說,很像上帝透過耶利米對以色列民的宣告:「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為要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一10) 化療帶來身體極大的破壞,就是同歸於盡式的讓好細胞與醜惡細胞一起被消滅。所以現代醫學有了標靶治療,它讓這些化療的藥物進到體內時可以認清真正的醜惡躲在哪裡,讓它們無所遁形。上帝對付我們生命中的沉重老我,也需要進行慘烈的「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因為只有我們生命裡因著罪所帶來的醜惡被揪出來清除乾淨,我們那屬神的生命才能「建立、栽植」。我們何等需要聖靈進入我們的生命中,祂成為準確的標靶藥物,讓我們生命中的污穢無所遁形,讓我們可以被真理的光射入,清除我們裡面因自我中心所帶來的醜惡。 教會弟兄說到,暑假開始陪伴孩子做一件事:抄寫聖經。爸爸作化療,兒子作話療,這真是有趣的對照一爸爸讓藥物進入體內除去疾病的醜惡,兒子讓聖經的話,透過一字一字的抄寫,除去生命中的醜惡。當我們一字一字抄寫的同時,也將神的應許咀嚼存放在我們心中,神的話成為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讓每個文字成為具有鮮活的療癒功效,成為醫治我們內裡累累傷痕的「話療」! 化療。也許你我的一生並不會經歷到這是什麼感覺,但卻提醒我們在有限的人生,需要不斷的讓聖靈成為進入體內的標靶製劑,在每一天揪出我們需要被清除的罪惡! 話聊。你我都需要能談心的朋友與肢體,好讓我們在奔跑天路疲倦時,仍然有陪伴打氣的聲音,鼓舞我們繼續勇往直前。 話療。每個新的早晨,記得打開聖經,把幾句具有屬天超自然療癒功能的話語,抄進你的腦海裡,刻在你的心版上。每天晚上,你會訝異的發現,你那傷痕累累的生命,又被治療了一小部分。所以別擔心,有一天,你一定會經歷全然的醫治。 上文為教會同工推薦,轉載自2023四~六月《每日研經釋義》劉醫師專欄,經「台灣讀經會」同意得使用於景美禮拜堂週報。除了轉載,更歡迎本教會兄姊投稿。 一同爬上七十七層樓 文/讀經會編輯部 網路上有一則故事叫「七十七層樓」,講述一對老夫妻,因兒女成家立業,他們決定與隔壁的年輕夫妻爬七十七樓回家。年輕夫婦爬到十樓,將手上沉重的購物袋暫放樓梯間,待明天再來取。當他們衝上二十樓時,太太開始埋怨先生做爬樓梯的決定,夫妻因著不耐煩及疲憊而吵架。到了四十樓,連吵架的力氣都沒了,先生自顧自地爬,太太更是無力地拖著腳步。終於,到了七十七樓,卻找不到鑰匙!結果「鑰匙放在購物袋裡」,而他們把購物袋擱在十樓,不敢置信的兩人臉色發白,癱坐在地。 沒多久樓梯間傳來腳步聲,是老夫妻愉快的說笑聲,他們也爬上七十七樓來了。 老夫妻趕緊讓躺在地上面無血色的年輕夫婦進家裡休息,甚至邀請他們留宿。恢復活力的年輕夫妻,好奇老夫妻平日是如何保持體能,能不累不喘地爬上七十七樓?老婆婆說:「剛剛我們在玩回憶的遊戲,數算這一生上帝給我們的恩典,數算一年爬一層樓。」就這樣,老夫妻從彼此相遇的那天開始,到就業、結婚、買房及生子,他們爬到了三十樓。老公升遷加薪、孩子長大就學,他們來到四十樓。孩子結婚、孫子出生,他們在六十樓。數算上帝醫治他們的病痛,兩老活到這把年紀,居然還身體硬朗的爬樓梯,這時,發現兩人已爬上第七十七層樓。 最後,老公公老婆婆說:「遇到妳,是上帝給我的恩典。」 年輕夫妻心裡明白過來,太太說:「我知道我們為什麼會那麼累了,不是身體累,是吵架吵得心累。」 七十七好像人一生的年歲,四十前全力衝刺,四十後稍微累了,後面還有三十三(以上),我們需要從新得到力量。本季主題是「得力的秘訣」,與各位分享三個秘訣: 秘訣一:細數恩典。累了需要休息,電力不足時需要充電,充電需要時間,耗掉電量越多, 需要充電的時間相對也多,我們需要安靜並等待充飽電。「什麼都不做,並不代表什麼都沒做。」就像生物在睡眠期間,好像什麼都不做,卻是身體成長及修復的重要時刻。安靜下來細數上帝給我們的恩典,並向人付出感謝的行動。 秘訣二:回憶。美好記憶像一個電廠,儲滿了好與壞的回憶,若選擇美好的回憶,就如同將電力送達到我們的心志,補滿每天生活中所消耗的力量,我們便意志堅定地保有前進的動力。 秘訣三:學習傾聽。我們都希望自己的話語能被聽懂,心情能被理解。相反的,我們很難做到聽清楚對方的話,了解對方的心情。我們可以一起學習,仔細聆聽對方的話,然後,重複對方的話,且不作任何批判。我們不是一人爬上七十七樓,需把握得力的秘訣,與夥伴一同攻頂。 上文為教會同工推薦,轉載自2023四~六月《每日研經釋義》,經「台灣讀經會」同意得使用於景美禮拜堂週報。除了轉載,更歡迎本教會兄姊投稿。 轉念看見幸福 文/周神助牧師 周牧師轉貼好文分享(原作者不詳) 一位畫家坐在書房,沉思許久,終於他拿起筆寫下:一、去年,我因骨刺壓迫到神經而動了手術,並因此被困在床上好幾天。二、同年,我65歲,不得不離開工作了30年的公司,那是我最喜愛的工作。三、同年,我經歷了母親去世的傷痛。四、同年,我兒子因車禍受了重傷。撞毀的汽車是一筆不小的損失。他遺憾地寫道:唉!真是糟糕透頂的一年! 他的妻子(作家)走進書房,發現沉思中的丈夫看起來很悲傷。她讀了他寫在紙上的字,默默地離開了房間,過不久,她帶著另一張紙回來,放在丈夫的手稿旁邊。上面寫著:一、去年,我終於擺脫了讓我疼痛多年的骨刺。二、同年,我65歲,身體健康,而且退休了。現在,我可以安排自己的時間,悠閒自在地創作。三、同年,我母親90歲,她安詳地回到天堂,再也沒有病痛。四、同年,我兒子的車被撞毀了,但他卻活了下來,沒有造成任何殘疾。 最後她寫道:去年真是蒙受上帝極大恩典的一年!同樣一事件,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我們並非因快樂而感恩,而是感恩使我們快樂。生活中總有許多值得感謝的人和事!要學習不看自己所沒有的,而是要看自己所擁有的。當我們為擁有的一切獻上感恩,就會看見真正幸福! 周牧師靈修筆記(針對以上故事) 畫家?作家!悲嘆?感恩! 同樣幾件事、同在一個家庭,悲觀多愁善感的丈夫畫家,可以在悲痛憂悶中描繪一幅非常陰沉黯淡的畫面!但作家妻子轉念之間,換一個心態描寫完全一樣的事情,觀點就完全不同!在逾越節的前夕,也是面對十字架最痛苦的時刻,耶穌不逃避、也不否認十架苦杯的艱難!但祂轉念卻宣告「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他更轉向天,向上帝說:「願祢榮耀祢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祢。」讓我們學習這位作家妻子轉念看見幸福,更讓我們學習用耶穌的眼光、心態來面對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環境裡所安排一切的順境、逆境!好讓我們真的能夠經歷「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主的人得益處!」 (以上轉載文章為本教會同工推薦,原出處為「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網站:周爸爸愛的真心話 2022/04/14,https://www.bol.org.tw/article/650?b=site%2Fnews) 彼此相顧 張文亮(轉載自張教授2022/9/3臉書) 「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希伯來書十:24) 主教導我們在危險的日子,最重要的事,不是裹足不前,不是逃避面對,不是退回過去美好的回憶,而是勇敢面對未來。這勇敢,不是匹夫之勇,而是:第一、來到上帝面前,堅守所信。第二、是「彼此相顧」(Let us consider one another),主說這彼此相顧的結果,將會帶來莫大的保守,是激發愛心,勉勵行善。 危險的日子,主特別勸勉我們不要落單,要彼此相顧,否則會離開主,會墮落。我們要活在弟兄姊妹當中,因為我們絕對沒有那麼剛強。我們要活在主內肢體的關係中,去體會,去明白,去思想,去感覺,去洞察,去互相照顧。不是活在專注自己「我、我、我...」的處境中,才能在危險的日子中,得主保守。 主應許我們,當我們彼此相顧,主在我們當中做一件事, 祂會「激發愛心」。「激發」是早期鑄鐵磨刃的技術,將武器上的斷折接上,將鈍掉的刀刃焠利。激發的目的,不為攻擊,而是為了愛。危險的日子,最關鍵的危險,是在磨損我們的愛,患難使愛褪色,使愛灰沈,使愛冷淡,使愛迷惘。這時,主要我們彼此相顧,是很大的保守。祂使我們愛主、愛人的心得到醫治,得到激發,而再出發,去行主的托付,做合主心意的好事。 在危險的日子,我們不做任何的好事,也不做世人認為有意義的事,只做主要我們做的事。但是我的認識真理,與經歷真理,有很大、很大的落差。妻子安息那一天,我的女兒、女婿立刻搬回我的家住,女兒接手所有的事務,除非有重大、特別要決定的事,才問我。我的女婿陪著我,一起去散步、去買餐點、去倒垃圾、去等人等。我的女兒,每天安排有個弟兄或一對夫婦,陪我吃午餐或晚餐。 妻子的病情,經過八個月的治療,我們在辛苦的期待中,沒想到8/26日妻子的病情急轉直下,8月31日妻子安息。我是處在何等的驚惶、害怕、孤單中。我完全沒有預料,那隔離我與妻子的帳幕,是如此急急的落下,我完全沒有準備,要如何面對。 妻子曾在病床上看著我,囑咐我要去找的友人。我與妻子長期都是幫助他人的人,妻子說:「你要去接受別人的幫助。」 9月2日的夜裡,我在書桌前靜靜的讀這一句聖經節,窗外下著雨,我不斷流著淚,還是讀下去「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我與妻子再也不能彼此相顧了,別類型的彼此相顧,開始臨到我。 主啊,我真的需要別人的幫助。我需要我的女兒、女婿,對我的相顧,我需要教會弟兄,對我的相顧。我要照主的話,不要落單。 我的愛心尚未沒有被激發,雖然有點溫度,連一點火苗的味道也聞不到。我也不知道日後,還能做什麼合主心意的好事。我依然相信主的話,不落空,尤其在這危險的日子,耶穌是主。我是哭泣的小蟲,耶穌是哭泣小蟲的主。 在世之日~側記悅讀會的聚會 鍾慧秀 5/20早上是我們悅讀會每月一次的聚會,當天有21位與會,盛況空前地踴躍,歸功於會長錦鳯的殷勤聯絡。燦珠領詩二首,曲調好聽,內容貼切。冠勇每次都熱心拍照,留下我們美麗的倩影。會後啓沼還將照片配樂剪輯做成影片,職業級水準,讓我們讚嘆不已! 這次討論的書籍是《在世之日》,副標題是「一個基督徒對生死的思索」。作者是陳南州牧師。雖然是嚴肅的話題,但會中大家踴躍分享,情詞真切,真情流露。會後享受素珠的聖女小蕃茄,燦珠及錦鳳的餅乾,伊黎的咖啡糖以及我初次試做的綠豆甜點,肉體跟心靈都大得飽足。 下面是書中的一些節錄,與大家分享: *生命延長了,健康惡化了;病痛延長了,死亡緩慢了;壽命延長了,痴呆嚴重了。(P.19) *以前,在家死;如今,在醫院死。以前,在親人圍繞中,有感情互動的氣氛下死;如今,在加護病房被隔離、孤獨地死。以前,溫順、平和地死;如今,在各種急救措施中,狂暴、痛苦地死(P.20) *世人生命的根源是上帝,人的生命是上帝所賜。死亡則是因為人不信上帝,違背上帝的吩咐,而臨到世間。(P.61) *生命不只一個面向,人不只有生物性生命,也有靈性生命(人跟上帝的關係)、社會性生命(人跟人以及社群的關係)。(P.62) *生物性的生命是上帝所賜,應當珍惜,也有它的意義跟價值;然而生物性的生命不是絕對的價值,它的意義和價值在於活出靈性的生命與社會性的生命,這個才是永恆。(P.16) *聖經的教導聚焦在人在世之日的生活:人跟上帝的關係,要呈現在世間的生活,也就是一個人的靈性生命要趁著還有身體(生物性)的生命時,藉著社會性生命來展現。(P.71) *耶穌有關人與上帝的關係(靈性生命)的教導,經常同時提及人與人的關係,亦即社會性生命。耶穌把愛上帝和愛鄰人連結在一起,兩者不能完全切割分開(P.65) *基督徒活著的時刻,就要記得去實踐上帝的教訓,知道關心貧困、弱勢、被欺壓者,而不是獨善其身,然後高歌頌讚上帝。(P.20) *不是我們能拿多少,而是我們能付出多少。不是多少威信,而是多少力量為人禱告。生命不是以慾望為基礎,而是以「為苦難、失落者付出愛」為基礎。(P.13) *我們可以計劃來日的事,但將來不在我們手中。好好活著,就是面對死亡的最好態度。 豈是歧視? 許益源 舊約利未記有一段經文(廿一16-24),明白禁止身體有殘疾者擔任祭司職任,雖然他是利未支派中亞倫大祭司的後裔,但是當他的身體因為先天或後天的因素出現殘疾,就喪失擔任祭司的資格。這個規定,肯定會讓身心障礙者本身或家屬感到很不是滋味,覺得被歧視、被冒犯了。 如果產生這種感受,真實的感覺當然不容否定,但是當我們仔細讀經,便會了解上帝並沒有特意要歧視身心障礙者。 首先,我們在同一段經文看到殘疾者雖然不能執行獻祭的職務,但是他仍然可以享用「聖的和至聖的」祭物(22節),神依然承認他的身分,並顧念他的飲食需要。 再者,同樣的一段經文和更廣的上下文,我們也發現上帝禁止殘疾之亞倫後裔執行聖職,主要是因為祂是聖潔的!神是完全、完美、聖潔,有罪的人根本不可能親近祂,何況是服事祂。因此,不但擔任聖職的祭司在執行聖工之前要先獻祭潔淨自己,包括所獻的祭物和執行獻祭的人,都必須「完整無缺」,如此才能在禮儀上表彰出被敬拜事奉的對象---耶和華上帝---的聖潔! 原來律法的每一項規定,都有它背後重要的用意,透過這些規範,以色列百姓可以很具體的認識與他們立約的神的屬性,並且活出與所蒙的恩相稱、與萬民有別(分別為聖)的生活。更重要的意義,乃是唯有「完整無缺」、「完美無瑕」的祭物和事奉者,才足以稍稍預表將來的神的羔羊---道成肉身的主耶穌基督,只有他才是那位真正有資格代替罪人被獻上贖罪的祭物、真正符合資格擔任人神中保的完美大祭司! 所以,當年利未記的規定完全無關對殘疾者的歧視,反倒我們看到神吩咐要保護、照顧聽障者、視障者(利19:14,申27:18)、弱勢如孤兒寡婦和寄居的外國人,耶穌在世時經常主動就近身心障礙者,也經由醫治他們的殘疾,讓人預嚐天恩的滋味,預見神國完全降臨時的完美境界,換句話說,當天國完全實現,任何殘疾將不復存在,因為那是與上帝的全能和慈愛相牴觸的。 基督徒因著領受救恩,今生已經開始經驗天國新生命的祝福,也許殘疾仍舊伴隨,但是神也依然深愛身心障礙者,開啟我們不一樣的眼光,就像尼克胡哲的見證,可以在苦難中依然榮耀上帝(請參約翰福音第九章耶穌的觀點),並積極的期待新天新地的到來! 主日證道/主講:康來昌牧師 第一堂講題:人際關係Ⅰ 經文:提摩太前書五8 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 第二堂講題:人際關係Ⅱ 經文:創世記廿四67 以撒便領利百加進了他母親撒拉的帳棚,娶了他為妻,並且愛他。以撒自從他母親不在了,這纔得了安慰。 驕傲是最大的罪 許益源 「驕傲是最根本的罪,最極致的邪惡!」 這一句聽起來聳動又難入耳的話,出自英國著名護教家魯益師(C.S.Lewis)所著《Mere Christianity》《我如何思考基督教》一書的第三部第八章,全章專注分享他對驕傲之為大罪的解析。上個月19日我們在「景美牧者小組」的聚會剛好討論本章,大家無不同意這罪是最根本、最難防的罪,也感嘆它是最不容易擺脫的罪,即使是在靈性很好,或明明很謙卑的時刻……。 曾著有《世界觀的故事》(校園出版社)等書的「美國更生團契」領袖寇爾森(Charles Colson),曾為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時代的重要幕僚,原本不是基督徒,但當他因被捲入「水門案」而入獄前,好友湯姆準備出借本書給他閱讀,但在遞交之前,先誦讀了本章,讓寇爾森聽完不得不承認自己正像書中所說的「傲慢、頑梗」,從此啟動他踏上重生之路。(這樁逸事是吳鯤生弟兄在書系總序裡所披露) 羅馬書一章的罪行清單裡列出「狂傲的、自誇的」,應該指的就是驕傲,不過比較偏向對待他人的態度,但同樣在該章經文,保羅指出世人雖有神的一般(自然)啟示和內在良知,仍然故意拒絕被領向正確信仰的方向,這就是直白的對神的驕傲了,也因此成了眾罪之源,人被造之前的天使長後來竟墮落為魔鬼,正是栽在這個驕傲大罪。 今日證道思考問題或小組討論參考題目:
有聲無聲 許益源 《宇宙光雜誌》2023年六月號裡,刊載「陳德全的故事屋」系列文章篇名為「聲音的追蹤者」,主要內容是介紹一位奇人高登‧漢普敦(Gordon Hempton)。漢普敦27歲時,有一天長途開車累了停下來,躺在一片玉米田裡休息,在安寧的環境中,他第一次聽到---或說注意到---大自然的各種聲音,深深受到震撼!這一經歷從此改變他的一生:毅然從研究所退學,開始學習聆聽,「上山下海到不同的角落收集大自然的聲音」,成為一名自然界的錄音師。藉著他的發現,首創以「太陽能點唱機」、「巨大時鐘」傳神的形容大自然的聲音(請詳見陳德全本文)。 也許好好認識這位先生以後,我們會被激起一股熱情,也想要好好善用上帝賜給我們的耳朵,認真聆聽大自然到底有些甚麼聲音。上帝設計給我們的耳朵,一般只能聽見振動頻率20到20000赫茲的聲音,超過這個範圍的「聲音」,即使有,我們也聽不見。從這個角度,可能比較能夠理解詩篇第十九篇前三節經文: 1 諸天述說 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 2 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 3 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 上帝創造的宇宙、大自然,其實時刻都在發出聲音,訴說著上帝的榮耀與作為,人若願意專注傾聽,將會聽見像高登‧漢普敦所聽見的,或獨有自己發現的、與眾不同的聲音。但是,也因為人耳的限制,因此還有很多其他的聲音是我們聽不見的,所以第三節才說「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正如處於太空中,由於沒有空氣傳播聲波,我們聽見的應該是一片寂靜,可是一旦有了適當的工具,科學家便能「聽見」宇宙中不斷傳送過來的各種「聲音」。 基督徒既承認這個宇宙和世界是上帝創造的,我們就更該仔細聆聽和欣賞我們的創造主所造一切無生命物體、有生命物種的獨奏和合奏,並發出滿心的讚嘆! 另一方面,受造界除了天使以外,只有我們才擁有「屬靈的耳朵」,能夠聽見上帝的話語、聖靈的聲音,甚至如某些人(譬如保羅曾經被提到第三層天)得聽樂園隱祕的言語(林後十二2-4),不過這是今生可遇不可求、將來才能實現的超能力。總之,永遠不該忽略的還是「凡有耳的,就應當聽!」(聽上帝的話)
化療,話聊,話療 劉銘恩醫師 某日晚上結束門診,我去病房探視正在接受化療的教會弟兄。他依然出奇的平靜,這讓我想到小學課本裡的一幅畫,有個水勢澎湃的瀑布,瀑布旁有棵樹幹,樹幹上有個鳥窩,鳥窩裡有一隻安穩睡覺的雛鳥。 他跟我分享上帝讓他作的一個異夢,也分享主日聚會時,請曾經罹患淋巴癌的牧師為他禱告。還分享他在病榻中寫下一首歌,有位會作曲的朋友剛好打電話給他,然後幫他找了樂團錄製他的心聲。最後分享他的兩個孩子剛好國小及幼稚園畢業,因為爸爸生病而意外擁有了一個從早到晚都有父親陪伴的暑假!原來細細數算,即使在病痛中,仍然能有這麼多可以學習感恩的事! 雖然經過一整天的忙碌,工作讓我幾乎想閉上眼睛休息,但此刻的我卻極其享受和弟兄之間的話聊。透過與正在接受化療病人的話聊,竟然帶給我一種具療癒疲倦功能的能力! 曾幾何時,網路上開始流行分享具「療癒」功能的事,如療癒玩具、療癒音樂、療癒寵物、療癒美景、療癒盆栽、療癒假期、療癒電玩…。當越多人渴求用物質來療癒內心的空缺,就代表人心中一直有個空間,是除了創造我們內心的造物主,沒有人能夠填滿的深淵。當人渴求療癒,也正代表我們的心其實是受傷的,我們渴求被了解,被接納,也被纏裹。 我眼前生病的弟兄,正在接受化療。很弔詭的是,化療,是對現況的強烈拆毀與破壞,但也是他所面對的疾病,可以帶來全然療癒的盼望所在。所以化療對某些病人來說,很像上帝透過耶利米對以色列民的宣告:「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為要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一10) 化療帶來身體極大的破壞,就是同歸於盡式的讓好細胞與醜惡細胞一起被消滅。所以現代醫學有了標靶治療,它讓這些化療的藥物進到體內時可以認清真正的醜惡躲在哪裡,讓它們無所遁形。上帝對付我們生命中的沉重老我,也需要進行慘烈的「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因為只有我們生命裡因著罪所帶來的醜惡被揪出來清除乾淨,我們那屬神的生命才能「建立、栽植」。我們何等需要聖靈進入我們的生命中,祂成為準確的標靶藥物,讓我們生命中的污穢無所遁形,讓我們可以被真理的光射入,清除我們裡面因自我中心所帶來的醜惡。 教會弟兄說到,暑假開始陪伴孩子做一件事:抄寫聖經。爸爸作化療,兒子作話療,這真是有趣的對照一爸爸讓藥物進入體內除去疾病的醜惡,兒子讓聖經的話,透過一字一字的抄寫,除去生命中的醜惡。當我們一字一字抄寫的同時,也將神的應許咀嚼存放在我們心中,神的話成為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讓每個文字成為具有鮮活的療癒功效,成為醫治我們內裡累累傷痕的「話療」! 化療。也許你我的一生並不會經歷到這是什麼感覺,但卻提醒我們在有限的人生,需要不斷的讓聖靈成為進入體內的標靶製劑,在每一天揪出我們需要被清除的罪惡! 話聊。你我都需要能談心的朋友與肢體,好讓我們在奔跑天路疲倦時,仍然有陪伴打氣的聲音,鼓舞我們繼續勇往直前。 話療。每個新的早晨,記得打開聖經,把幾句具有屬天超自然療癒功能的話語,抄進你的腦海裡,刻在你的心版上。每天晚上,你會訝異的發現,你那傷痕累累的生命,又被治療了一小部分。所以別擔心,有一天,你一定會經歷全然的醫治。
上文為教會同工推薦,轉載自2023四~六月《每日研經釋義》劉醫師專欄,經「台灣讀經會」同意得使用於景美禮拜堂週報。除了轉載,更歡迎本教會兄姊投稿。
一同爬上七十七層樓 文/讀經會編輯部 網路上有一則故事叫「七十七層樓」,講述一對老夫妻,因兒女成家立業,他們決定與隔壁的年輕夫妻爬七十七樓回家。年輕夫婦爬到十樓,將手上沉重的購物袋暫放樓梯間,待明天再來取。當他們衝上二十樓時,太太開始埋怨先生做爬樓梯的決定,夫妻因著不耐煩及疲憊而吵架。到了四十樓,連吵架的力氣都沒了,先生自顧自地爬,太太更是無力地拖著腳步。終於,到了七十七樓,卻找不到鑰匙!結果「鑰匙放在購物袋裡」,而他們把購物袋擱在十樓,不敢置信的兩人臉色發白,癱坐在地。 沒多久樓梯間傳來腳步聲,是老夫妻愉快的說笑聲,他們也爬上七十七樓來了。 老夫妻趕緊讓躺在地上面無血色的年輕夫婦進家裡休息,甚至邀請他們留宿。恢復活力的年輕夫妻,好奇老夫妻平日是如何保持體能,能不累不喘地爬上七十七樓?老婆婆說:「剛剛我們在玩回憶的遊戲,數算這一生上帝給我們的恩典,數算一年爬一層樓。」就這樣,老夫妻從彼此相遇的那天開始,到就業、結婚、買房及生子,他們爬到了三十樓。老公升遷加薪、孩子長大就學,他們來到四十樓。孩子結婚、孫子出生,他們在六十樓。數算上帝醫治他們的病痛,兩老活到這把年紀,居然還身體硬朗的爬樓梯,這時,發現兩人已爬上第七十七層樓。
最後,老公公老婆婆說:「遇到妳,是上帝給我的恩典。」 年輕夫妻心裡明白過來,太太說:「我知道我們為什麼會那麼累了,不是身體累,是吵架吵得心累。」
七十七好像人一生的年歲,四十前全力衝刺,四十後稍微累了,後面還有三十三(以上),我們需要從新得到力量。本季主題是「得力的秘訣」,與各位分享三個秘訣: 秘訣一:細數恩典。累了需要休息,電力不足時需要充電,充電需要時間,耗掉電量越多, 需要充電的時間相對也多,我們需要安靜並等待充飽電。「什麼都不做,並不代表什麼都沒做。」就像生物在睡眠期間,好像什麼都不做,卻是身體成長及修復的重要時刻。安靜下來細數上帝給我們的恩典,並向人付出感謝的行動。 秘訣二:回憶。美好記憶像一個電廠,儲滿了好與壞的回憶,若選擇美好的回憶,就如同將電力送達到我們的心志,補滿每天生活中所消耗的力量,我們便意志堅定地保有前進的動力。 秘訣三:學習傾聽。我們都希望自己的話語能被聽懂,心情能被理解。相反的,我們很難做到聽清楚對方的話,了解對方的心情。我們可以一起學習,仔細聆聽對方的話,然後,重複對方的話,且不作任何批判。我們不是一人爬上七十七樓,需把握得力的秘訣,與夥伴一同攻頂。 上文為教會同工推薦,轉載自2023四~六月《每日研經釋義》,經「台灣讀經會」同意得使用於景美禮拜堂週報。除了轉載,更歡迎本教會兄姊投稿。
轉念看見幸福 文/周神助牧師 周牧師轉貼好文分享(原作者不詳) 一位畫家坐在書房,沉思許久,終於他拿起筆寫下:一、去年,我因骨刺壓迫到神經而動了手術,並因此被困在床上好幾天。二、同年,我65歲,不得不離開工作了30年的公司,那是我最喜愛的工作。三、同年,我經歷了母親去世的傷痛。四、同年,我兒子因車禍受了重傷。撞毀的汽車是一筆不小的損失。他遺憾地寫道:唉!真是糟糕透頂的一年! 他的妻子(作家)走進書房,發現沉思中的丈夫看起來很悲傷。她讀了他寫在紙上的字,默默地離開了房間,過不久,她帶著另一張紙回來,放在丈夫的手稿旁邊。上面寫著:一、去年,我終於擺脫了讓我疼痛多年的骨刺。二、同年,我65歲,身體健康,而且退休了。現在,我可以安排自己的時間,悠閒自在地創作。三、同年,我母親90歲,她安詳地回到天堂,再也沒有病痛。四、同年,我兒子的車被撞毀了,但他卻活了下來,沒有造成任何殘疾。 最後她寫道:去年真是蒙受上帝極大恩典的一年!同樣一事件,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我們並非因快樂而感恩,而是感恩使我們快樂。生活中總有許多值得感謝的人和事!要學習不看自己所沒有的,而是要看自己所擁有的。當我們為擁有的一切獻上感恩,就會看見真正幸福! 周牧師靈修筆記(針對以上故事) 畫家?作家!悲嘆?感恩! 同樣幾件事、同在一個家庭,悲觀多愁善感的丈夫畫家,可以在悲痛憂悶中描繪一幅非常陰沉黯淡的畫面!但作家妻子轉念之間,換一個心態描寫完全一樣的事情,觀點就完全不同!在逾越節的前夕,也是面對十字架最痛苦的時刻,耶穌不逃避、也不否認十架苦杯的艱難!但祂轉念卻宣告「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他更轉向天,向上帝說:「願祢榮耀祢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祢。」讓我們學習這位作家妻子轉念看見幸福,更讓我們學習用耶穌的眼光、心態來面對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環境裡所安排一切的順境、逆境!好讓我們真的能夠經歷「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主的人得益處!」 (以上轉載文章為本教會同工推薦,原出處為「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網站:周爸爸愛的真心話 2022/04/14,https://www.bol.org.tw/article/650?b=site%2Fnews)
彼此相顧 張文亮(轉載自張教授2022/9/3臉書) 「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希伯來書十:24) 主教導我們在危險的日子,最重要的事,不是裹足不前,不是逃避面對,不是退回過去美好的回憶,而是勇敢面對未來。這勇敢,不是匹夫之勇,而是:第一、來到上帝面前,堅守所信。第二、是「彼此相顧」(Let us consider one another),主說這彼此相顧的結果,將會帶來莫大的保守,是激發愛心,勉勵行善。 危險的日子,主特別勸勉我們不要落單,要彼此相顧,否則會離開主,會墮落。我們要活在弟兄姊妹當中,因為我們絕對沒有那麼剛強。我們要活在主內肢體的關係中,去體會,去明白,去思想,去感覺,去洞察,去互相照顧。不是活在專注自己「我、我、我...」的處境中,才能在危險的日子中,得主保守。 主應許我們,當我們彼此相顧,主在我們當中做一件事, 祂會「激發愛心」。「激發」是早期鑄鐵磨刃的技術,將武器上的斷折接上,將鈍掉的刀刃焠利。激發的目的,不為攻擊,而是為了愛。危險的日子,最關鍵的危險,是在磨損我們的愛,患難使愛褪色,使愛灰沈,使愛冷淡,使愛迷惘。這時,主要我們彼此相顧,是很大的保守。祂使我們愛主、愛人的心得到醫治,得到激發,而再出發,去行主的托付,做合主心意的好事。 在危險的日子,我們不做任何的好事,也不做世人認為有意義的事,只做主要我們做的事。但是我的認識真理,與經歷真理,有很大、很大的落差。妻子安息那一天,我的女兒、女婿立刻搬回我的家住,女兒接手所有的事務,除非有重大、特別要決定的事,才問我。我的女婿陪著我,一起去散步、去買餐點、去倒垃圾、去等人等。我的女兒,每天安排有個弟兄或一對夫婦,陪我吃午餐或晚餐。 妻子的病情,經過八個月的治療,我們在辛苦的期待中,沒想到8/26日妻子的病情急轉直下,8月31日妻子安息。我是處在何等的驚惶、害怕、孤單中。我完全沒有預料,那隔離我與妻子的帳幕,是如此急急的落下,我完全沒有準備,要如何面對。 妻子曾在病床上看著我,囑咐我要去找的友人。我與妻子長期都是幫助他人的人,妻子說:「你要去接受別人的幫助。」 9月2日的夜裡,我在書桌前靜靜的讀這一句聖經節,窗外下著雨,我不斷流著淚,還是讀下去「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我與妻子再也不能彼此相顧了,別類型的彼此相顧,開始臨到我。 主啊,我真的需要別人的幫助。我需要我的女兒、女婿,對我的相顧,我需要教會弟兄,對我的相顧。我要照主的話,不要落單。 我的愛心尚未沒有被激發,雖然有點溫度,連一點火苗的味道也聞不到。我也不知道日後,還能做什麼合主心意的好事。我依然相信主的話,不落空,尤其在這危險的日子,耶穌是主。我是哭泣的小蟲,耶穌是哭泣小蟲的主。
在世之日~側記悅讀會的聚會 鍾慧秀 5/20早上是我們悅讀會每月一次的聚會,當天有21位與會,盛況空前地踴躍,歸功於會長錦鳯的殷勤聯絡。燦珠領詩二首,曲調好聽,內容貼切。冠勇每次都熱心拍照,留下我們美麗的倩影。會後啓沼還將照片配樂剪輯做成影片,職業級水準,讓我們讚嘆不已! 這次討論的書籍是《在世之日》,副標題是「一個基督徒對生死的思索」。作者是陳南州牧師。雖然是嚴肅的話題,但會中大家踴躍分享,情詞真切,真情流露。會後享受素珠的聖女小蕃茄,燦珠及錦鳳的餅乾,伊黎的咖啡糖以及我初次試做的綠豆甜點,肉體跟心靈都大得飽足。 下面是書中的一些節錄,與大家分享: *生命延長了,健康惡化了;病痛延長了,死亡緩慢了;壽命延長了,痴呆嚴重了。(P.19) *以前,在家死;如今,在醫院死。以前,在親人圍繞中,有感情互動的氣氛下死;如今,在加護病房被隔離、孤獨地死。以前,溫順、平和地死;如今,在各種急救措施中,狂暴、痛苦地死(P.20) *世人生命的根源是上帝,人的生命是上帝所賜。死亡則是因為人不信上帝,違背上帝的吩咐,而臨到世間。(P.61) *生命不只一個面向,人不只有生物性生命,也有靈性生命(人跟上帝的關係)、社會性生命(人跟人以及社群的關係)。(P.62) *生物性的生命是上帝所賜,應當珍惜,也有它的意義跟價值;然而生物性的生命不是絕對的價值,它的意義和價值在於活出靈性的生命與社會性的生命,這個才是永恆。(P.16) *聖經的教導聚焦在人在世之日的生活:人跟上帝的關係,要呈現在世間的生活,也就是一個人的靈性生命要趁著還有身體(生物性)的生命時,藉著社會性生命來展現。(P.71) *耶穌有關人與上帝的關係(靈性生命)的教導,經常同時提及人與人的關係,亦即社會性生命。耶穌把愛上帝和愛鄰人連結在一起,兩者不能完全切割分開(P.65) *基督徒活著的時刻,就要記得去實踐上帝的教訓,知道關心貧困、弱勢、被欺壓者,而不是獨善其身,然後高歌頌讚上帝。(P.20) *不是我們能拿多少,而是我們能付出多少。不是多少威信,而是多少力量為人禱告。生命不是以慾望為基礎,而是以「為苦難、失落者付出愛」為基礎。(P.13) *我們可以計劃來日的事,但將來不在我們手中。好好活著,就是面對死亡的最好態度。
豈是歧視? 許益源 舊約利未記有一段經文(廿一16-24),明白禁止身體有殘疾者擔任祭司職任,雖然他是利未支派中亞倫大祭司的後裔,但是當他的身體因為先天或後天的因素出現殘疾,就喪失擔任祭司的資格。這個規定,肯定會讓身心障礙者本身或家屬感到很不是滋味,覺得被歧視、被冒犯了。 如果產生這種感受,真實的感覺當然不容否定,但是當我們仔細讀經,便會了解上帝並沒有特意要歧視身心障礙者。 首先,我們在同一段經文看到殘疾者雖然不能執行獻祭的職務,但是他仍然可以享用「聖的和至聖的」祭物(22節),神依然承認他的身分,並顧念他的飲食需要。 再者,同樣的一段經文和更廣的上下文,我們也發現上帝禁止殘疾之亞倫後裔執行聖職,主要是因為祂是聖潔的!神是完全、完美、聖潔,有罪的人根本不可能親近祂,何況是服事祂。因此,不但擔任聖職的祭司在執行聖工之前要先獻祭潔淨自己,包括所獻的祭物和執行獻祭的人,都必須「完整無缺」,如此才能在禮儀上表彰出被敬拜事奉的對象---耶和華上帝---的聖潔! 原來律法的每一項規定,都有它背後重要的用意,透過這些規範,以色列百姓可以很具體的認識與他們立約的神的屬性,並且活出與所蒙的恩相稱、與萬民有別(分別為聖)的生活。更重要的意義,乃是唯有「完整無缺」、「完美無瑕」的祭物和事奉者,才足以稍稍預表將來的神的羔羊---道成肉身的主耶穌基督,只有他才是那位真正有資格代替罪人被獻上贖罪的祭物、真正符合資格擔任人神中保的完美大祭司! 所以,當年利未記的規定完全無關對殘疾者的歧視,反倒我們看到神吩咐要保護、照顧聽障者、視障者(利19:14,申27:18)、弱勢如孤兒寡婦和寄居的外國人,耶穌在世時經常主動就近身心障礙者,也經由醫治他們的殘疾,讓人預嚐天恩的滋味,預見神國完全降臨時的完美境界,換句話說,當天國完全實現,任何殘疾將不復存在,因為那是與上帝的全能和慈愛相牴觸的。 基督徒因著領受救恩,今生已經開始經驗天國新生命的祝福,也許殘疾仍舊伴隨,但是神也依然深愛身心障礙者,開啟我們不一樣的眼光,就像尼克胡哲的見證,可以在苦難中依然榮耀上帝(請參約翰福音第九章耶穌的觀點),並積極的期待新天新地的到來!
主日證道/主講:康來昌牧師 第一堂講題:人際關係Ⅰ 經文:提摩太前書五8 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
第二堂講題:人際關係Ⅱ 經文:創世記廿四67 以撒便領利百加進了他母親撒拉的帳棚,娶了他為妻,並且愛他。以撒自從他母親不在了,這纔得了安慰。
驕傲是最大的罪 許益源 「驕傲是最根本的罪,最極致的邪惡!」 這一句聽起來聳動又難入耳的話,出自英國著名護教家魯益師(C.S.Lewis)所著《Mere Christianity》《我如何思考基督教》一書的第三部第八章,全章專注分享他對驕傲之為大罪的解析。上個月19日我們在「景美牧者小組」的聚會剛好討論本章,大家無不同意這罪是最根本、最難防的罪,也感嘆它是最不容易擺脫的罪,即使是在靈性很好,或明明很謙卑的時刻……。 曾著有《世界觀的故事》(校園出版社)等書的「美國更生團契」領袖寇爾森(Charles Colson),曾為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時代的重要幕僚,原本不是基督徒,但當他因被捲入「水門案」而入獄前,好友湯姆準備出借本書給他閱讀,但在遞交之前,先誦讀了本章,讓寇爾森聽完不得不承認自己正像書中所說的「傲慢、頑梗」,從此啟動他踏上重生之路。(這樁逸事是吳鯤生弟兄在書系總序裡所披露) 羅馬書一章的罪行清單裡列出「狂傲的、自誇的」,應該指的就是驕傲,不過比較偏向對待他人的態度,但同樣在該章經文,保羅指出世人雖有神的一般(自然)啟示和內在良知,仍然故意拒絕被領向正確信仰的方向,這就是直白的對神的驕傲了,也因此成了眾罪之源,人被造之前的天使長後來竟墮落為魔鬼,正是栽在這個驕傲大罪。 今日證道思考問題或小組討論參考題目:
操作非慣用手的聯想 許益源 為了降低失智的風險,除了學習語文,我最近還開始練習使用非慣用手刷牙。但沒幾天就曾想放棄,因為感到左手就像嬰幼兒一樣笨拙,握住牙刷的力道、方向總抓不準,感覺左手的大小肌肉不是我自己的,必須對著鏡子一面用腦思考,才勉強完成刷牙的程序。 我想,正是因為需要重新練習肌肉的強度和靈活度,以及運用思考、培養手眼協調直到變成慣性,這樣做便有可能新建大腦連結,達到預防失智的效果。因此,大概可以這樣說,只要繼續學習新的事物、新的技能,都可能對我們產生類似上述的幫助。 練習運用非慣用手,也讓我更能體會上帝創造我們的身體之奇妙,原來人類有很多能力都需要經過學習的過程,才能夠精妙有效的運用。這些日子以來,因為成「公」了,比較有機會觀察小嬰孩,重新發現剛出生的孩子,除了吸吮和哭的肌肉已經具備,因為關乎生存大事,此外頸部、手和腳的肌肉都尚未發展妥善,只能夠簡單的揮動或踢伸,還不會抓取,更不用說走路,必需完全仰賴愛他的父母的照顧。這與處於弱肉強食環境中的哺乳動物出生不久便能走路、甚至奔跑避敵,是在體能上很大的差異。然而上帝賦予人類極強的學習能力,經過不斷的練習,特別是我們的腦與雙手可以發展得非常靈活(製造工具、使用工具,書寫、演奏、繪畫、編織…無不與此有關),藉此凸顯人類果然是上帝所創造的萬物之靈,讓其他動物望塵莫及。 但願我們已經習得並擅長的技巧,不但為自己服務,也繼續為他人服務,更是能夠使用於讚美上帝、榮耀上帝!我們也不要自我設限,以為神所賜給我們的能力和恩賜只有目前這些,其實還有很大的部分可能「藏在地裡」(太廿五18)、尚未開發和使用,鼓勵我們兄姊趁著還有機會,不厭其煩其勞的提取和操練,榮神益己利人!
手腳要快 許益源 出埃及記卅五4~6摩西對以色列全會眾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你們中間要拿禮物獻給耶和華,凡樂意獻的可以拿耶和華的禮物來,就是金、銀、銅,藍色、紫色、朱紅色線,細麻,山羊毛……。」接著又說:「你們中間凡心裡有智慧的都要來做耶和華一切所吩咐的:就是帳幕和帳幕的罩棚,並……。」(卅五10~11) 以色列百姓聽了之後便採取回應行動,「凡心裡受感和甘心樂意的都拿耶和華的禮物來,用以做會幕和其中一切的使用,又用以做聖衣。」(卅五21)「凡心中有智慧的婦女親手紡線,把所紡的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和細麻都拿了來。凡有智慧、心裡受感的婦女就紡山羊毛。」(卅五25~26) 上舉數節經文旨在舉例說明:在代表神同在的會幕之製作上,以色列的百姓和官長,有錢出錢(物資),有力出力(做工),數量或有異,形式各有別,但是大家都有分,人人皆參與,因為神家的事就是我家的事。 感謝讚美主!如果兄姊有持續追蹤教會新堂建堂基金的統計報告(就張貼在64號實體公佈欄的右側牆上),您將赫然發現,我們距離目標已經達到95%,換句話說,若是我們以有錢出錢的方式來參與,我們只剩最後 5% 的機會了! 當年熱烈拿禮物來奉獻製作會幕材料的百姓們,終有一天所需的足夠,他們便聽到摩西傳命…宣告說:「無論男女,不必再為聖所拿甚麼禮物來。」(卅六6a)新約時代馬利亞打破一玉瓶真哪噠香膏來膏抹耶穌的頭,耶穌肯定她所做的是一件值得被傳誦的美事,因為她把握住「一旦錯過就沒有了」的關鍵時刻(可十四3~9)。 為教會新堂建造所需經費的這一件特定項目奉獻,機會是有限的,假如我們還想有所參與,手腳要快!
在魚腹中的約拿到底是死是活? 許益源 約拿書記載,耶和華上帝安排一條大魚,吞了違抗祂命令的先知約拿,「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拿一17)。 除了約拿書,約拿這位先知在舊約只有列王紀下十四25提起他關於耶羅波安收復北邊失地的預言應驗,僅此而已。直到新約,耶穌回應求看神蹟(記號)的文士和法利賽人,祂這樣回答:「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馬太福音十二39-40,另可參十六章以及路加十一章) 根據常理,人被吞到大魚腹中,肯定會因為缺乏空氣或被胃酸消化而沒命,再依據耶穌引用約拿的神蹟類比祂有一天將要死亡,因此有些人便主張約拿在魚腹中是死了,被大魚吐回旱地才復活過來,成了神藉以利亞使撒勒法的寡婦之子復活、藉以利沙使書念婦人的兒子復活之外的舊約第三件復活事件。 關於認為約拿死了又復活的看法,我試著將耶穌與約拿列表做比較,以推測其背後的邏輯:(約拿的禱告內容是另一個論據,但暫略不論)
地裡
三日三夜
死了
復活
約拿
魚腹
?
看了上面列表,如果請讀者填入兩個?欄的答案,答案是否很明顯呢?邏輯就是:約拿的經歷被耶穌拿來類比祂將受的死亡,後來耶穌死而復活,那麼既然耶穌是這樣,理所當然的,約拿也應該是這樣死於魚腹再復活(雖然約拿書沒有明白交代約拿是不是死了)。 對於聖經沒有寫得很清楚的地方,往往需要讀經的人費勁去找答案,正如「約拿到底在魚腹中死了沒?」這個問題。這類問題我們都可以各有見解,只要提得出根據,大家便彼此尊重。至於我個人,我認為約拿沒死,理由為何?請聽今天的證道內容。
平坦的道路 許益源 基督徒禱告時可能會出現「不知如何禱告」的困惑(羅八26),這時採取聖經經文作為禱告的用語,或是直接把聖經經文轉變成所謂的「禱讀」,都不失為明智之舉,起碼這樣做可以保證我們禱告的內容不會出錯,但是,前提必須是內心真誠且相信,並決志順服,否則不過是像司儀般的照本宣科罷了,有口卻無心的禱告,神豈會悅納垂聽? 當我們為著或近或遠的行程禱告時,常常喜歡祈求上帝賜給我們或是被代禱者平坦的道路,意即求祂保守我們外出時不致遭遇凶險危難,能夠出也平安、入也平安,其中這句「平坦的道路」正是語出聖經,就和合譯本來說,舊約的部分引自詩篇廿七篇11節:「耶和華啊,求祢將祢的道指教我,因我仇敵的緣故,引導我走平坦的路。」新約則出自羅馬書第一章10節,使徒保羅說他「在禱告之間常常懇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終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們(羅馬)那裡去。」 除非是刻意的登山健行,心理早有準備,否則誰不想一趟旅程沿途走的是平坦的道路呢?「平坦的道路」當然是一種比喻的說法,言下之意正如上段所述,所以更直白的說法就是「順利」,這也正是羅馬書一章10節本字原文的意思,因此新譯本、新漢語譯本和全民台語譯本都直接譯為「順利」了。 保羅為著他能夠順利成行、走平坦的道路到達羅馬而向神禱告,這絕對符合人之常情,換做是我們,不也是會這般禱告?但值得注意的是,保羅的禱告存著向神開放的態度,他固然好想去羅馬,但是能否成就、是否順利?他禱告說「照神的旨意」,甚至說「或許」!可見得保羅雖有正當理由渴想去羅馬,卻不強求、硬要,他仍然謙卑地把主權交在上帝手中,這樣的態度正是我們要學習的。 後來我們知道保羅的禱告究竟還是蒙神成就了,這是使徒行傳後面幾章的記載,保羅終於抵達羅馬!但是嚴格來說,他的禱告只成就一半,因為過程並不平坦,一點也不順利:首先他是以被告、準備上訴的人犯身分上路,路上又遭逢險些送命的船難,獲救上岸後還被毒蛇所咬(請詳閱徒27-28),如果是信心軟弱者如我,早就怨聲載道、咒聲連連,可是保羅只要終究抵達羅馬,他就「感謝上帝,放心壯膽!」(徒28:15)這是我們要向保羅學習的第二件重要的功課!是的,即或不然,我仍信靠,因為除祂以外,我別無可靠了。
2023心靈樂篇35【心繫永恆的家鄉】音樂會 票價早鳥優惠至3/31:全面七折 音契合唱管絃樂團將於民國112年5月1日(一)晚上七點三十分於「國家音樂廳」演出2023心靈樂篇35【心繫永恆的家鄉】音樂會(當晚七點於音樂廳一樓大廳有音樂會之會前導聆,由劉馬利教授主講),本場音樂會由王雅蕙教授擔任指揮,並邀請國際知名抒情女高音耿立及新生代男中音陳翰威擔任獨唱。 本場音樂會曲目規劃皆為捷克作曲家德沃札克的音樂,他擅長運用捷克民謠,吸取美國黑人靈歌及印地安文化,融合傳統西方音樂的薰陶及信仰,使德沃札克的音樂獨具特色。《節慶進行曲》為音樂會亮麗開場,繼而帶來顯露其內心的第七號交響曲 。下半場的《聖經之歌》,從捷克語版聖經(Bible of Kralice)詩篇中挑選了數段經文創作歌曲,其中包括著名的詩篇23篇。最後安排了著名的《感恩讚美詩》,這令人振奮且壯闊的合唱管弦樂作品,歌詠對上帝的感謝與尊崇。在德沃札克布拉格故居的座右銘:“God, Love, Homeland”,是他音樂的中心思想,是他一生心之所繫。深願德沃札克的音樂,能鼓勵苦難中的人們,在失落中仍能保有盼望,期待天上那永恆的家鄉,能成為我們真正的依靠、安慰與寄託。(購票可藉 OPENTIX 平台) 「因愛啟程」音樂劇 「空中英語教室」、「天韻合唱團」與「全民大劇團」合作,製作《The Journey of Love因愛啟程》,以音樂劇的方式呈現九十六歲美籍宣教士彭蒙惠老師的生命歷程,經歷二○二二年一月份台北場、十月台南場、十一月花蓮場,各界好評不斷;九十六歲的彭老師每場必現身舞台謝幕,並中氣十足地吹奏小喇叭感謝現場嘉賓。為回應各界熱烈地支持鼓勵,《因愛啟程》將於北中南最後加演,台北場將於四月15、16日(六、日)的下午14:30假「臺北國父紀念館」演出,歡迎兄姊購票欣賞感動人心的宣教故事。(購票可藉 OPENTIX 平台)
飽嚐主恩的南非之行 鍾慧秀 緣起 因著我衛理學生Jenny的邀請,我們夫婦年初去了南非近一個月。 主要行程 1.在開普敦,1/20-1/22農曆年假舉行三天特會。從非洲各國有40多位牧者、傳道人參加,黃白黑族群都有,大大地開了我們的眼界。會中研討「門訓舆宣教」,並有差派按立的典禮。 2.1/22有段忠義牧師的海葬。段牧師一生事主,後半輩子在南非為主勞苦忠心,廣傳福音給華人,結出許多果子。他的遺願是將骨灰灑於大西洋和印度洋交匯處,即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觀禮時深受激勵。 當天有一位弟兄在波濤洶湧的兩洋中受洗,場面非常驚險,弟兄的眼鏡被浪沖走,施禮的二位牧師全身濕透。這位弟兄算是創紀錄的第一人,在兩洋之間受洗,非常值得紀念。 3.隨後是四天的短宣隊,主要成員是從美國華盛頓DC來的四位兄姊。從開普敦開車,一個城市,一個城市探望華人信徒。我們隨行觀摩。看見當地華人處境的困難,福音工作的不容易。 開普敦事工結束後,移師1397KM遠的約翰尼斯堡,開車需14個小時。 歷刼驚魂的14個小時 1.1/30早上7:30,9人座福音車從開普頓出發,前往約翰尼斯堡。在9:30左右,因為停車買葡萄把車窗搖下,幾個teenage黑人趁機搶了駕駛余長老的手機,為要討回手機,下車追逐,場面混亂,我們都嚇呆了。最後終於搶回余長老手機。事後回顧,雖然受到驚嚇和金錢的損失,但神保守我們,也藉此提醒我們,到了約堡要非常謹慎,決不可大意。 2.因為經歷被搶,我們一路不敢停靠,披星戴月,直奔約堡。中途因為道路施工單向行駛,我們停車等通行。這時有一部大貨櫃車沒煞車,一直衝向我們,前座的Jenny立刻按下 emergency light,開車的榮宏趕緊往前挪(幸好他有預留一些space) 那個車子煞車時,輪胎冒煙,而且車頭都歪了。我們都以為一定撞上了。但上帝再一次保守我們平安無事。 3.下午約四五點開始下雨,傾盆大雨,余長老說是下冰雹,幸好沒有持續太久。後來天黑,大雨持續下著。想不到有一輛對向來的車子,衝到我們的車道,幸好Jenny眼明手快,閃過,真是千鈞一髮!再次看見上帝差派天使保護我們平安無事! 4.躲過對撞意外後,暗夜中大雨持續下著,約有1.5小時。余長老在滂沱大雨及朦朧視線中一路奔馳,蒙神保守,晚上9:30終於安抵約翰尼斯堡。這一天14個小時歷劫驚魂,神恩實在浩大,讓我們敬畏讚嘆!
好不可思議的!我竟然能走到終點了! 林聰智 去年(2022)九月中旬,好友邀約一道去參加尼泊爾旅行,那時不假思索就答應了,因為新冠病毒疫情三年來都未曾出國遠遊,悶壞了!未料旅行重頭戲竟是要去登山健行,目的地是聖母峰基地營地(Everest Base Camp 標高5364公尺)。清楚此事後,我有點傻眼,愣住!自問平常甚少有爬山活動,對於登山技巧、裝備、經驗皆無,加以是高血壓患者,之前也有幾次高山症經驗,一發作會叫人頭痛欲裂近乎爆炸,嘔吐胸悶,無比難受!想到這堆問題,我真的有點想要打退堂鼓了,所幸後來有好友熱心指導,協助幫忙,讓我在短暫時間裡盡量整裝補足所需,準備隨隊啟程出發,只是不知到時候我能走到多高、多遠的地方?更不敢奢想我會走到終點! 我們的登山活動是從盧卡拉機場(Lukla 2840 m)出關後展開,沿途風景優美,樹林蒼鬱,白雪覆蓋雄偉壯麗山頭,清澈沁涼涓涓溪水,牛馬成群結隊馱負運輸物資,散落林間風格優雅山屋客棧,來往登山旅客絡繹不絕途中,勾織成一副美麗動人山景!所以就在很悠閒輕鬆步伐中幾天後就來到南崎巴札(Namche Bazaar 3440 m),感覺一切都順利安好,而且已達到自我設定目標,內心無比興奮!明日之後愈往上走都是突破創新高。 就這樣一路過關斬將,我們已走到羅布崎(Lobuche 4910 m),這段路程就有一位隊友體力耗竭,無法再往前行,需要留下來休息,只剩兩天行程就到終點,甚是可惜!隔天隊伍也順利走到高樂雪(Gorakshep 5140 m),記得當日走來已感覺精疲力盡,當晚量測血氧值只有75左右,那時誤認是天冷導致血氧機功能不準,殊不知自己身體早已發出警訊,無法承擔高海拔空氣稀薄的事實,所以隔日(攻頂之日)早上途中嚮導已發覺我的步伐忽左忽右呈現不穩狀態,中餐休息時他就警告勸導我,要留下來,不能再走了,那時心中有點茫然無助,身體也已疲累極致!面對已走到最後一哩路而嘎然止住,真的會有點不甘心,此時內心就不禁祈求上帝再次添賜能力,讓我能走到終點,與隊友們一同歡呼慶賀登頂成功的喜悅!於是我就跟嚮導提議下午讓我繼續往前走,再試試看!若仍是不行,要我停止,我一定聽話照做。就這樣,午休後再出發,途中嚮導也沒靠近來喊停,藉著神助大能,我一步一步前進走到EBC終點了!這真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奇妙經歷,很難相信我竟然也能夠走到高度5364公尺的高山,而且沒有發作高山症,終於平安歸來!這一切都要感謝神!讚美主!感謝祂垂聽我的禱告,帶領我一路平安! (寫於20230210)
關懷土耳其震災 台灣目前至少有以下三個基督教機構推動捐款:
透過救助協會1919食物銀行長期合作的美國知名救災組織Convoy of Hope(希望護航),已於2/7已先行捐出第一波緊急救助金(美金2萬元),透過Convoy of Hope緊急救難小組與土耳其當地基督教夥伴機構進行震災救助,內容包括提供醫藥、食物、生活用品,及緊急安置等。
世展會救援行動將涵蓋土耳其的加濟安泰普(Gaziantep)和桑尼烏爾法(Sanliurfa),以及敘利亞北部的阿扎茲(Azaz)、阿夫林(Afrin)和伊德利卜(Idlib)等地。救援作業以提供民眾維生物資為首要任務,包括抵禦嚴寒的帳棚、衣物、毯子、床墊、防水布、食物、以及乾淨可用的水資源;因為該地區的醫療設施和集體緊急避難所急需燃料供暖、供電、以進行搶救工作,展望會已開始向災民收容所分發燃料和暖爐,以求加快搜救進度並保障災民生存需求。
合作夥伴是1989年在瑞士沃州成立的國際非政府組織Medair,Medair的全球緊急救難隊在地震發生後24小時內已啟程前往當地。第一階段包含緊急避難安置裡的基本物資、災民生活照顧,以避免許多人死於可預防的疾病或缺乏乾淨飲水。此外其他首要工作包含醫療衛生設施、緊急醫療服務。之後有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
為何使用「主曆」而不是「主後」? 許益源 我以前也犯了這個錯誤,直到讀了呂榮輝博士(聖光神學院前院長)的一篇短文之後,才改了過來。 目前通行全世界的紀年簡稱公元或西元(英語Common Era,縮寫為C.E.),連奉行無神論的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也採用。公元原本是以當時考察認定的耶穌出生年為紀年的開始(雖然後來發現事實上差了四到六年),第一年稱為基督元年,之前的年代,在英語裡以「B.C.」(Before Christ的縮寫)來代表,之後的年代,則是用「A.D.」表示(拉丁文Anno Domini的縮寫,意思是「主的年份」),因此,基督徒把「B.C.」譯為「主前」是可以的,但是若把「A.D.」譯為「主後」就不準確了,因為「主後」的意思是指「在主離開這個世界以後」(耶穌大約是33歲復活升天),而Anno Domini(主的年)是指耶穌降生的那一年,所以應該翻譯為「主年」或「主曆」才妥當。 今年,是主曆2023年。
我是基督徒(續) 許益源 我曾在元月十五日的週報上寫了一篇題為《我是基督徒》的短文,談及我們對於他人知道我們基督徒身分時的反應,因為言有未盡之處,所以利用這裡的空檔再度補述。 個別基督徒處於現實環境中,或樂意公開自己的基督徒身分,或選擇盡量掩蓋,都有可能,但我寧可相信大多數的基督徒不會刻意隱瞞自己的信仰,也樂意承擔因著基督徒身分而受到的較高道德標準挑戰或是被嘲諷蔑視,依然願意操練靈性邁向成熟,不自傲也不自卑,看基督徒的身分合乎中道。 至於集體的基督徒,或說基督徒群體,那就很難隱藏了。更合宜的說法應該是,不但不隱藏,反倒要儘量公開!當一群基督徒聚在一起,若不是敬拜讚美和禱告,就是分享福音,這些招牌動作很容易透露我們的身分,如果加上穿著教會制服或套上背心(可趁機查驗自己的感覺是自在還是不自在),更是明白的表達了我們是誰。 再者,基督徒最常聚集的地方就是禮拜堂,所有的教堂幾乎都是主動以醒目的十字架標誌和清晰的教會名稱招牌,昭告世人:這裡就是基督徒聚會的地方,既是這樣,我們這些經常出入禮拜堂的人就得要概括承受身為基督徒之重(不能推卸的承擔),我們當然不可作假見證,但我們的行事為人就是一種重要的見證,若是我們期待教會能像初代耶路撒冷教會那樣「得眾民的喜愛」(徒二47),那麼我們該當怎樣行事為人,就是非常需要省思和努力的課題了(保羅提示我們要與所蒙的恩惠相稱)。 有趣的是,基督徒聚集的禮拜堂既然要刻意的昭告世人,那麼教會所屬的車輛呢?是否理應貼上教會的名稱在車廂外面?實際上是如此。多年來,我們教會的汽車絕大部分都是由我駕駛(長執會也容許我公務之餘私用,私用的汽油自付),駕著車廂標示教會名稱的汽車,我盡量小心翼翼,遵守交通規則,彬彬有禮,深恐違規或冒犯他人而有辱主名。然而,路上狀況百出,偶爾也會出現非故意的或難以控制的小違規(常開車的人都了解),心中因此自責不已。前兩年教會把用了近19年的舊車淘汰了,這回新車不再貼上教會名稱,雖然我開車的原則還是一樣謹慎,然而心情頓時感到比較輕鬆,這又該怎麼說才好?我想,貼不貼教會名稱,有利有弊,且不管別人知不知道我們的身分,開車或其他諸般的行事為人,「榮耀主名」的原則應該是恆常保持一致的!
享受 許益源 我有一次在個人餐前感謝禱告時,意識到所謂的飲食,也可以簡單的被理解為「物質的移動或交換」,我(被神以地上塵土為材料所造的人)排出去的物質,再次循環成為植物或動物的組成材料,有一天又透過我們的口腔或鼻腔,移動回到我的身體。 這種說法,大概吻合唯物論哲學的主張:所有的事物都是物質交互作用的結果,該主張甚至極端到連人類心靈及意識的運作都被看作是物質的作用而已,我覺得這樣已經太過高舉物質,更因此喪失了很重要的美感和意義,一切都變得太無趣了。 我之所以會為了這「物質的移動」(指飲食)向神感恩,主因是感謝神讓這個原本無趣的物質之移動,竟然可以令人感到愉悅和滿足!一點也沒錯,使徒保羅教導他的屬靈兒子提摩太,要囑咐「教會中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enjoy)的神。」(提前六17b)上帝賞賜給我們的百物,不只是為了維繫我們肉體生存而使有益的物質移動來移動去,還是讓我們可以在這個物質的移動時充分享受那個過程,包括氣味、滋味、形色等,縱使唯物論認為這些感覺也不過是物質作用,但是我認為那是慈愛慷慨的上帝所使用的工具,讓我們這些「有靈的活人」可以享受其中,而不是只像無知的汽車吃(加)汽油一樣,汽車被加油時豈能感到愉悅嗎?不會,它可沒啥感覺可言。 只要不是縱慾,讓我們放心享受神的賜予吧!正如媽媽辛苦構思、預備、烹飪的佳餚美食,看到兒女很享受地食用,她肯定很開心!照樣,我們的天父一定也會很享受我們的享受和對祂的感恩! 《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的第一條問題:人生的首要目的是什麼?回答是:榮耀神,並永遠以祂為樂;或譯「永遠的享受祂。」(to enjoy him forever.)我們不只可以享受神所賜的百物,更可以享受神祂自己,這是更高的層次了,卻是基督徒可以經驗的!
我是基督徒 許益源 假設有一位基督徒,願意將一件印著「我是基督徒」明顯字樣的衣服,不論到哪裡都穿在身上,那麼可能會發生甚麼事或是會產生怎樣的感覺? 也許穿著的人將會深感驕傲與自豪,可是在某些地區可能因此惹來殺身之禍,這是兩個極端的情況。實際上,我們很少會這樣做,原因恐怕是這樣做等同給自己添麻煩、加限制,或者遭人嘲諷,更可能時刻、處處被人緊盯著一言一行,畢竟社會人士對於基督徒的道德品行要求是比較高的。 其實基督徒不必把這種衣服穿在身上來表明我們的身分,一般情況,我們多半是藉著有意或無意之間,透過言語表明或某種動作(如謝飯禱告、愛心關懷和分享)或不做某些涉及其他宗教的行為(不參與祭拜、不算命…),讓他人從而得知我們是基督徒。 一旦別人知道我們的基督徒身分,大致有五種結果:1.照舊我行我素,信與不信別人看不出甚麼差別,自己也不在意;2.覺得到處受到監督,更容易被挑剔和要求,感到渾身不自在,沒自由,巴不得別人不知道還好;3.變成表裡不一,人前是乖乖羊,人後是大野狼;4.以基督徒身分為榮,並把這種高標準視為一種保護或自我惕勵,在犯錯、沒好見證的時候,謙卑認錯、快快改正。5.不管別人知不知道我是基督徒,都以基督門徒自居,無論在公開或私下的場合,都盡力學習活出基督的樣式,學得像就感恩,有時失敗也懂得支取主的恩典重新再出發。我們期待自己是哪一種?
關懷俄烏戰爭下的受難教會---好撒瑪利亞人行動 俄烏戰爭帶來的傷害讓人難過憂心,但我們不能只停留在感受裡,更應把難過化成禱告,將憂心變成行動,透過實際的參與,一起有份於幫助戰爭下的人群!由「亞洲論壇影響力中心」與「以琳基督徒中心」連手發起的「好撒瑪利亞人行動」,透過瓦特牧師直接向同工多年的烏克蘭教會與牧者提供實際幫助。奉獻將直接捐給在烏克蘭的教會,那些在戰火中沒有離開家鄉、繼續留在當地照顧羊群和難民的牧者與同工,運用於供應教會及難民所需的食物、乾淨飲水、基本藥物,並購買汽油、修理車輛,以便將難民載到城市搭乘火車,順利離開烏克蘭。
在今年裡 我很感恩 陳素珠 感恩一 今年(2022)初我曾經做了糞便潛血檢查,之後被通知有異常,必須進一步去做腸胃內視鏡檢查。胃鏡檢查時醫生同時做了胃部切片,想不到檢查和化驗的結果,告知我有胃食道逆流以及大腸桿菌;照腸鏡,又說我腸道有不明腫塊,懷疑是腸潰瘍引起,也不排除有可能是長了不好的東西,所以還要繼續追蹤,因為我的家族有大腸癌家族史。就這樣,不久後我又做了第二次腸鏡檢查。 看報告那一天,當我準備進入門診房間聽取醫師解說檢查報告時,我的心情是七上八下的,深怕被宣判得了甚麼重症,結果竟然出人意表,醫生跟我說這一次的檢查狀況很好,甚至連一點瘜肉也沒有發現,真是大大感謝讚美主! 感恩二 今年五月底,我們的大兒子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因此我們夫妻按照當時的規定,居家隔離三天,先前投保的防疫險終於可以派上用場。感恩的是,我們的保險將於六月十六日到期,而我的大兒子是在五月底染疫,剛好還在保險有效期內,因此我們申請保險理賠,得到隔離理賠金叁萬元。我們早就想要更新家裏客廳陳舊的沙發,這筆錢正好讓我們的計畫得以實現,客廳終於有了新的面貌,這筆錢就好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感謝主的賞賜! 感恩三 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我終於也跟上流行,自行快篩結果是兩條線。本來我ㄧ直以為只是平常的感冒,但是後來去看了醫生,經由醫生提醒才做了篩檢,而且連續兩天的篩檢結果都是兩條線,我才接受自己真的確診了,不是假的。 感謝主!我除了第一天比較不舒服,有微燒與嘔吐的症狀,但是後來就漸漸的好起來了。感謝主讓我可以親身體會一下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感受,更感謝主的保守與看顧,讓我能夠順利康復。我也要感謝染疫期間得到瑞國姊和鍾老師伉儷愛心的雪中送炭,也感謝許多弟兄姊妹關心我和為我禱告,讓我知道我並不是孤軍奮戰,我還有家人、有朋友,這是我的福份。謝謝阿爸父,祂總是知道我需要什麼。正如我常常愛說的,自己是傻傻的領受,而我們的天父卻是白白的給! 感謝神,祂的應許從不落空,我要向祂獻上我的讚美。
我的心裡只有我? 許益源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二4) 我曾經使用手機與一位主內肢體聯繫,聽他講述近來令他憤慨的好些感觸,整整一小時。在講到半小時的時候,他突然跳針問我打的是行動電話還是LINE?因為擔心我用的如果是行動電話,將會花掉我很多錢,我回應他我用的是LINE,於是他放心繼續聊。 提起這件事,只是要舉個具體例子,說明何謂「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他有許多悶在心裡想要講的話,那就是他「自己的事」(需要),但是能夠不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也能夠想到別人是否會花太多金錢,這就是「也要顧別人的事」。 開車的人,多半都有過被後車超車的經驗。男性駕駛被超車,心裡多半會感到不悅,加上口中嘟噥個幾句,例如:「急甚麼?嫌我開太慢嗎?」這時假使換個想法:「也許他有比我更急、更重要的事趕著處理,讓他吧!」心裡可能就此釋然。 我有時候也會在開車右轉之前,等待川流的行人走過穿越道時感覺不耐煩,心中暗忖「嘿!老兄,可不可以走快一點?都快轉紅燈了!」如果我能這樣想:「他們是行人,沒有鐵車殼保護,他們有維護性命安全走過馬路的需要,我不能只顧自己要轉彎的需要。況且,有很多時候我也是一名行人,同樣期望得到這樣的對待。」我想我會很舒心的等下去。 這個世界上的住民不是只有我,還有別人。我們「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二4)例子其實不勝枚舉,換您說囉!
只是簡單的分享,上帝卻動了奇妙的工作 許文珍 不久前看到牧師在週報上寫了一篇文章《有一些事不必等新堂建好》,看完之後心裡蠻有感動的,也讓我想起在關懷朋友的事情上也有同樣的感受,便在星期五的禱告會上和大家分享這段經歷,期盼透過這個分享,能夠鼓勵更多弟兄姊妹以真誠的愛心來關懷身邊未信主的朋友,藉著我們的關心和行動,讓他們從我們的身上感受到從神而來的愛,進而願意來認識我們這位又真又活的神。 秀文是一位我認識了很久的老朋友,是女兒還在讀小學時就同工的「故事媽媽」,她雖然尚未信主,但是很喜歡聖經裡的經文,最喜歡的是詩篇23篇。她曾請我為她要當兵的兒子禱告、為她媽媽的病痛禱告,每早晨她也都會為她的家人獻上感謝。我每天早上都會傳《禱告時光》給她,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轉傳動作,她給我的回應竟然是這麼的大。去年的聖誕節,我像往常一樣帶著聖誕糕和教會的月曆去找她,秀文開心的和我分享《禱告時光》裡的文字對她的幫助有多大,好多次就像是上帝直接在對她說話一樣,我們在她家樓下的門口聊了很久,彼此分享著閱讀《禱告時光》的經歷,那真是一次很棒的分享,我相信神已經在秀文的心裡播下了福音的種籽。 秀文另外有一位朋友,那時正處在人生的困境中,因此我也送她一份教會的月曆。她很喜歡月曆裡面的經句,這些聖經的話帶給她很大的安慰,因為這樣,有一次她就鼓起了勇氣走進她家巷子口的教會,在教會裡也感受到弟兄姊妹的愛和神的帶領。最近當我知道下個月的聖誕節她即將受洗成為神的兒女,我實在感到無比的開心!雖然我們從未見過面,卻因為送她教會的月曆而產生連結,上帝藉著祂的話語,在她心裡做了奇妙的工作。 感謝神!祂的話帶有力量和能力,成為我們隨時的安慰和盼望。我們只要做我們該做的事,以基督的心為心去關懷身邊未信主的朋友,用行動來關懷他們、為他們代禱,相信上帝必在裡面做奇妙的工作。就像牧師文章裡寫的:「上帝有祂的時間表,我們做僕人的。儘管做就對了。」
有一些事不必等新堂建好 許益源 等待新堂落成,感覺上等了好久。我們從模型想像新堂的實體,直到看見實體出現在眼前,又開始了想像,這回想像的是:我們該怎麼善用上帝賞賜的新而美的空間?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夠早一點讓足以容納250人的新禮拜堂座無虛席?就在上個主日,陳長老的信息勉勵我們要學耶穌,以僕人的心為眾人洗腳,我完全同意。 以僕人的心為眾人洗腳,現在就可以開始,不必等到遷入新堂才做。理由很簡單:因為用愛心投資關係,需要時間!幸福小組的核心策略就是「攻心再攻腦」,攻心的意思就是以真誠的愛心關懷行動,感動我們期待領他信主的對象。 愛心關懷行動,就是所謂「洗腳」的具體實踐。我有一位未信主的朋友,是個好人,但是對宗教信仰抱持甚麼都好的態度,我覺得要帶他信主很不容易。我有機會就傾聽他訴苦,知道他有何需要就送個切合他的東西,每回中信月刊出刊總是送他一本…。直到最近,才從他口中聽到:「我最近一直在想,我到底是為誰而活?」我覺得機會終於來了,而這是長時間傾聽之後才等到的福音切入點。 領人歸主,是我們基督徒正常也是共同的期望,這一件事不必等待新堂建好才開始,而是隨時都在準備和行動。有些壞人「趁人之危」害人,例如詐騙集團以利誘勾引或暴力強迫人出賣人頭帳戶,非常可惡!然而基督徒可以完全轉個方向,「趁人之危」投注合適的關懷。我也經常送中信月刊給某一位商店老闆,前幾天等候公車時剛好遇見他從眼科診所出來,原來他剛剛完成白內障手術,我想我可以進一步更貼切地關懷他了。 這些人甚麼時候會信主?坦白講我真的不知道,但如果我們永遠不行動,他們更是沒有機會信主。王鈴惠宣教士從小不認識主,去了美國讀書才開始接觸查經班,雖然也是過了幾年才信主,但那段期間查經班和教會的基督徒朋友總是不放棄的持續關心帶領她。(見2022十一月號宇宙光雜誌) 上帝有祂的時間,我們做僕人的,儘管做就對了。
肉體軟弱不是罪,但可別無限應用 許益源 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是祂一生當中最艱難的禱告,因為,道成了肉身的祂,使祂具備100%的人性,同時也使祂在面對十字架苦難之前,情緒上感到「驚恐、極其難過、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以致於祂嚐試懇求凡事都能的天父,是否允許,將承擔公義之神本來要刑罰世人罪孽的烈怒之杯撤去?剛強無比的耶穌,在此時刻竟「軟弱」到期待核心門徒(彼得、約翰和雅各)的儆醒陪伴與同心禱告,無奈門徒們卻睡著了,耶穌終究還是獨自面對,憑著堅定遵從天父旨意的決心,勝過了人性的軟弱,勇敢無畏的邁向十字架。 對照門徒的軟弱,我們發現耶穌在祂最軟弱、最需要陪伴的時刻,依然展現對所愛之門徒的體諒,祂知道他們的內心其實是真誠願意,只是敵不過肉體的睏倦疲憊(肉體生理上的軟弱)而睡著了,耶穌縱然有點失望,但祂並未責備定罪,因此,我們可以確定,在類似的情境中,這一類肉體上的軟弱不至於是犯罪,只是回想起來,愛主的人會感到非常遺憾,因為錯失了可以陪伴耶穌的關鍵時刻。 要小心的是,「肉體軟弱不是罪」,不能拿來當作肉體犯罪的合理藉口。新約聖經的「肉體」這個字具有多義,有時就只是很單純地指著血肉之體(來二14),所以耶穌需要吃,門徒會睏著,保羅可能有眼疾,提摩太腸胃不好…;但更多時候「肉體」則是與犯罪有密切關聯,例如與聖靈相爭的「肉體的情慾」(加拉太書五16~24,約翰壹書二16),即基督徒常說的「老我」、我們裡面那敗壞的人性,不論是姦淫、污穢…紛爭、醉酒…(詳見加五19-21),幾乎全部都是透過肉體來呈現,所以「肉體軟弱不是罪」的說法,當然不得無限度的應用在基督徒的生活,變成脫罪和自我安慰的藉口了。 回頭說客西馬尼,即便當年能夠陪伴耶穌是千載難逢也是絕無僅有的唯一機會,但如今,當我們敏銳於聖靈的感動,被吸引來親近主、與主心靈相通、儆醒禱告的時候,我認為那也可以算是某種「客西馬尼」,當然情境是不同了,耶穌不用再面對苦杯,祂早已為我們喝盡,但是祂一定還是期待、等待並喜悅我們與祂儆醒片時(原文意即一小時)!
我觀看祢指頭所造的天 許益源
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你竟眷顧他? ----詩篇八3~4 大衛王在他的詩歌中寫著,當他看著神所造的天和月亮星星(壯觀、宏偉、燦爛…),然後再看看人類(短暫、渺小、有限…),大衛深深明白其對比是何等強烈和巨大,但是也因為如此明顯的對比,就更顯出那以「指頭」造天地的耶和華對人的寵愛無以復加,這一點讓大衛感到震驚和感動,進而建立健康的自尊與對神的頌讚。 大衛百分百抱持的是有神且是獨一神的世界觀,不像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Yuri A.Gagarin)1961年駕駛太空船東方1號(Vostok l)成功環繞地球軌道一周後所發表的話,他說:「我飛越了太空,沒有看到上帝,所以沒有上帝。」其實回顧歷史上以至今日的科學家,縱使沒有「看見」神但仍然相信神的,為數眾多!科學與信仰可以不衝突,反而相得益彰。 如今科技已進步到可以發射比哈伯太空望遠鏡更先進的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時代,大衛如果活在現代,我真的很難猜想當他透過太空望遠鏡觀看天空的時候,將會是怎樣的反應?老實說我們比大衛更有眼福(例如最近很夯的天文照片: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巨蛇座鷹星雲中的恆星搖籃「創生之柱」),但願這種眼福,引導人得到更重要的認識真神之福,一如使徒保羅的主張:藉著可見的被造之物,就可以知道看不見的神的永能和神性,叫人不再能強辯(羅1:20)。 昨天路過景美公園,又見將近百位賞鳥人士聚集,其中約有七成的人架設高倍望遠鏡頭,聚精會神專注在追蹤和拍攝二級保育鳥類褐鷹鴞的身影,我希望他們看到的不僅是稀有的鳥,更能看見背後那位創造牠的上帝。
聊天 許益源 我曾有個可能和其他人相同的疑問,就是不解為什麼叫「聊天」?為什麼不是「聊地」或其他? 「聊天」這個組詞,我們常常使用,也都知道意思,但為何「聊」和「天」這兩個字組合起來,就是有那個意思?(網路上有一些人提出過答案,請自行參考。) 我對「聊天」兩字有興趣,還有一個原因是其中有個「天」字。基督徒相信聖經啟示的上帝,但是為了向未信的同胞傳福音,在直接談論上帝之前,如果有個接近上帝概念的中文字可以使用,應該是個不錯的主意,那麼我覺得「天」會是雀屏中選的字。因為,天,位在上方,空無一物(科學角度來講當然是有空氣…),沒有形象,廣闊無邊,卻隱含某種強大的力量,更在數千年來華人老祖宗們使用「天」字時,傳達出「天」含有許多形而上的意義,甚至成為敬拜的對象,所以「天」字當然很接近「上帝」的意思。尤其從文字學上來說,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天」字的構成屬於「會意」,由「一」與「大」合成,因其大無有二,所以「天」就是「至高無上」的意思。 基於以上的理由,我很想利用「聊天」這個詞,來進行一種氣氛輕鬆卻又不致言不及義的對談,正如一般的聊天,不設限主題,甚麼都可以談,不會被批判、否定,從而在其中誠摯地聊到上帝、耶穌與福音。其實既然「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羅11:36),那麼人所能閒談、談論的一切,都脫不出上帝所造的世界、所設的界線以外,再怎麼聊來聊去,最後總歸會聊到天、聊到上帝。 聊天,可以僅只是聊天,也可以很自然(不刻板、非強制)、很有意義地連結到信仰;「聊天室」(不論是實體或在網路上),也可以成為一個讓人能夠卸下心防、聊東聊西、談天說地,但最終仍能與神連上線、心意相通的地方。
有味之福 許益源 大衛曾對上帝發出歌頌:「我要稱謝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詩139:14)我深有同感,特別是近來聽到某些確診Covid-19的兄姊描述他們的症狀之一包含味覺或(和)嗅覺喪失,導致食不知味,懷疑家人的菜餚忘了摻鹽。也有人分享曾經故意取來家裡熟悉的香水,靠近聞嗅,果真聞不出任何味道。這真應了我們常說的話:「直到失去了,才知擁有的可貴。」幸而這類嗅、味覺的喪失是暫時性的,當病程結束,又重新回來了。 感謝上帝慷慨的為人類預備豐富的食物,並賜給我們聰明,懂得搭配各樣食材和使用火來烹調,但若非祂再加給我們味覺和嗅覺,品嘗和享受食物的美味就不可能成為一種福分了(參傳道書5:18-19)。 神所賦予人類的五種基本感覺器官,其中視覺、聽覺和觸覺屬於物理性,只有味覺和嗅覺是化學性。味覺是近感,透過把食物直接接觸口腔而感知甜、鹹、苦、酸、辣和鮮味;嗅覺則是遠感,經由主要嗅覺系統(針對氣體)與輔助嗅覺系統(針對液體),人類可以分辨一萬種以上不同的氣味(專業聞臭師等級),比起味覺更加複雜許多倍。 況且這兩種感官會協同作用,一方面使我們感知和享受美味、愉悅心情(真是太棒了);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護我們避開危險,例如分辨腐敗的食物、環境的異狀、有毒的氣體等。總之,我們發現上帝創造人的用心與美善,不但獻上敬拜與感恩,也因此更被主吸引,來多方的「嘗嘗主恩的滋味」,更加肯定「祂是美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詩篇34:8)
2022年台北研經培靈會 動盪---面對未知的恐懼,我們還有選擇嗎? 後疫情時代對全人類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人工的智慧」和「元宇宙」儼然成為一股新思潮,但基督徒對此卻非常的陌生。我們企圖透過「基督再來」的神學主題來回應,面對後疫情時代最大的挑戰就是「真理」與「虛擬」之爭,也是「真理」與「謊言」之戰。魔鬼從起初就是用謊言,把人類帶入一個沒有真理的虛擬世界,而如今的科技只是把這種精神上的虛擬真實化,並創造出一個平行時空的元宇宙,與上帝所創造的宇宙並存,這樣的對立透過「基督再臨」的神學視角,來檢視這股新思潮,這是每一位基督徒都應該知道的真理根基。此次台北研經培靈會邀請知名講員藉此回應這時代議題,我們也誠摯地邀請各位一起來參與這一場屬靈盛宴。
新約研經會:14:00~15:10,主講:賴若翰牧師,「在動盪世代中如何過得勝的生活?」 舊約研經會:下午 3:20 至 4:10,主講:蔡麗貞老師,「大衛動盪人生的堅定信仰」 神 學 反 思:下午 4:30 至 5:30,主講:周學信牧師,「活潑的盼望----面對恐懼與苦難的力量」 培 靈 會:晚間 7:30 至 9:00,主講:劉曉亭牧師,「從後疫情時代看基督的再來」
故人略歷 許益源 說到「故人略歷」,我們聯想到的是出現在安息禮拜程序單裡的部分內容。我曾在最近一次主禮安息禮拜當中分享,故人略歷寫的是逝者過去一生的簡要縮影,我鼓勵家屬藉著多談過去與已故親人相處的美好點滴,還要加上借助聖經的啟示、試談已逝親人的「現在和未來」(例如:他現在在樂園,將來要復活等),好叫哀傷的心能夠漸漸得到安慰。 「故人略歷」談的當然都是過去的人及其事蹟,從這個角度來說,完成於兩千年前的聖經,其中所有被記載的人物一定都是故人了,做為讀者的我們,所謂的「讀經」,其實正是讀著一位又一位聖經眾多人物的「故人略歷」,遠自亞當、夏娃,到挪亞、亞伯拉罕、摩西、撒母耳、大衛、希西家,乃至彼得、保羅、約翰,不論壽命長短,都是故人,不拘篇幅短長,都屬「略」歷,但我們正是透過閱讀他們的生平,看到許多美好的榜樣,或是怵目的警惕,也歸結出諸多寶貴的教訓而受到靈性上的益處,這一切都是聖靈(聖經真正的作者)光照、感動的工作和結果。感謝神! 不過,當「故人」的定義是嚴謹的,那麼聖經人物中便有三個人算是例外了。其中舊約人物以諾和以利亞,因為未經死亡直接升天,他們的事蹟應該不算「故人」略歷,只能說是「前人」略歷。 最有意思的就是第三位----耶穌!祂曾死過,當然是故人,四卷福音書等同耶穌主要的故人略歷,可是,耶穌死後第三天就復活了,所以鐵定不是故人,誠如啟示錄裡耶穌的自述:「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一18)因此當我們透過讀經認識耶穌、思想耶穌,與祂有親密的互動,便不是與故人互動,而是與曾經經歷痛苦、死亡但又榮耀復活且持續活著的耶穌互動!不像保羅、彼得、約翰是「睡」了,我們的主耶穌卻是活著的! 最奇妙的是,聖經中的故人,以及我們已故的信主的親人,不會永遠都是故人,這一位已經死而復活且永活的救贖主,有一天會將他們從已故的狀態帶回來,像祂一樣永遠活著,眾聖徒將大團圓,與神永遠同在,這便是我們信主之人的終極盼望。
關懷的「五種語言」 許益源 1998年蓋瑞·巧門(Gary Chapman)出版其著作《愛的五種語言》,概述五種表達和感受愛侶間愛的方式,簡稱「愛之語」。每個人的愛之語不都相同,重要的是我們向他人表達愛的時候,要記得採用對方的語言,才能達到好的效果。「愛之語」實用且應用廣泛,除了夫妻、情侶可用,當然也可以應用在親子、親戚、朋友、教會兄姊之間的互相關懷。以下且看聖經中幾個愛之語的例子:
有愛的教會,必然注重「關懷」,願我們不但善用五種關懷的方式,也可以透過深刻的互動,更加準確了解他人的「語言」,好讓我們在主愛中的關懷更加到位和令人感到窩心,促成善性循環。
聽「說」 許益源 從我年輕時就聽到「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的說法,除了自古以來已經累積的東、西方各類知識已經是巨量資訊,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加上科學的進步、教育的普及等因素,加乘的結果造成資訊的產出速度和數量,真的只能用「爆炸」一詞來形容了。 這狀況讓好些人感到焦慮和沉重的壓力,但也有好些人樂在其中,因為學習、社交和娛樂等的管道,變得更多和更方便了。「皮尤研究中心」今年四月調查美國青少年使用社交平台的結果,YouTube位列第一(天下雜誌的報導),我猜在台灣可能也呈現類似的情況。在YouTube裡面,內容五花八門,可說應有盡有,如果願意的話(或說無法自拔的話),一個人可以整天泡在YouTube之海而不用上岸。 至於有些人覺得不想被影像綁住,希望可以移用眼睛,一面走路、開車或處理事務,便選擇單用耳朵聽,這時候Spotify或Podcast就很好用了,可以聽喜歡的音樂、歌曲,和隨選說話或訪談節目,內容的多樣性和數量,同樣是驚人。如果說商人、政治人物、教育者、藝人等,無所不用其極持續進行著對人們的「眼球爭奪戰」,那麼現在還要再加上「耳朵爭奪戰」了! 做為被爭奪者,累不累啊?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可能已經到了一個被影音塞爆的地步。好在人們似乎有個內置保護機制,就好像飲食吃太飽了會想吐,就會自發停止,如果你有這種經驗,恭喜你,你大概可以對「網路成癮症」免疫了。 使用YouTube、Netflix、Spotify、Podcast等或看電視,等同我們花時間聽別人演和說,我們從其中獲取資訊、學習新知、培養技能、反思關係、純粹娛樂,都很不錯(也可能沒甚麼營養),但別忘了,善用時間(就是生命)聆聽生命之道----上帝的言語!祂已經說話,祂就是話(道),祂用話語創造宇宙,仍繼續藉著受造之物對人類說話,更藉著耶穌和聖經,對我們說著救恩--愛的故事。我們聽見了嗎?我們有在聽嗎?
豈是自然? 許益源 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於1796年首次發明天花疫苗,救人無數,被尊稱為「疫苗之父」;美國工程師馬丁·勞倫斯·庫珀(Martin Lawrence Cooper,烏克蘭移民)於1973年發明首支行動電話,被稱為「行動電話之父」。這一類「某某之父」的例子其實很多,無神論者可以接受,唯獨認為世界萬物的存在和運作不需要原因,也就不需要有「萬物與人類之父」。這種明顯矛盾的觀點,其實很不合理,可是透過教育,已經使多數人視而不見、習以為常。那麼如何表達非人造但卻存在的事物和定律?「自然、大自然、天然」等,好像很好用,這些詞透露這樣的觀點:自然就是自己使然,本來就存在,沒有誰使然,沒有誰創造…。於是,日常生活中人們也開始自然地稱明明是人為經營的水叫「自來水」、燃料叫「天然氣」…。 人類生活萬萬少不得水,但是多少人看降雨是「自然」作用,這與聖經的觀點背道而馳:「外邦人虛無的神中有能降雨的嗎?天能自降甘霖嗎?耶和華─我們的 神啊,能如此的不是祢嗎?所以,我們仍要等候祢,因為這一切都是祢所造的。」(耶利米書十四22)每回思及地球水循環與淨化的過程,便充滿對上帝的敬佩和感恩:上帝重複使用地球固定的水資源養育無數的動植物生命,人類洗滌與排泄所製造的汙水,透過蒸發、降雨、滲透過濾等作用,再次被潔淨可供使用,這些作用如果倚賴人工,水將變得無比昂貴,可是事實上神沒有向我們收取一丁點「水費」。渺小的人,如何能夠不「仗賴」祢呢?(22節「等候」原文的另一個意思)「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使徒行傳十七28)才是生命的真相!
安居無慮 許益源 《約書亞記》十九章記載,當年神吩咐約書亞為以色列百姓尚未分配到地業的支派抽籤,但支派得到最後一籤,即第七籤,位置大約在中部偏西,可惜他們沒辦法順利征服當地強悍的迦南住民(亞摩利人、非利士人等),所以47節簡要的記載他們越界前往攻取另一座名叫利善的城,然後住在其中,並將城改名為但。利善字意為「寶石」,正好說明該城是個好地方,地面與地下的水源豐沛,造就農業發達,畜牧業與水產大概也都不差。 這一事件在《士師記》再次被提起,並且進一步的描述其過程,此即士師記第十八章的內容,在這裡記載的是利善的另一個名字:拉億,拉億字意為「獅子」,可是其住民個性恰恰相反,他們愛好「和平、安寧,與世無爭」(《現代中文譯本》的譯文),我覺得也許改名叫「綿羊」更為貼切吧?但意為「獅子」的諷刺性更大。 拉億是個可以自給自足的地方,很可能他們住在那城已經有好長一段時期沒有遭受過任何外來威脅,他們也不具向外擴張的野心,覺得自己有好日子過就滿足了,不需外援,也不想援助他人,因此他們已然失去危機意識,毫無防備,渾然不知滅城大禍即將臨頭。 姑且不論但人的攻擊是否公義(士師記屢次強調「以色列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的亂象),但安居無慮的拉億百姓的遭遇,堪為後人的警戒。安居無慮的生活當然值得欣羨,但真正的實現在於神國未來全然的降臨之時,至於處在罪惡橫行之今生,則危機意識不可無!基督徒要經常保持警醒,因內有肉體私慾蠢動,外有魔鬼陷阱引誘,旁有惡人歹意覬覦,豈能天真地安居無慮?難怪使徒保羅以「戰士」的軍裝,比喻我們面對各種形式的爭戰該有的防備(弗六)!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要過度憂慮以致失去平安,因為坐寶座為王、掌權的仍然是我們的天父,耶穌天天為我們禱告,聖靈時刻保守引領,我們所擁有的真平安,是世界奪不走的,所以,基督徒又可以藉著信靠神和謹守祂的道,安居在主裡而無憂無慮!
Grace 許益源 英文Grace源自法文,該法文又源自拉丁文,常被用來翻譯聖經中希臘文或希伯來文的「恩惠」,與它相反的是Disgrace,我想到聖經舊約以斯帖記裏頭有個不錯的例子,分享於下。 主前五世紀居住外邦、受波斯帝國管轄的猶太人,因哈曼的詭計而遭受滅族危機,化解之道似乎只剩下由當時貴為皇后的以斯帖出面向王求情一途。無奈礙於波斯定例,如果沒有奉召,卻私自覲見王的人,無論是誰都是死路一條,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方得豁免。 以斯帖經由堂哥亦為義父的末底改之提醒,把握擁有王后位份的機會,抱著死就死罷的決心,勇敢違例求見於王,戲劇性的結果就是:王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施恩於她,這就是Grace!照規矩,以斯帖是必須被處死的,但王向她施恩,所以她可以免死。若劇情不是這樣走,已經三十日未曾召見王后的亞哈隨魯王,對以斯帖不理不睬,不向她施恩,那麼這就是對她極大的羞辱,即 Disgrace! 從這個例子轉想到神對待我們這些罪人,祂本來可以任憑我們在罪中羞愧滅亡,但是祂竟然向我們「伸出金杖」,賞賜給我們白白的救贖恩典,感謝讚美主!
平坦的路 許益源 基督徒為自己或為別人禱告時,有可能會如此表達:求主賞賜某某平坦的道路,或帶領某某走在平坦的道路上……,通常是針對外出旅途的安全需要,或為了比較抽象的人生各階段的發展,期待上帝垂聽,保守出入平安、工作順利。 這語句「平坦的路」,很可能出自中文聖經兩處經文:詩篇廿七篇第11節和羅馬書一章10節。經文分別這樣說:「耶和華啊,求你將你的道指教我,因我仇敵的緣故引導我走平坦的路。」以及「(我保羅)在禱告之間常常懇求,或者照 神的旨意,終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們那裡去。」 羅馬書的經文確實指著旅途的順利、成功,雖然原文沒有「平坦」也沒有「道路」,但和合本合理的把它意譯為「平坦的道路」。 詩篇的經文則真的有「平坦」也有「道路」這兩字,但是除了指一般的道路,也可以喻指「人生的路」,所以當大衛這樣禱告時,並不是他正好有甚麼行程計畫,而是聚焦在他「人生的路」,當他面對那些妄作見證、口吐凶言攻擊他的敵人時,他祈求上帝教導他屬神的生活方式(祢的道),以致不會落入敵人設的陷阱,不被仇敵找到可以控告的把柄。 應用到今日,我們除了為出入平安、人生順遂而祈禱「平坦的路」,尤其不要忘記它有更高的層次:懇求神教導我們不但明白基督徒生活之道,更有遵行的力量,能夠辨識和避開惡者所設的圈套,走在平坦的道路上,安抵終點標竿。
義人與惡人 許益源 詩篇第卅四篇字母詩的作者(標題註明是大衛)教導人要敬畏神,在詩歌的後半並舉出義人與惡人不同結局的對照,強化「投入義人的行列乃為有福」的呼籲! 如果我們承認神是創造宇宙和世人的主宰,那麼在祂眼中只會有兩種人,一種就是與神有正確關係的人,另一種就是敵對神、與祂關係破裂的人;前者即義人,後者即惡人,其分野完全根據人與神的關係如何,這麼說是很合理的。 顯然,聖經對義人與惡人的定義,和這個世界不大相同,好人不一定就是「義人」,「義人」也不是完美無瑕的人;好人可能是「惡人」,壞人可能變成「義人」,關鍵全繫乎對神的態度。 「基督徒」當然就是「義人」,兩者可說是同義詞。當一個人得蒙聖靈光照,看見自己罪惡、自我中心、悖逆抵擋神、無能自救的本相和絕境,願意悔罪、回轉歸向神,接受祂為世人預備的贖罪羔羊----主耶穌基督為救主,那人的罪與罰於是被耶穌代替承擔了,然後上帝願意宣判這樣的人為義,成為「義人」,他與神恢復和好的關係,因此不再與神隔絕、不會滅亡,亦即得著永生。 就詩篇第卅四篇的內容而言,義人也會遭遇各種患難、經歷被惡人恨惡,義人也會產生恐懼、害怕、傷心的情緒,但是義人的特質在於他們願意謙卑投靠、仰望神,向祂禱告、呼求,因此親身嘗過了主恩的滋味,並因而向神獻上敬拜(稱頌、讚美)。所以別誤會義人有「刀槍不入」的特權,「義人的特權」乃在於:當義人遭受患難之時,神的眼目與耳朵向著他們(即看顧和垂聽),神要賜下供應、拯救和保護,義人擁有人生在世最需要的「神同在」!至於惡人,他所得到的是正好相反的。 請記住,義人不是已經臻於完美的人(將來才會實現),而是倚靠主恩、邁向那個完美終點的人。實際經驗上,義人仍然常常會由於肉體軟弱和外來誘惑而跌倒、犯罪,但神對義人有寶貴的恩典:祂「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18節),藉此使義人繼續保持行走在義人的路上,也使惡人有了成為義人的機會,出身惡人的我們,不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嗎?讓我們好好珍惜這恩典吧!
真英雄之抗命與服從 許益源 《捍衛戰士》續集電影自上映以來已風靡全球,超級賣座。該片主角是美國海軍傳奇飛行員兼教官,其出色的飛行操控技術令人嘆為觀止、驚呼連連,成為電影賣點所在。但是主要的戲劇張力卻在於:在最講究服從上級命令的軍隊體制下,主角的幾度「豐功偉業」竟然是透過明顯違抗命令而產出的(連他的徒弟也是)!若非屢建奇功,按理主角抗命的結果應該輕則被判禁飛,重則軍法伺候。好在他立下的功勳光芒太過耀眼,抗命這回事也就可以被遮掩不見了。 有趣的是,劇情反映出來的原則:反骨違背命令卻能成功,乖乖服從命令反而無法完成任務!這種邏輯是否變相鼓勵軍人抗命?我想當然不是。不過或許我可以替主角作出解釋:表面上他是抗命,但其實他聽從的是內在的聲音(命令),好像他就是知道怎樣會成功(當然是在好多因素配合之下),所以寧願聽從內心的命令、冒著抗命被罰的風險,也不放棄完成任務的機會,最終果然成功。 就這一點而言,基督徒似乎可以找到共通點,亦即當我們處在這個充斥世俗價值觀的世界中,也需要堅定地聽從真理、聖靈的聲音,勇於反抗那些違背神的思潮與作為。使徒彼得代表團隊所發的名言:「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徒五29)即是顯例。1500年後,馬丁路德不畏教皇威勢,堅持聽從根據聖經真理的內在呼喚,勇敢發出改革當時已經偏離真道的教會的主張,又是一例。 真正的曠世英雄主耶穌基督,堅守使命,力抗撒但要他迅速「滿足口腹之欲、功成名就、賺得全世界」的誘惑(太四1-11,路四1-13),自始至終以遵行天父的命令為「食物」(約四34),成就了天父救贖人類的大計畫,這才是最經典的抗命與順從之永恆榜樣!
從詩篇卅三篇的人稱看神人關係 許益源 不久前,我在主日禮拜證道時間分享過詩篇第卅三篇,本詩作者呼籲義人們要讚美、歌頌耶和華,並舉出讚美神的理由主要是基於神的屬性與作為,透過慣用的擬人法,將他所領受、對神的認識,生動的表述出來。似乎在本詩的結尾之前,詩人是採取對聽眾間接講述關於神的屬性與作為,人稱是他(祂),直到最後一節,終於轉為直接對神發出的祈求,稱呼耶和華---你(祢)! 觀察本詩的角色,有詩人隱藏的「我」,耶和華上帝的「祂」或「祢」,再加上受眾的「你們」或「他們」,形成一種三角關係。前三節詩人(我)對義人(你們)提到神(祂);接著直到第19節,對隱藏的「你們」講論神(祂)與世人和敬畏神的人(他們)的關係;20~21節詩人則將敬畏神的人聯合為「我們」、發出對神(祂)的信仰告白。如果詩歌停留在此,就會讓人感到有些遺憾,但詩人終究明白信仰的真諦如同猶太裔哲學家馬丁布伯所強調的是「我與祢」的關係,最後一節彷彿地下天上眼光對接一般,迸射出向神最誠摯的禱告:耶和華啊!求祢照著我們所仰望祢的,向我們施行慈愛! 人稱的差異,親疏的感受確實不同。我們可以客觀的對人提起神,談論祂如何如何,但是真正有信仰的人,是直接面對神,發展面對面的親密關係。這種由遠而近、自疏至親、從畏轉偎的進程,同樣可以套用在群體敬拜的設計上,
我與清潔隊員的會遇 許益源 也許是在景美住得夠久了,久到連清運垃圾的司機先生也認得我。 好幾年前的某一天,我混在一群同樣住附近的居民當中,習以為常地到定點丟棄居家垃圾,站一旁的司機先生突然開口招呼我:「牧師,你們教堂蓋好了沒有?」我有點詫異地回應他,心裡還在納悶他怎麼會認得我? 我明白了,原來跑溪口街路線和育英街路線的司機先生是同一位,所以很可能早在舊堂未拆除以前,他就知道我是誰了,即使我出現在不同的收受點,甚至這兩年半戴著口罩,他一樣認得我、問同樣的問題,我也禮尚往來地每問必答,我相信對方不論是真心還是客套,總是善意的關注。我抓住這難得的機會,邀請他將來教會獻堂時務必要來參加(清潔隊員禮拜天大多休假吧),我可是真心的。 人與人的相遇,有時候只會出現在某些特定的場合與時間,事實上平常的生活圈並不在一起,談不上有甚麼深入的交集。但基督徒就像新聞記者必備「新聞鼻」(王洪鈞教授語)一樣,我們也要有「福音鼻」,嗅得到哪裡有哪位潛在的傳福音對象。如果連起來的線還在,就努力不要讓它斷掉。就算一時傳不了福音,至少也還是個朋友。 除了這一位司機先生,另外還有一位較年輕的清運班員竟然也認識我,有幾次主動幫我的忙。不過如果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表示他之所以認得,主要是因為認得我們家的廚餘桶! 多年前,政府針對家庭廚餘,發送每戶一個塑膠桶,但我們認為容量太大而另外想辦法,把透明PET材質的方型糖果桶回收拿來裝廚餘,好處是大小合用,而且旋蓋可以有效防止滋生果蠅。有一回牧師娘提著我們家的廚餘桶去丟棄,這位先生隨口問道:「妳先生今天沒出來?我是認得這個桶子啦。」就是這樣的會遇,我又多結識一個人,多了一條福音線可以經營,從此常常抓住機會找話對話幾句。 憑著一隻塑膠桶,就可以牽出人際關係?真的嗎?我認為那可能只是他婉轉的說法,我判斷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我們總是為他們的服務表達感謝。想到垃圾清運隊員處理的是垃圾與回收物,不但髒汙,還有難聞的異味,工作時間多半是用餐時間和一般人回家休息的時段,我覺得他們很辛苦,所以雖然垃圾包自己投、廚餘自己倒,他們也有政府的薪水可領,我們仍為他們的服務一次次道謝,有時候加一句「辛苦了」!我想這種尊敬各種行業的敬意和謝意,才是在廣泛人群中我們能夠被認得的主因。
處處有溫情 許益源 自有記憶以來,除了在德國科隆被扒手惡意偷走的那次不算,我從未因為不小心而遺失任何一張卡,不管是信用卡、提款卡還是身份證等。 但是就在上週四,啟用未滿一個月的敬老卡,竟然被我弄丟了! 當時我正準備享用我的乘車社福點數、一派輕鬆地刷卡走出捷運站閘門,卻遍尋全身上下口袋而不著,敬老卡確定不翼而飛。 這是甚麼狀況?難道領用敬老卡的人總得掉個一次,好證明我是真的有資格領用敬老卡了?然後就開始懂得把敬老卡像識別證一樣掛在脖子上?哦!我還真的是有點老了。 眼看「TVBS基金會」與台北市政府召開的集會即將開始,我卻出不了站,況且加值在敬老卡裡的悠遊卡餘額還有九百多元,所以我起初感到有點慌張,但接著便定下心盤算幾個解決方案,首先就是回頭找。我即刻轉頭沿著剛才走過的路線,一邊禱告一邊拼命地搜索地面,遇到只下不上的電動手扶梯,我只好登上階梯,一面走一面找,期待在被別人撿走以前發現它。很可惜,結果讓我失望。 最後,我回到曾接聽一通來電、停留稍久的一個地點:捷運月臺的立式資訊牌前,想不到,封面印著我大頭照的敬老卡,赫然被端正地擺放在淺淺的凸緣上,上帝憐憫,敬老卡就這樣失而復得,我不必啟動第二個解決方案。 至於到底是哪位好心人,幫我把敬老卡撿起來擺在那個地方?我當然不知道,但是上帝絕對知道,我在禱告中為他(她)用主禱文祝福,也為台灣人普遍的善良向神感恩。我好奇地揣測他在撿到卡片時是否猶豫著如何處置?為什麼他沒有拿到服務窗口交給站務人員?他怎麼會預測到我這位新鮮阿伯,會回到掉卡片的地方而且看得到擺在那裡?難不成他也是有過類似經驗的過來人?也許我回頭找的路上正巧與他錯身而過?只是我們彼此都不知道誰是誰……。 當天我在景美牧者群組提起這件事,隨後引發幾位牧者也迴響他們曾經失而復得的美好經驗,物件計有健保卡、隨身碟和便當等。 若有機會撿到他人物品,不隨意據為己有,想辦法物歸原主,不一定要讓對方知道,是一件讓人感到暖心的事情。願神使用你和我,賜福台灣社會,讓台灣成為處處有溫情的地方!
地球好像宇宙的隔離室 許益源 儘管有朋友(尚未信主)信誓旦旦地分享宣稱「哈伯太空望遠鏡拍到宇宙中的天空之城」的影片,我還是一如過往的不相信(這一類的報導其實很容易分辨真偽)。 撇開小道消息不談,具公信力的知識來源至今仍然認為:像我們居住的這顆地球一樣的星球,目前在宇宙中還找不到。向來勇於實現夢想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正處心積慮地為移民火星做出努力,但我覺得就算有一天他成功了,想想火星的居住環境哪裡比得上天父上帝為我們預備的地球?恐怕連萬分之一也不及。 離開了地球,人類在宇宙中是非常孤單、極度危險的。雖然看起來我們好像被「隔離」(其實是保護)在宇宙中的一個小房間(雖小,但應有盡有),想要暫時遠離一下也得穿著隔離衣(太空衣),但我們應該珍惜這賴以為生的地球隔離室,因為神安置其中的生命何等豐富奇妙,也唯有住在這一顆星球上,我們方能安全活著,彼此相伴,互相依存。可嘆的是,爭奪、殘害他人的慘劇, 自該隱以來至今,卻無一日休止。惟望已經出手整頓的創造主和救贖主,不久的將來完全實現祂復原與更新的應許!
鳥有個性 人類更是 許益源 自從上回分享了我在溪口國小導護時,觀察到鳥類定時飛到特定地點覓食的短文後,讓我很納悶的是,鳥兒不再來了! 難道牠們看得懂我們週報上的中文?應該不是,最大的可能是屋主不再擺放食物了。 大約一個月後,大約相同的時間,鳥兒們又飛來了。這回我注意到不同的鳥種,喫食的習性不同,可能也反映牠們的個性不同。我分享最極端的兩種鳥類如下: 環頸斑鳩甚為溫和,不管其他甚麼大小鳥種前來分食,牠若無其事地繼續吃,不疾不徐,一副歡迎大家共享的態度。 另一個極端則是霸道的家八哥,只要牠們飛過來,第一步,兇巴巴地把其他鳥類趕走,只許霸王獨享,像極了黑道流氓。 鳥類覓食的不同習性,在人類社會更加明顯。有一篇文章披露德國、南韓,特別是俄羅斯的某些財閥,其起家是利用該國政治發展的有利因素而佔有了優勢,這些坐擁金山銀山的家族會顧念其他更廣大的窮人嗎?像托爾斯泰散盡家財分享給窮人的恐如鳳毛麟角。 幸好這個世界還是有些人追求和推廣「共好」,就像環頸斑鳩歡迎有福同享一般,這樣的人若是基督徒,正是奉行耶穌教導的禱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我們不只關心自己有沒有得吃,也顧念別人。如果我有兩份,我願意分享另一份給他人。 耶路撒冷教會最初的門徒生活型態便是最佳的寫照(參徒二44-45),彼此分享的結果,就是保羅引用出埃及記經文勸勉哥林多教會的說法: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林後8:15)!感謝主!
幾死幾生?(包含喻意的說法) 許益源 成語「九死一生」用於比喻極危險的境遇,因為既然講到極度危險,必然脫不開最嚴肅的生死問題。使徒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基督徒描述他做為基督的僕人,曾經遭遇的各樣危險,幾次被打,遇到幾種危險(林後十一23-33),絕對堪稱九死一生! 以下我補充復活節領會時的引言,關於基督徒到底有幾死幾生?我的答案是三死三生。哪三死?哪三生?(未信主者是二生三死) 第一生:出生到世上來。出生日我們通常都知道,但真正在母腹中的胚胎成形只有上帝知道(詩一三九13-16)。 第一死:罪性使我們不認識上帝、遠離上帝,成了「死」在過犯罪惡中的人(例如弗二1)。 第二生:因上帝憐憫、聖靈光照,我們認罪悔改、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生命便從「死亡」的狀態「活」過來(弗二5-6),而且要繼續在我們的這一生中,與主同活,不斷活出復活得勝的生命(羅六4、13)。 第二死:第二生的另一面,是我們的舊我與基督同死,而且當我們仍活在罪惡的世界時,要不斷地向罪看自己是「死」的(羅六)。 第三死:即普世的人所共同認知的死亡,除了極少數特例(以諾和以利亞),和基督再來之時尚未死亡的基督徒以外,人人都會經歷得到(來九27)。 第三生:當耶穌再來時,我們已死的聖徒像祂一樣地從死裡復活,神的國完全降臨,永生的應許完全實現,從此進入永恆!
本教會為因應 Omicron 疫情注意事項 林文智主席 為因應變種病毒Omicron在本土的疫情逐漸升溫,指揮中心採「重症清零,輕症控管,正常生活」新防疫模式,準備讓我們的生活能與病毒慢慢共存,度過目前的適應期。因此我們覺得弟兄姊妹應有將與病毒共存及恢復正常生活的意識,基於這個方向,長執會研議了幾個注意要點,提供弟兄姊妹了解與依循,內容如下: 1.不論有無確診者足跡,教會將維持實體兩堂主日崇拜(第一堂同步直播)。第一堂禮拜後,安排輪值同工清消,請會友在外稍待。禮拜場地除了每週例行清消 2 次,一旦有確診足跡則即刻進行清消。 2.週間所有的團契聚會及社區課程,請各團契和才藝班同工依教會訂定之大方向,開會決定適合的模式,並於每次聚會後進行清消。 3.確診者務必確實回報給教會牧師或長老,並盡可能回憶從症狀日往回推 4-5 天曾經參加過的聚會、與誰密切接觸、有無脫口罩等,以便教會進行妥善因應措施。(確診者請居家照護直到完全康復。) 4.居家隔離者,請於居隔期間停止出席實體聚會,直到隔離期結束、篩檢陰性,確定無染疫之虞。 5.身體出現疑似症狀之兄姊,請主動停止參加實體聚會,並在家自行快篩,若有必要,請前往社區檢疫站篩檢。 6. a.為保護未施打疫苗的幼童,原則上建議兒童主日學採線上舉辦,但仍會尊重兒主老師在實務上所採行的變通教學方式。b.樂活班因有社區長者參與,為保護高齡者,建議暫停聚會。c.未打完三劑疫苗的長者,請自行評估是否參加實體聚會,教會建議參加線上聚會。d.雖已打滿三劑,但心中仍有疑慮的會友,請參加線上聚會。 7.主日崇拜繼續維持詩班獻詩,請指揮自行規劃詩班因應辦法。 8.原則上請暫停在禮拜堂飲食,若有需要請拉開 2 公尺的距離。 9.出席聚會請務必戴口罩、量額溫、酒精消毒雙手、落實點名制。 10.台灣現在還不是屬於疫情的最高峰,大家也都還不適應要如何和病毒共存,求主幫助我們能盡快 調適,讓我們持續為教會守望,為台灣禱告,彼此關懷,同心代禱。 兩堂敬拜加直播,換場清消請稍待。 週間各式之聚會,同工研商逕自決。 若有確診速回報,祝您照護得康復。 各種居家停實體,請藉線上來聚會。 為保實體低風險,微恙自動停出席。 無論線上或暫停,為護幼童與高齡。 潔手罩口好習慣,若需飲食靠邊邊。
疫情莫測雖心慌,愛裡守望主佑安。
疫情風雨中的家書 林文智長老 親愛的弟兄姊妹 平安! 日前有第二位會友回報自篩陽性(同住家人快篩皆陰性),雖PCR檢驗結果尚未出來(編按:後來已知PCR陽性),教會開會決定先按前例SOP處理,請弟兄姊妹放心,並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以均衡飲食、多喝水、補充維他命C及充足的睡眠來增加自體免疫力對抗可能侵襲我們的病毒。 1.)再來的實體主日崇拜將暫停一次,改爲主日9:00線上直播,希望大家都能同心準時參與線上崇拜。 下週的聚會全部暫停實體聚會ㄧ次,若下週無新增確診者,5/8日母親節恢復兩堂實體崇拜。 2.)請確診者務必告知教會長老或牧師,好讓教會有所因應以保護長者與孩童的安全,並祈確診者能主動告知前3-4天所接觸過的人,讓他們能有因應措施保護自己及親密家人。 3.)教會所有弟兄姊妹,應本於基督的愛,迫切為確診者(我們不知道誰,但神知道)守望禱告,他們與我們同為基督的身體,我們在主裏互為肢體,同受肢體之苦。不要學外面的人獵巫,用愛心同證我們是屬主的人。有 神的愛在我們當中。 4.)最新教會處理確診者因應方案。將於週日長執會討論後定案。
壞事、好事與最好的事 許益源 提摩太.凱勒牧師在他於2014年出版的書《PRAYER》(中譯《禱告解密》)中的第五章有一段話,我根據中文譯文再微調如下:堅強的信心,是相信上帝妥善地掌管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遭遇的壞事會有益處產生,已經臨到的好事不會被奪走,而最好的事將來必定會來到! 這是多麼言簡意賅的論述,句句出於聖經的思想,統括了基督徒看待人生的基本態度。我們相信這個宇宙真是由聖經啟示的這一位上帝掌權,當然包括我這個為祂所愛的人,也在祂的妥善掌管之中。妥善的意思不等同與禍患困難絕緣,反而正因著祂的掌管,才使得那些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壞事,可以產生某種好的效果,並且確保那些已經賞賜給我們的真正的好處(例如神對我們的愛、赦罪的恩典、天父兒女的身份等),不會被任何力量掠奪。光是這樣,已經算是夠棒的了,但是那更好、最好的事還在後頭等著,不會因為等得太久而化為烏有,乃是終有一天定然會實現的盼望(例如苦、罪的終結,永遠的和諧等),透過耶穌已經得勝死亡而復活的事實,給我們做出無比堅強的保證! 因此,我信!
小心發怒 許益源 第94屆奧斯卡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中,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因為聽到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拿他太太的光頭開玩笑,按捺不住衝上台打了洛克一巴掌,此事件引起議論紛紛,至今尚未落幕。 威爾史密斯是著名演員,正當他人生的巔峰時刻(得首座最佳男主角獎),卻做出這樣令人錯愕也令他自己永遠感到遺憾的舉動,實在是太可惜了。 想像如果威爾史密斯當時忍住了,慢慢地動怒(雅1:19),那麼局面便完全不同,他將成為現實生活中的勇者和智者,誠如箴言所言「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16:32)「不輕易發怒的,大有聰明;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14:29) 這事成了所有人的鑑戒,我們需要省思並認識自己到底有沒有甚麼尚未處理好的性情雷區或心理按鈕?假使還沒有靠主得勝,那麼它便是一顆未爆彈,要小心一旦在某種狀況下被觸擊而引爆,傷人又傷己。國中時代的我,曾經因為同學未經我的同意,就展開我準備交給老師的繪畫作業,我當下氣得把花了很多時間繪畫的作品撕爛了(幸好我沒有揍人)。我不是畫得不好,只是覺得不被尊重,那曾經是我的地雷。
守時的鳥 許益源 我在溪口國小擔任一個禮拜輪值一次的導護志工,至今已經進入第28年。偶爾在街上遇見當初一起擔任志工的家長夥伴,他們都很訝異我還在崗位上,因為他們在子女畢業後就結束導護工作了。 前幾年我的導護工作變得比較輕鬆,不必再負責吹哨指揮,只要配合新的隊長的指揮,持桿導護學童過斑馬線即可,所以我有餘裕可以「分心」東張西望,因此注意到崗位附近按時出沒的鳥群。 所謂鳥群,不是固定的一種鳥類,因為涵蓋了常見的麻雀、環頸斑鳩、白頭翁、樹鵲和家八哥,有時候還會見到喜鵲,這些鳥近乎定時的飛到固定的地點,啄食陽台花盆裡的食物(?),大概天性使然,牠們也會為了搶食而打架,就跟人類一樣。 我從前便知道鳥類具有空間認知的能力,造物的上帝賦予牠們生物「定位器」,每次外出之後總能記得牠們營建和棲息的窩巢;現在又發現,原來牠們還具有時間感知的能力!創造主為牠們配備了隱形的體內時鐘,以致雖然是不同的鳥種,卻可以不約而同的在固定的時間點群集來覓食。我說固定的時間,其實不總是準點,而是大約在上午七點多左右到達,若早一點是七點,遲到了則是七點半,但我認為以動物來說,這樣已經算是很準時了(牠們又沒戴錶)。 耶利米書八章7節這樣說:「空中的鸛鳥知道來去的定期;斑鳩燕子與白鶴也守候當來的時令;我的百姓卻不知道耶和華的法則。」耶和華透過先知以鳥類的譬喻責備百姓,連沒有靈性的鳥類都知道何時該回來,可是神的百姓卻恆久背道、守定詭詐,轉去就不再轉回來(耶八4~7)!他們受罰是無話可駁了,但願我們這群蒙主恩典的基督徒引為鑑戒,可不要輸給斑鳩燕子囉!
貓狗朋友 許益源 先寫狗。 我從未看過真正的老狗,有一回終於被我親眼看到了。 我是在住家附近的公園遇見牠,真是一副老態龍鍾到不行的模樣,很容易吸引我的注意。牠不但走路的速度非常緩慢,甚至就像喝醉酒似的搖搖晃晃,我一邊觀察牠,一邊替牠捏把冷汗,就怕牠四腳一軟再也站不起來了。 看起來很有愛心的女主人,沒有把牠繫上狗鏈,想當然耳,牠都這般脆弱了,根本不可能衝撞或攻擊人類。我很好奇的開口詢問女主人牠的愛犬今年貴庚?答案果然符合我的判斷,牠是一條高齡已達十八歲的狗瑞!我們繼續多聊了幾句,才知道原來牠之所以行動遲緩,除了因為年紀大,也由於過去曾經出了車禍、受過重傷的緣故。然而這條老狗生命力極強,非但從重傷中活下來,而且還堅韌的邁向晚年,難怪女主人寶貴牠,只要天氣好,總是不厭其煩地抱牠下樓到公園散散心,勉強地舒活舒活牠那把老骨頭。 現在寫貓。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公園裡還有一隻看起來蠻漂亮的虎紋貓,每當老狗出來散步時,貓總是出現在旁邊。我禁不住向狗主人打探,「莫非這隻貓也是您飼養的?」她說,其實牠是經常出沒在公園的野貓,但跟她的老狗是「朋友」! 我興致勃勃的觀賞著這齣現場演出的跨物種莫逆之交如何互動:當老狗徐行慢步,虎紋野貓就在一旁伴行,配合著牠老友極度蹣跚的步伐,雖然兩者彼此沒有說一句話。但是,我覺得這不就是所謂無聲勝有聲?是同在和陪伴的最高境界了。 後來我又有機會單獨遇見那隻野貓,那時牠正蹲伏在一棵茄冬樹幹後方,銳眼盯著林間地上的家八哥鳥群,一聲不響地匍匐靠近,等到適當時機,倏地躍出撲向牠的目標……。噢!原來野貓並不老邁,牠健壯得很,身手相當矯捷,顯出本性就是小型肉食野獸,但是卻願意結交一隻老狗朋友,並且為了認同牠的老朋友,陪著牠緩步徐行。 這時,我想起聖經上的一處教導,是使徒保羅立下的榜樣:「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九22)雖然牠們只是野貓和老狗,但我在牠們身上卻發現上帝創造之動物的趣味,也從中得到一些啟迪與提醒,也是要感謝讚美主!
保羅的牧者心腸 許益源 保羅是一位向外邦人傳福音的使徒、宣教士,也是建立教會、牧養教會的牧者(雖然經常移動)。他教導和佈道滿有智慧與能力,被聖靈充滿、多行神蹟印證主道,像他這樣的屬靈偉人,我們會猜想他大概不會感到有壓力。可事實不然,他曾說:「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後十一28-29)顯然我們的猜測是錯的。如果保羅需要耶穌的鼓勵:「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十二9)那麼我們更是需要! 感謝神,好些兄姊經常參加週五晚的禱告會,有機會聽見主領者提出各種代禱需要。有時候,因為代禱的對象就是我們熟識的兄姊,想到他或她正處在疼痛、難過的狀態中,我們便跟著焦慮起來,彷彿他們的重擔也轉移到我們自己身上了,結果,越參加禱告會,心情越低落。假如您也有類似的心情轉折,我要恭喜您,您應該是有像保羅一樣的牧者心腸了,「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 不過,畢竟我們自己也是軟弱的器皿,很容易便被壓垮,哪裡能夠承擔甚麼重擔?所以我們才需要向神禱告,把我們背不起的重擔交託給祂。祂是「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是「拯救我們的 神」(詩六八19),因此,不論是我們自己的壓力,或是其他兄姊的重擔,我們不要忘記:當心中掛念、焦慮襲來,就是禱告,不斷對焦在神的信實與慈愛,持續把我們擔子交託給主,存著盼望等候祂的施恩和憐憫就對了。(關切的行動當然也是需要的)
為烏克蘭禱告 許益源 報載三月一日烏克蘭反貪腐中心主任卡雷紐克(Daria Kaleniuk),在英國首相強生在波蘭的英國大使館召開的記者會上,親口對強生說:「因為你害怕,因為北約不願意防禦,北約害怕第三次世界大戰!」 沒錯,除了野心分子,誰希望戰爭?在這一次的俄烏戰爭中,西方國家審慎以對,除了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力道,儘量是避免直接捲入,為的是防止釀成第三次世界大戰,因為上個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經驗殷鑑不遠,何況現代核武的殺傷力可說近乎世界末日到來。 身為基督徒,聽多了最近頻繁報導的戰爭新聞,除了對烏克蘭百姓慘遭戰火蹂躪感到難過和同情,我們自己也陷入憂慮或擔心害怕的情緒裡嗎?尤其台灣的處境類似,加上聖經清楚寫著有關末日的預言…。 別忘了,主耶穌早有預告相關訊息,「你們也要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太廿四6~8),但耶穌的目的不是要恐嚇我們、叫我們害怕,反而是要讓我們有心理預備,更勉勵我們「總不要驚慌!」更告訴我們,在世上雖有苦難,但我們「可以放心」,因為主耶穌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為福音曾遭受各種試煉的保羅,也堅定的勉勵基督徒:「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 (羅八31、35)唯有我們先在主裡確信自己的「安全」和平安,並確認世界終局掌握在上帝手中,而非撒但和敵基督手中(第七位天使吹號,天上就有大聲音說: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11:15),如此,我們才能夠帶著悲憫和盼望為別人禱告。 懇求發慈悲憐憫的主,藉著各種管道及援助,伸手拯救正在受苦中的烏克蘭人,並柔軟發動戰爭主事者的心思意念,願意顧念雙方軍人及許多平民百姓的性命與財產,及早止息戰爭;求主賞賜其他國家的領袖應對的智慧與魄力,做出有助帶來和平的貢獻。願人心尋求主,歸服真神,願基督的平安臨到動盪中的烏克蘭。阿們!
掌握永恆規律的高第 施宣光教授 西班牙建築師高第(Antoni Gaudí i Cornet)的建築所展現出無盡的創造力,究竟源於何處?一百多年來,科技的進展已經是到了當年建築師無法想像的層次,可是時至今日,我們還是不可思議其建築設計與工藝的成就。 這一次的聚會討論的主題是「上帝的建築師---璀璨炫麗形式之信息」,我會從資訊科技的角度來看高第的建築,分享我個人所受到的啟發:創造出如此璀璨炫麗的建築,若非掌握了無盡變異背後的永恆規律,高第如何能夠辦到? 經過139年,高第的世界最大聖家堂(La Sagrada Familia Basilica)高達138公尺的聖母塔(第二高塔)終於完成了封頂作業,2021年12月8日,5.5噸的十二角大星星開始照亮西班牙巴塞隆納(Barcelona)的夜空。
鼓勵您參加「異端辨識研習會」 許益源 如果以下所列其中有兩項符合你的情況,那麼你是一定要來聽的啦!
異端常見的特性 徐維駿牧師
「異端」是指一些自稱基督教或類似基督教信仰,但實質上與聖經的啟示相違背,曲解了聖經真理,異於正統教會的信仰系統與組織。 以下是異端教會幾點常見的特徵,可供作為判別的基準並加以防範
1.擁有聖經之外的權威來源 2.拒絕「單憑恩典、因信稱義」的聖經教導 3.貶低耶穌基督的地位 4.自詡是唯一得救的團體 5.自認為在末世中扮演決定性地位的主要角色 6.曲解聖經的教訓,不接受正統基督教教義 7.有活動力極強的領袖,領袖被神格化,甚至成為被敬拜的對象 8.熱心宣教(參太23:15) 9.強調標新立異 10.強調完全的交託,特別是為教會、教主完全犧牲奉獻 11.密集的教義灌輸,洗腦要迅速且徹底! 12.獨裁的教會組織:組織架構通常是金字塔式的,強調對領袖絕對的服從。
天下怎有這種爸爸? 許益源
希伯來書以舊約實例鼓勵基督徒善盡接待客旅的美德,經文這樣說:「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雖未明說是哪位人物,但許多人認為最有可能的,就是創世記經文裡的亞伯拉罕與他的姪子羅得,分別記在第十八章與第十九章。
我們讀羅得接待兩位陌生旅人的經過,最感到不解的一點,就是羅得的好客是不是太過頭?為了負起保護客人安全的道義責任,卻以付上自己親生女兒們的貞潔作為代價?
羅得對所多瑪的男性群眾說:「我有兩個女兒,還是處女,容我領出來,任憑你們的心願而行…。」有的人曾根據舊約的「認識」這個字不一定都是指發生性關係,來解釋所多瑪人只不過是為了要詳細調查(認識)這兩位陌生人的來歷,以防止再度發生前不久「四王入侵」的事件(創十四)。但是,我們從羅得想出的對策(送出女兒)來看,應該還是與性有關較有可能。
因此,我們這些做父親的人將心比心,真的不明白:縱使羅得有一百個理由要善盡待客之道,也不應該殘忍的不顧自己的女兒啊!(想想後來的士師記十九章的慘劇)這顯然太不可思議了!
還好最近我看到一個解釋,是胡維華教授發表在新一期《校園雜誌》上的文章,他指出這兩個女兒雖然還住在家裡,但已經是許配給所多瑪人了(可參創十九14),只是還沒有到迎娶的時候。以羅得當時在所多瑪的地位(可以坐在城門口,參與各類案件的審斷)來推想,他的女兒之婚配應該是眾人皆知的事,所以,當羅得把女兒帶出來,但因為「他的女兒已經名花有主了,如果所多瑪人膽敢對她們下手,就得面對他的兩個女婿,因為侵犯了他們的未婚妻。」羅得的提議,也許是不得不出的下策,但也可能是有效的緩兵之計,「藉此點醒所多瑪人該回家了。」這個解釋可以說明羅得心裡並不是對女兒那麼狠心,不過我們覺得究竟還是非常冒險,萬一呢?
所幸,兩位天使介入了,他們從被保護的客旅之角色,變成保護羅得一家人的拯救者,不但使羅得脫離所多瑪人的毒手,也從上帝的毀滅審判中獲救,這是神的恩典與憐憫,也是亞伯拉罕代禱的結果。
春節長假我可以這樣做 許益源
傳道 許益源
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 ----馬太福音四23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 ----馬太福音九35
有時候,我站在路口望著熙來攘往的人潮,心裡想著這些活著的人們如何才能信耶穌?成為基督的門徒?如果他們凡事順利,一無所缺,大概很難想到要信耶穌;假使他們的身邊沒有任何基督徒親人或朋友,他們仍會有機會聽到福音嗎?
也許有人曾經和我一樣異想天開:創造人心肺腑的上帝,為何不「燈」一下,瞬間全世界的人類心眼就被打開,醒悟悔改接受主?
然而我們卻發現成為肉身的耶穌在世上的時候,並沒有使用「神力」,使人接受祂,祂竟然採用風塵僕僕的一個一個或一群一群的「傳」道、緩慢的「宣講」天國的福音!而且還不見得每個人都心悅誠服領受祂所傳的道呢!
最了不起的調適 許益源
某種生活型態一旦成為行之久遠的習慣,通常就回不去了,它意味著:若要重新改變、適應其他的模式,必定艱難無比。習慣山珍海味,恐怕對粗茶淡飯食不下嚥;習慣舒身於名牌獨立筒床墊,恐怕無法再像青春年代搭帳露營於野地;習慣了免治馬桶,旅行到未開發國家時如廁將是苦事一樁……。
變動的年代,生活條件不甚如意的環境,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心靈,反而造就了高度彈性和良好適應能力,這是旅行家、冒險家、宣教士必備的條件。主耶穌是最偉大的宣教士,祂本與神同等,處在高天,神性是祂習慣得不得了的屬性,但是有一天,祂來到人間,那習慣的落差說有多大就有多大,如果我們花點時間揣摩揣摩,當會更明白主耶穌為我們所付上的代價有多麼大!
一個異象 鍾慧秀
「什麼?要去伊拉克?」「要去伊拉克難民營?」「替難民看牙並向他們傳福音?」「伊拉克烽火連天,還有疫情,不是很危險嗎?」
上面是一般人聽到王星翔醫師要去伊拉克難民營短宣的反應。 用他自己的話來回答:「⋯教會的歷史從來就不是在安全與舒適中寫出來的⋯。」
「 我不會忘記,三年前我跪在伊拉克的土地上晨禱時,上帝讓我看見一個異象⋯。」
什麼異象使他在去年10月初帶著太太女兒去了伊拉克短宣呢? 1/16週日下午1:00,他將現身說法,與你分享伊拉克二個月短宣的出死入生的經歷,歡迎大家來參加。
王星翔醫師曾任台大醫院牙科部醫師,現為台北復興堂伊拉克宣教士,路加傳道會中東難民事工牙醫師。他的雙親就是曾在我們教會聚會的王志龍醫師和陳敏慧醫師。